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011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包括:相变蓄能层、热电模块层、通风换热层、直流电源及控制元件。相变蓄能容器内充满传热液体介质并交叉布置有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容器前后壁面均布置有一定数量热电模块、模块间用保温材料隔开,热电模块与外壳间设有前后两风道,前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放热/冷,后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蓄热/冷。控制元件、直流电源连接并控制热电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集相变蓄能技术与热电制热、制冷技术与一体,能快速、主动地蓄能的同时实现对放能过程的主动控制,制冷、制热效率高,同时利用低谷电价蓄能,移峰填谷,可以同时满足夏季蓄冷供冷、冬季蓄热供热的需求,为用户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相变蓄能技术和热电技术的蓄冷/热型空调器,属于空调制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器走进平常百姓家,而这些电器大多在白天用电高峰使用,在凌晨以后使用频率骤降,这使得原本非常严重的电カ供应的“峰-谷”矛盾更加突出,用电高峰与用电低谷负荷的差别愈来愈大。现在的冷暖分体空调器不能有效使用低谷电制冷制热,因此不能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运行费用较高。蓄能技术是解决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耗匹配矛盾的重要方法,具有移峰填谷的功能,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相变蓄能技木通过介质的相变来贮存热量,与显热相比,它具有贮能密度高,而且贮、释热过程近似等温,易与运行系统匹配等诸多优点。而热电制热制冷技术具有传统机械式制冷无法比拟的优点无旋转部件、制冷速度快、制热效率高、可靠性高、寿命长、体积小巧、易于安装、使用过程基本无需维护、控制方式灵活、改变电流方向即可切换加热和制冷模式、调节电流大小即可精确控制制热/冷量等优点。综合利用相变蓄能技术与热电制热制冷技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研究一种既能利用低谷电储能,也能实现主动放能且放能温度及散热速率可调节控制的冷暖空调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包括:相变蓄能层、热电模块层、通风换热层、直流电源以及控制元件。所述相变蓄能层布置在外壳内,相变蓄能层包括容器、传热液体介质以及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容器前后壁面均匀布置有一定数量热电模块、模块间用保温材料隔开,相变蓄能层与外壳间设有前后两风道、即通风换热层,前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放热/冷、为放能通道,后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蓄热/冷、为蓄能通道。直流电源和控制元件布置在外壳下部,通过控制开关实现蓄冷、蓄热和放冷、放热功能的转换以及温度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包括相变蓄能层、热电模块层、通风换热层、直流电源以及控制元件。所述相变蓄能层布置在外壳内,相变蓄能层包括容器、传热液体介质以及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容器前后壁面均匀布置有一定数量热电模块、模块间用保温材料隔开,相变蓄能层与外壳间设有前后两风道、即通风换热层,前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放热/冷、为放能通道,后风道内热电模块用于蓄热/冷、为蓄能通道。直流电源和控制元件布置在外壳下部,通过控制开关实现蓄冷、蓄热和放冷、放热功能的转换以及温度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相变蓄能层包括容器、传热液体介质以及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所述的容器内装有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电加热管、传热液体介质,所述的相变蓄热体可为相变温度点为40-80度之间的有机或无机类相变材料,所述的相变蓄冷体为相变温度点为10-18度之间的有机或无机类相变材料。所述的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交叉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热电模块层包括热管散热器、热电芯片、导线、保温材料。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热电芯片与热管散热器和容器壁面紧贴,且在紧贴面均涂抹导热硅膏;每个热电模块间用保温材料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通风换热层由放能风道、蓄能风道组成。风机、设置在外壳前侧的送风口、以及外壳底部的进风口构成放能风道、即前风道,风机由进风口引入室内风与权利要求3中的热管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兵张泠卢豪张楠郑晏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