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检测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31142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藻开发应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检测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该方法是用Tris-HCl提取液提取得到螺旋藻细胞的水溶性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样品分离后,检测蛋白质电泳图谱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并根据其值构建藻株间的聚类图;若候选品系在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大于1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好,适用于大规模培植生产;若在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小于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不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差,不适用于大规模培植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高效、可靠、成本低,不用进行核酸测序与生物信息学比对等复杂试验和分析,因而适合大规模、高通量筛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螺旋藻开发应用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鉴别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藻(Sp i ru I i na ),是一种光合放氧、呈规则螺旋的原核丝状微藻,系蓝藻门(Cyanophyta)> 颤藻目(OsciIlatoriales)>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的一个属[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4) : 369-374]。因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并已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庞大的螺旋藻产业,成为目前全球研究开发规模最大、应用前景最广泛的经济微藻。值得指出的是,众多的实验研究与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螺旋藻不同品种(系),对温度、光质、光照强度以及培养液的盐度、PH和营养成分等环境因子的要求与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差甚远[水生生物学报,1999,23(1): 59-64]。所以,与其它农业与生物技术产业一样,选育品性兼优的品种(系)是有效提升当前螺旋藻产业经济效益、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最直接而重要的途径之一 O目前国内外筛选适合大规模生产螺旋藻品种(系)的常规方法如下1、对新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Tris?HCl提取液提取得到螺旋藻细胞的水溶性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样品分离后,利用Quantity?One分析软件检测蛋白质电泳图谱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并根据其值构建藻株间的聚类图;若候选品系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在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大于1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好,适用于大规模培植生产;若在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小于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不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差,不适用于大规模培植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TriS-HCl提取液提取得到螺旋藻细胞的水溶性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样品分离后,利用Quantity One分析软件检测蛋白质电泳图谱102kD 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并根据其值构建藻株间的聚类图;若候选品系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在 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大于1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好,适用于大规模培植生产;若在102kD处蛋白带的光密度值小于40,且与已知生产性状不好的品系聚到一起,则说明该品系生产性状差,不适用于大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平于金鑫刘新颖吕蓓芬马丽芳陈子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