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09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安装于屋顶,其下端设有洞口,包括支撑架、压型彩钢板、防雨板、内天沟、泛水板和端头板;其创新之处在于,泛水板安装在防雨板下方的洞口外侧方向的支撑架上且超过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150mm,压型彩钢板的顶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2—20度的夹角,压型彩钢板的顶部超过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500mm;压型彩钢板与端头板之间通过直角型彩钢板连接,通风口两端的支撑架与端头板之间通过“U”型彩钢板连接;内天沟位于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2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规律的引导雨水自然排出,实现了整体结构防水,避免了传统通风器因密封胶损坏而漏水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风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厂房屋顶的新型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属于通风器的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通风器用于为室内通风,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厂房屋顶的通风设备,在各种类型的厂房中均能实现通风效果,运行无需能耗,无需操作,所以其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现有的通·风器中,相邻构件之间的连接处通常采用密封胶密封,以达到防雨的目的;或采用胶条等采用封堵方式达到防水的目的;如出现密封不好、密封失效或密封损坏,必将导致漏水 ’另夕卜,压型彩钢板的顶部为水平设置,雨水可能会部分聚集在顶部,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其顶部变形并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漏水;进而影响产品的寿命并可能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这种通风器通过整体结构引导水流方向而防水,不需使用密封胶和密封胶条,所以防水效果理想且寿命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安装于屋顶,其下端设有洞口,包括支撑架、压型彩钢板、防雨板、内天沟、泛水板和端头板,所述压型彩钢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正上方中部设置通风口,所述防雨板安装在所述通风口的下方,所述内天沟安装于所述防雨板的两端,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雨板下方的支撑架上,所述端头板安装于所述压型彩钢板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雨板下方的洞口外侧方向的支撑架上且超过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150mm,所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2 — 20度的夹角,所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超过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500mm ;所述压型彩钢板与所述端头板之间通过直角型彩钢板连接,所述通风口两端的支撑架与所述端头板之间通过“U”型彩钢板连接;所述内天沟位于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250mm。在压型彩钢板的顶部设置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使落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的雨水能即时流下,不会在顶部形成积水,从而不会造成压型彩钢板顶部的破坏。通过设置直角型彩钢板和“U”型彩钢板连接,使端头板与压型彩钢板及支撑架之间的连接处不会浸水,同时也不用密封胶密封,使其寿命更长。压型彩钢板的顶部超过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达500mm,避免造成飘雨等原因漏水。内天沟位于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达250mm,避免因天沟漏水落入洞口之中。泛水板安装在防雨板下方的洞口外侧方向的支撑架上且超过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达150mm,避免雨水通过泛水板渗透到室内。挡雨板通过暗扣式结构进行无缝连接,避免雨水通过挡雨板进入洞口内。作为最佳方案,所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5度的夹角,这个角度太大会影响防雨板的安装和通风效果,太小达不到引水下流的目的。进一步,所述防雨板两侧的下方设置有底部水平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垂直方向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泛水板的底板的上方。排水槽和排水管能够引导雨水流到泛水板的底板上,而不会浸蚀支撑架,所以保护了支撑架,延长了支撑架的寿命。更进一步,所述排水管的下端设置有端口向外的弯头。这样使排水管流出的水更加远离支撑架下端的安装位,避免溅起的水花通过支撑架安装缝隙渗透到室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整体结构的改变,有规律的弓丨导雨水自然排出,防止漏水以及雨水侵蚀内部构件,并不需使用密封胶、胶带和胶条,不但防水效果好,而且寿命长。本技术的结构改变完全不影响通风器的通风效果,而且成本低、安装方便,推动了通风器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压型彩钢板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U”型彩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直角型彩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内天沟、泛水板、排水槽及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传统通风器中内天沟、泛水板、排水槽及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图中左边部分是本技术中段的结构示意图,右边部分是本技术端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安装于屋顶,其下端设有洞口 12,包括支撑架2、压型彩钢板1、防雨板4、内天沟3、两侧泛水板9、端头泛水板8和端头板6,压型彩钢板I安装在支撑架2上并在正上方中部设置通风口 11,防雨板4安装在通风口 11的下方,内天沟3安装于防雨板4的两端,内天沟位于洞口 12外侧的水平距离为250mm,两侧泛水板9安装在防雨板4下方的洞口 12外侧方向的支撑架上且超过洞口 12外侧的水平距离为150mm,端头板6安装于压型彩钢板I的两端。如图1和图2所示,压型彩钢板I的顶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5度的夹角,也可以为2 —10度内5度意外的夹角,这个角度太大会影响防雨板4的安装和通风效果,太小达不到引水下流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压型彩钢板I的顶部超过洞口 12外侧的水平距离为500mm ;如图1和图4所示,压型彩钢板I与端头板6之间通过直角型彩钢板7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通风口 11两端的支撑架2与端头板6之间通过“U”型彩钢板5连接。如图1和图5所示,防雨板4两侧的下方设置有底部水平的排水槽3,排水槽3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垂直方向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下端位于两侧泛水板9的底板的上方,排水管10的下端设置有端口向外的弯头。排水槽3和排水管10能够引导雨水流到两侧泛水板9的底板上,而不会浸蚀支撑架2,所以保护了支撑架2,延长了支撑架2的寿命,两侧泛水板9、断头泛水板8和排水管10共同作用使雨水更加远离支撑架2下端的安装位,避免溅起的水花通过支撑架2的安装缝隙渗透到室内。如图1所示,室内通过防雨板4两侧和压型彩钢板I之间的巨大空隙以及通风口11与外界形成空气流通,实现通风的目的。在下雨时,雨水通过通风口 11落到防雨板4上,并经过防雨板4的两侧流入排水槽3内,再经过排水管10引到两侧泛水板9的底板的上方最终经过屋顶流到地面。如图1所示,通过在压型彩钢板I的顶部设置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使落到压型彩钢板I的顶部的雨水能即时流下,不会在顶部形成积水,从而不会造成压型彩钢板I顶部的破坏;通过设置直角型彩钢板7和“U”型彩钢板5连接,使端头板6与压型彩钢板I及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处不会浸水。综上,本技术利用整体结构的改变实现防水效果,同时也不用密封胶密封,使其防水效果更可靠,而且寿命更长。图6是本专利技术人以前设计的两侧泛水板9的结构,其中,两侧泛水板9安装在防雨板4下方的垂直方向的支撑架2上,由于两侧泛水板9靠近洞口 12,所以有可能会导致雨水从洞口 12飘入或溅入室内。如图5所示,本技术中,两侧泛水板9超过洞口 12外侧的水平距离达150mm,解决了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安装于屋顶,其下端设有洞口,包括支撑架、压型彩钢板、防雨板、内天沟、泛水板和端头板,所述压型彩钢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正上方中部设置通风口,所述防雨板安装在所述通风口的下方,所述内天沟安装于所述防雨板的两端,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雨板下方的支撑架上,所述端头板安装于所述压型彩钢板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水式整体结构防水通风器,安装于屋顶,其下端设有洞口,包括支撑架、压型彩钢板、防雨板、内天沟、泛水板和端头板,所述压型彩钢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正上方中部设置通风口,所述防雨板安装在所述通风口的下方,所述内天沟安装于所述防雨板的两端,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雨板下方的支撑架上,所述端头板安装于所述压型彩钢板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板安装在所述防雨板下方的洞口外侧方向的支撑架上且超过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150mm,所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2—20度的夹角,所述压型彩钢板的顶部超过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500mm;所述压型彩钢板与所述端头板之间通过直角型彩钢板连接,所述通风口两端的支撑架与所述端头板之间通过“U”型彩钢板连接;所述内天沟位于所述洞口外侧的水平距离为25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建孙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艾珀耐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