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508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由正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由负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上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能更快地完成对储能蓄电池的充电;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之间的距离很近,连接和安装十分便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参见图1、图2所示,包括若干排电池串——图1、图2中共有六排电池串即电池串1、电池串2、电池串3、电池串4、电池串5、电池串6,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并且电池串I和电池串2、电池串3、电池串4、电池串5、以及电池串6也形成串联结构,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接线盒7, 整体电池串的正极和负极均接入接线盒7,再由接线盒7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8和负极9。实际制作中,在每排电池串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即电池串I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11和负极汇流条12,电池串2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21和负极汇流条22,电池串3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31和负极汇流条32,电池串4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41和负极汇流条42,电池串5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51和负极汇流条52,电池串6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61和负极汇流条62 ;相邻两排电池串的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互交错设置,以便于串联连接,即把负极汇流条22和正极汇流条31、以及负极汇流条42和正极汇流条51相互连接;把负极汇流条12和正极汇流条21、以及负极汇流条32和正极汇流条41、以及负极汇流条52和正极汇流条61相互连接,正极汇流条11和负极汇流条62分别接入接线盒7。上述结构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单体的电池片电流为I,光伏组件整体的输出电流仍为I,对于独立的光伏系统,对光伏系统中储能蓄电池的充电比较缓慢;而且每个光伏组件的正极和负极都接入同一个接线盒,这样构成光伏系统的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之间的距离较远,连接和安装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安装方便、能较快地对储能蓄电池充电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其特点是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由正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由负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其中每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邻两组电池串的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互交错设置,以便于相互串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单体的电池片电流为I,光伏组件整体的输出电流为21,对于独立的光伏系统,能更快地完成对光伏系统中储能蓄电池的充电,而且整体电池串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入位于每个光伏组件两端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这样构成光伏系统的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之间的距离较近,连接和安装十分便利,能节省连接电缆的用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3、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本实施例中采用6排电 池串即电池串1、电池串2、电池串3、电池串4、电池串5、电池串6,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即电池串I和电池串2相互并联为第一组电池串,电池串3和电池串4相互并联为第二组电池串,电池串5和电池串6相互并联为第三组电池串,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即第一组电池串再和第二组电池串、第三组电池串相互串联连接,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81和负极接线盒91,正极接线盒81和负极接线盒91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81,由正极接线盒81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8,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91,由负极接线盒91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9。本实施例中在每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即第一组电池串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121和负极汇流条122,第二组电池串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34和负极汇流条341,第三组电池串的两端设置有正极汇流条56和负极汇流条561 ;相邻两组电池串的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互交错设置,以便于相互串联连接。即并联的各组电池串一端依次为正极汇流条121、负极汇流条341、正极汇流条56,并把负极汇流条341和正极汇流条121相互连接;并联的各组电池串另一端依次为负极汇流条122、正极汇流条34、负极汇流条561,并把负极汇流条561和正极汇流条34相互连接;正极汇流条56接入正极接线盒81,负极汇流条122接入负极接线盒91。本技术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单体的电池片电流为I,光伏组件整体的输出电流为21,对于独立的光伏系统,能更快地完成对光伏系统中储能蓄电池的充电;而且整体电池串的正极56接入就近的正极接线盒81,整体电池串的负极122接入就近的负极接线盒91,并且正极接线盒81和负极接线盒91分别位于各光伏组件的两端,这样构成光伏系统的各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之间的距离很近,连接和安装十分便利,能减少连接电缆用量,降 低成本。权利要求1.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其特征在于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由正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由负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电池串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邻两组电池串的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互交错设置,以便于相互串联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由正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由负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上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能更快地完成对储能蓄电池的充电;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之间的距离很近,连接和安装十分便利。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包括:至少为四排的双数电池串,其中每排电池串由若干个电池片相互串联,其特征在于:排列在前的奇数排和紧邻其后的偶数排电池串两两相互并联为一组,并联而成的各组电池串再相互串联;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列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两端,整体电池串的正极接入正极接线盒,由正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正极,整体电池串的负极接入负极接线盒,由负极接线盒输出光伏组件的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波张宏飞马健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