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浜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靠近受农田面源污染较重的沟渠(河浜)在正常水位下具有反冲洗功能的组合式物理-生物生态农田面源污染截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重大的水环境问题,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了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造成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之失去生产和生活的使用价值,并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食品污染。农业面源C0D、N、P的污染负荷已占水体污染负荷中的1/2 2/3。据报道,钱塘江流域水体污染负荷中工业水污染源占6. 38%,生活污染源15. 61%,农业面源占78. 01%。我国农田化肥平均施用水平375公斤/公顷,大大超出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加之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不高,导致在降雨 和排灌后流失严重,含有大量氮磷养分的径流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或湖库,加剧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而由于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大量增加,势必引起水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引发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而腐败的生物体又会加剧水体的污染,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反冲洗组合式农田面源污染截流净化系统,包括渠壁或者河堤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壁或者河堤沿下游夹角为40°~60°处设置有导流溢流堰(1),导流溢流堰(1)整体垂直水流横向投影长度为渠道或者河道宽度的1/3?1/2,厚度为30~50c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堰顶高程高于渠道或者河道正常水位10?25cm,但不高于大雨量径流水位和行洪水位;沿导流溢流堰(1)远离渠壁或者河堤一端所指方向的垂直距离40~60cm的对岸设置有第一级生态沉降坑(4),坑深为40~60cm,长度为渠道或者河道宽度的1/3~1/2,宽度为沿水流方向40~60cm,坑内铺设粒径1~2mm的细质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冲洗组合式农田面源污染截流净化系统,包括渠壁或者河堤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壁或者河堤沿下游夹角为40° 60°处设置有导流溢流堰(1),导流溢流堰(I)整体垂直水流横向投影长度为渠道或者河道宽度的1/3-1/2,厚度为30 50cm,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堰顶高程高于渠道或者河道正常水位10-25cm,但不高于大雨量径流水位和行洪水位;沿导流溢流堰(I)远离渠壁或者河堤一端所指方向的垂直距离40 60cm的对岸设置有第一级生态沉降坑(4),坑深为40 60cm,长度为渠道或者河道宽度的 1/3 1/2,宽度为沿水流方向40 60cm,坑内铺设粒径I 2mm的细质沙石填料(6),铺设厚度为坑深的一半;在第一级生态沉降坑(4)的下游设置有第二级生态沉降坑(5),第二级生态沉降坑(5)的结构和几何尺寸与第一级生态沉降坑(4)相同;所述两生态沉降坑之间设置有可反冲洗立式填料A (2),所述可反冲洗立式填料A (2)为立方体结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丝网加以固定包裹,其长度与生态沉降坑长度相同,内部填充粒径为2-3cm的碎石或炉渣,填料的厚度粒径比为5 15,厚度控制在15 40cm,填料顶高程与导流溢流堰(I)相同;在第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井梅,李阳,任炳昱,王晓玲,郑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