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节筒体横卧固定于胎架上,然后将所需拼接的筒体横卧于主动滚轮上,将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至胎架上的筒体处,与固定于胎架上的筒体进行合拢对接;(2)通过行走机构上设有的高低调节机构,调节被拼接的两个筒体之间的相对高低位置;(3)采用电焊焊接被拼接的两个筒体的上部接缝,然后启动动力装置,带动主动滚轮和被动转动,将未焊接的下部接缝旋转到上部进行焊接;(4)重复步骤(1)~(3),可进行全部筒体的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筒体拼接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保证了筒体的整体尺寸,减少了施工的烦琐性与难度,加大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体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大长度、大直径筒体,如用于上海港机25T-40.5M门机的筒体结构, 长度达到16米以上,外圆直径达到4米以上,更由于板材规格以及巻圆机 无法达到此筒体的制作要求,所以筒体必须分段分节制作,平均每台筒体 分8节以上,然后各节筒体进行对接成型,施工难度大。采用常规的竖向 对接的方法进行制作时,将遇上以下几个问题厂房及行车高度无法满足大长度筒体制作的实际需求;在筒体竖向对接拼装时,安装此节筒体必须由行车一直垂吊至筒体定 位结束(每节筒体拼装定位平均需3小时左右),长时间占用行车,造成大 量筒体拼装施工速度缓慢,产能难以提高、以及影响其他工作组的施工顺 序,同时无法将两节筒体一次性定位成功,需要进行重复操作,而且很难 保证筒体合拢定位后的直线度问题;筒体竖向对接后,造成筒体施工高空作业,筒体各节定位拼装时无法 很准确的保证筒体直线度及各项尺寸;在高空作业时增加各步骤的施工难度;在高空作业时增加施工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克服现有 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包括 固定胎架;设置在所说的固定胎架一端并与底端其相衔接的轨道; 架设在所说的轨道上的设有高低调节机构的行走机构; 设置在所说的行走机构上的被动滚轮;固定在所说的被动滚轮内侧的与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的主动 滚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可提高筒体拼接的施工质量、 施工效率,保证了筒体的整体尺寸,减少了施工的烦琐性与难度,加大了 施工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图1为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俯视图。 图2为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低调节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包括 固定胎架l;设置在所说的固定胎架1 一端并与底端其相衔接的轨道2; 架设在所说的轨道2上的设有高低调节机构10的行走机构3;设置在所说的行走机构3上的被动滚轮4;固定在所说的被动滚轮4内侧的与动力装置5通过传动机构6相连接 的主动滚轮7。优选的,参见图1和图2,所说的轨道2分别设置在固定胎架1的两侧,所说的行走机构3包括设有移动轮301的行走车302和滚轮架303,所说的 移动轮301架设在所说的轨道2上,所说的滚轮架303固定在行走车302 的上部,所说的高低调节机构10设置在滚轮架303和行走车302之间; 优选的,所说的动力装置5为电机;进一歩,参见图3,所说的高低调节机构10包括调整铁块8、调整螺 栓9和调整铁基座12;所说的调整铁8为上端面802为平面、下端面801为斜面的梯形块, 所说的调整铁基座12的上端面为斜面、下端面为平面的梯形块,调整铁8 的下端面801与调整铁基座12的上端面相配合,所说的调整铁基座12固 定于行走车302上部,所说的调整铁块8和调整基座上分别设有螺孔11, 所说的调整螺栓9与调整螺孔11和调整铁8上的螺孔啮合,当旋转调整螺 栓9时,即可水平移动调整铁8,即可调节架设在滚轮7上的筒体的高度。采用上述装置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进行筒体拼接的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1) 将一节筒体100横卧固定于胎架上,然后将所需拼接的筒体200 横卧于主动滚轮7上,将行走机构3沿轨道移动至胎架1上的筒体100处, 与固定于胎架上的筒体100进行合拢对接;(2) 通过行走机构3上设有的高低调节机构,调节被拼接的两个筒体 之间的相对高低位置,以保证筒体合拢后的直线度和尺寸的准确性,以及 避免合拢时的繁杂工序;(3) 采用电焊焊接被拼接的两个筒体的上部接缝,然后启动动力装置 5,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主动滚轮7和被动滚轮转动,将未焊接的下部接缝 旋转到上部进行焊接;(4) 重复步骤(1) (3),即可进行全部筒体的拼接; 所说的筒体的直径为4 5米,每节筒体的高度为1.5 2米。实施例1采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装置和方法,制作筒体,采用以下的标准进行检测, 结果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表中25T-40.5M门机圆筒体的直径为4.02米,每节筒体的高度为1.9 2 米,共8节;由上表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控制筒体圆度筒体周长允差和筒体 直线度方面都已超过国内制造企业的公差标准。而且,产量大幅度提高, 采用常规的竖向对接技术,产量为6套/月,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13套/月。权利要求1. 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胎架(1);设置在所说的固定胎架(1)一端并与底端其相衔接的轨道(2);架设在所说的轨道(2)上的设有高低调节机构(10)的行走机构(3);设置在所说的行走机构(3)上的被动滚轮(4);固定在所说的被动滚轮(4)内侧的与动力装置(5)通过传动机构(6)相连接的主动滚轮(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轨道(2)分别 设置在固定胎架(1)的两侧,所说的行走机构(3)包括设有移动轮(301) 的行走车(302)和滚轮架(303),所说的移动轮(301)架设在所说的轨 道(2)上,所说的滚轮架(303)固定在行走车(302)的上部,所说的高 低调节机构(10)设置在滚轮架(303)固定在行走车(302)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低调节机构(IO) 包括调整铁块(8)、调整螺栓(9)和调整铁基座(12);所说的调整铁(8)为上端面(802)为平面、下端面(801)为斜面的 梯形块,所说的调整铁基座(12)的上端面为斜面、下端面为平面的梯形 块,调整铁(8)的下端面(801)与调整铁基座(12)的上端面相配合, 所说的调整铁基座(12)固定于行走车(302)上部,所说的调整铁块(8) 和调整基座上分别设有螺孔(11),所说的调整螺栓(9)与调整螺孔(11) 和调整铁(8)上的螺孔啮合。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力装置(5) 为电机。5. 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进行筒体拼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将一节筒体(100)横卧固定于胎架上,然后将所需拼接的筒体(200)横卧于主动滚轮(7)上,将行走机构(3)沿轨道移动至胎架(1)上的筒体(100)处,与固定于胎架上的筒体(100)进行合拢对接;(2) 通过行走机构(3)上设有的高低调节机构;调节被拼接的两个 筒体之间的相对高低位置;(3) 采用电焊焊接被拼接的两个筒体的上部接缝,然后启动动力装置 (5),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主动滚轮(7)和被动滚轮转动,将未焊接的下部接缝旋转到上部进行焊接;(4) 重复步骤(1) (3),即可进行全部筒体的拼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筒体的直径为4 5米,每节筒体的高度为1.5 2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节筒体横卧固定于胎架上,然后将所需拼接的筒体横卧于主动滚轮上,将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至胎架上的筒体处,与固定于胎架上的筒体进行合拢对接;(2)通过行走机构上设有的高低调节机构,调节被拼接的两个筒体之间的相对高低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筒体结构卧式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胎架(1); 设置在所说的固定胎架(1)一端并与底端其相衔接的轨道(2); 架设在所说的轨道(2)上的设有高低调节机构(10)的行走机构(3); 设置在所说的行走机构(3)上的被动滚轮(4); 固定在所说的被动滚轮(4)内侧的与动力装置(5)通过传动机构(6)相连接的主动滚轮(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金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兆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