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72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包括透气筒,所述透气筒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通风罩和第一通风罩,且第一通风罩和第二通风罩均呈穹顶式结构,并且第二通风罩与第一通风罩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罩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驱动电机通过转轴传动第一通风罩进行转动,使其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之间重叠,从而使得底部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通槽向外部进行输出,启动驱动电机进行转动,传动第一通风罩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之间不重叠,由于第一通风罩底部的隔水条与第二通风罩上端面之间贴合,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通风槽的水流沿隔水条从第二通风罩顶部流下,以实现其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屋面通风器是安装于建筑屋面的一种通风设施,也是用于加强空气流通的设备或者器材。屋面通风器种类繁多,按照其工作原理主要分自然通风器和外动力通风器;屋面通风器作为一种主流的通风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建筑、钢结构厂房,无动力消耗,维护方便。按照外形特点及通风量大小分为球型通风器及条型通风器,其工作是根据热空气向上会萃的特性和流体热力学原理,以室内外的气压不同和温度的稍微差异,辅之以天然风,使通风器在天然状态下自动运行,保持自然通风状态。然而现有的屋面采光通风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现有的屋面采光通风器顶部大多采用密封结构,导致气流流通不够顺畅,从而导致通风效果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另有采用旋转式的通风器,其采用金属结构,导致其透光性存在一定不足,功能性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屋面通风器气流流通存在一定的不顺畅及部分通风器透光性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包括透气筒,所述透气筒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通风罩和第一通风罩,且第一通风罩和第二通风罩均呈穹顶式结构,并且第二通风罩与第一通风罩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罩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第二通风罩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所述透气筒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第一通风罩之间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多个第一通槽关于第一通风罩中心环形阵列,所述多个第二通槽关于第二通风罩中心环形阵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第二通风罩与第一通风罩中心位置处传动连接,并且转轴延伸至第一通风罩顶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轴的延伸端套设有主动齿轮,且第一通风罩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刮杆,并且刮杆与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刮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刮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齿轮,且两个从动齿轮关于刮杆中心点出中心对称,并且两个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通风罩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柱与透气筒焊接,多个连接柱绕透气筒环形阵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通风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隔水条,且多组隔水条关于第一通风罩中心处环形阵列,所述多个隔水条中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隔水条之间关于中线对称设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驱动电机通过转轴传动第一通风罩进行转动,使其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之间重叠,即实现通风罩与外部大气的连通,从而使得底部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通槽向外部进行输出,当外部存在雨水时,启动驱动电机进行转动,从而传动第一通风罩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之间不重叠,由于第一通风罩底部的隔水条与第二通风罩上端面之间贴合,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通风槽的水流沿隔水条从第二通风罩顶部流下,以实现其防水的效果。2、本技术中,当驱动电机转动时,其输出轴传动连接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其顶端套设的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传动连接从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刮杆与转轴之间相对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形成行星轮式结构,从而使得刮杆的角速度与第一通风罩角速度不相等,此时刮杆即可以实现在第一通风罩顶部的刮取,利用清洁条对第一通风罩进行清洁,以保持良好的透光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纵剖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风罩仰视图图;图例说明:1、透气筒;2、第二通风罩;201、第二通槽;3、第一通风罩;301、第一通槽;4、驱动电机;5、连接柱;6、转轴;7、刮杆;8、清洁条;9、隔水条;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包括透气筒1,透气筒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通风罩2和第一通风罩3,第二通风罩2和第一通风罩3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材料制成,从而保证其透光性,且第一通风罩3和第二通风罩2均呈穹顶式结构,并且第二通风罩2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滑动连接,第一通风罩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301,第二通风罩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201,第一通槽301和第二通槽201结构相同,大小相似,透气筒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且驱动电机4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传动连接。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通槽301关于第一通风罩3中心环形阵列,多个第二通槽201关于第二通风罩2中心环形阵列,且第一通槽301和第二通槽201的个数相同、位置对应设置。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6,且转轴6贯穿第二通风罩2与第一通风罩3中心位置处传动连接,并且转轴6延伸至第一通风罩3顶部,转轴6的延伸端套设有主动齿轮10,且第一通风罩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刮杆7,并且刮杆7与转轴6之间转动连接,刮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条8,刮杆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齿轮11,且两个从动齿轮11关于刮杆7中心点出中心对称,并且两个从动齿轮11均与主动齿轮10之间啮合连接,通过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0之间构成类行星轮结构,从而使得刮杆7的转动速度和第一通风罩3转速不同。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通风罩2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柱5与透气筒1焊接,多个连接柱5绕透气筒1环形阵列。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通风罩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隔水条9,且多组隔水条9关于第一通风罩3中心处环形阵列,多个隔水条9中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隔水条9之间关于中线对称设置,隔水条9与第二通风罩2的上端面贴合,从而防止水流通过第二通槽201流入透气筒1内部。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外部没有雨水的情况下,驱动电机4通过转轴6传动第一通风罩3进行转动,使其第一通槽301和第二通槽201之间重叠,即实现通风罩与外部大气的连通,从而使得底部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通槽向外部进行输出,当外部存在雨水时,启动驱动电机4进行转动,从而传动第一通风罩3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通槽301和第二通槽201之间不重叠,由于第一通风罩3底部的隔水条9与第二通风罩2上端面之间贴合,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通风槽3的水流沿隔水条9从第二通风罩2顶部流下,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包括透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筒(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通风罩(2)和第一通风罩(3),且第一通风罩(3)和第二通风罩(2)均呈穹顶式结构,并且第二通风罩(2)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罩(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301),第二通风罩(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201),所述透气筒(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且驱动电机(4)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包括透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筒(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通风罩(2)和第一通风罩(3),且第一通风罩(3)和第二通风罩(2)均呈穹顶式结构,并且第二通风罩(2)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罩(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301),第二通风罩(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201),所述透气筒(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且驱动电机(4)与第一通风罩(3)之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通槽(301)关于第一通风罩(3)中心环形阵列,所述多个第二通槽(201)关于第二通风罩(2)中心环形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采光通风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6),且转轴(6)贯穿第二通风罩(2)与第一通风罩(3)中心位置处传动连接,并且转轴(6)延伸至第一通风罩(3)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少卿曲文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艾珀耐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