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包括上下平行对应的屋顶板二,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屋顶板二的左右两端固接有对应的屋顶板一,上下所述屋顶板一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的连接柱,所述限位筒内同轴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接有限位板,所述电缸通过安装板固接在下方所述屋顶板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外型美观,通过在下方的屋顶板二下表面设置左右水平挡块,安有升降塞的换气筒,配合凸轮,便于调节换气筒底部的换气口开度,解决了通换气不畅通的问题,改善了通风效果,改善了屋内的用户体验,进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A roof air exchange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the opening of air exchang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换气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
技术介绍
自然通风作为重要的生态建筑观念之一,在房屋建筑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屋顶换气结构是自然通风的重要建筑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屋顶换气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市场上的换气结构的换气口开度不能调节,通换气不畅通,使得通风效果差,对屋内的用户体验有着不良的影响,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包括上下平行对应的屋顶板二,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屋顶板二的左右两端固接有对应的屋顶板一,上下所述屋顶板一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的连接柱,上方所述屋顶板二和上方所述屋顶板一的顶端外侧固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安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端与所述空腔的内壁贴合,所述凸轮的内端转动安有转轴,所述转轴由前向后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转轴的后端同轴安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安装座的上部竖直安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底部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通气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座连有呈圆筒结构的风罩,所述风罩固接在所述安装座的顶端,所述风罩底部的进风口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风罩的上方设有挡雨罩,所述挡雨罩与所述风罩的外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架,所述风罩顶端的出风口与外界连通,上下所述屋顶板二之间设有换气筒,所述换气筒呈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设置,所述换气筒的顶端穿过上方所述屋顶板二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换气筒的底部穿过下方所述屋顶板二与外界连通,下方所述屋顶板二的下方设有水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换气筒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四周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之间固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心竖直固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同轴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接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杆的顶端穿过所述限位筒的顶端同轴固接有升降塞,所述升降塞与所述换气筒的上部内壁相适配,所述升降塞的顶端与所述凸轮的外端接触,所述升降塞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筒的顶端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套置在所述升降杆上,所述换气筒的底部外侧设有左右关于所述限位筒对称的水平挡块,左右所述水平挡块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水平挡块上远离所述限位筒的一端连有水平的电缸,所述电缸通过安装板固接在下方所述屋顶板一上。所述安装板为正方形板。所述连接杆的个数为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外型美观,通过在下方的屋顶板二下表面设置左右水平挡块,安有升降塞的换气筒,配合凸轮,便于调节换气筒底部的换气口开度,解决了通换气不畅通的问题,改善了通风效果,改善了屋内的用户体验,进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屋顶板一;2-屋顶板二;3-安装板;4-限位筒;5-水平挡块;6-连接杆;7-电缸;8-换气筒;9-弹簧;10-升降塞;11-凸轮;12-转轴;13-安装座;14-风罩;15-挡雨罩;16-空腔;17-升降杆;18-连接柱;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包括上下平行对应的屋顶板二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屋顶板二2的左右两端固接有对应的屋顶板一1,上下所述屋顶板一1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的连接柱18,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和上方所述屋顶板一1的顶端外侧固接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内设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转动安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的外端与所述空腔16的内壁贴合,所述凸轮11的内端转动安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由前向后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16内,所述转轴12的后端同轴安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内,所述安装座13的上部竖直安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底部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通气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座13连有呈圆筒结构的风罩14,所述风罩14固接在所述安装座13的顶端,所述风罩14底部的进风口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风罩14的上方设有挡雨罩15,所述挡雨罩15与所述风罩14的外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架,所述风罩14顶端的出风口与外界连通,上下所述屋顶板二2之间设有换气筒8,所述换气筒8呈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设置,所述换气筒8的顶端穿过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换气筒8的底部穿过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与外界连通,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的下方设有水平的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换气筒8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板3的四周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之间固接有若干连接杆6,所述安装板3上表面的中心竖直固接有限位筒4,所述限位筒4内同轴设有升降杆17,所述升降杆17的底部固接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杆17的顶端穿过所述限位筒4的顶端同轴固接有升降塞10,所述升降塞10与所述换气筒8的上部内壁相适配,所述升降塞10的顶端与所述凸轮11的外端接触,所述升降塞10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筒4的顶端之间固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同轴套置在所述升降杆17上,所述换气筒8的底部外侧设有左右关于所述限位筒4对称的水平挡块5,左右所述水平挡块5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水平挡块5上远离所述限位筒4的一端连有水平的电缸7,所述电缸7通过安装板固接在下方所述屋顶板一1上。所述安装板3为正方形板。所述连接杆6的个数为4。本技术使用时,电机驱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凸轮11转动,使得凸轮11移开升降塞10,升降塞10在弹簧9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远离换气筒8,换气筒8与空腔16连通,用户根据需要,通过电缸7驱动调节水平挡块5移到合适位置,便于调节换气筒8底部的换气口开度,在风罩14的作用下,便于屋内与屋外进行通换气,解决了通换气不畅通的问题,改善了通风效果,改善了屋内的用户体验,进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本技术结构合理,外型美观。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包括上下平行对应的屋顶板二(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屋顶板二(2)的左右两端固接有对应的屋顶板一(1),上下所述屋顶板一(1)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的连接柱(18),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和上方所述屋顶板一(1)的顶端外侧固接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内设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转动安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的外端与所述空腔(16)的内壁贴合,所述凸轮(11)的内端转动安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由前向后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16)内,所述转轴(12)的后端同轴安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内,所述安装座(13)的上部竖直安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底部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通气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座(13)连有呈圆筒结构的风罩(14),所述风罩(14)固接在所述安装座(13)的顶端,所述风罩(14)底部的进风口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风罩(14)的上方设有挡雨罩(15),所述挡雨罩(15)与所述风罩(14)的外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架,所述风罩(14)顶端的出风口与外界连通,上下所述屋顶板二(2)之间设有换气筒(8),所述换气筒(8)呈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设置,所述换气筒(8)的顶端穿过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换气筒(8)的底部穿过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与外界连通,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的下方设有水平的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换气筒(8)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板(3)的四周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之间固接有若干连接杆(6),所述安装板(3)上表面的中心竖直固接有限位筒(4),所述限位筒(4)内同轴设有升降杆(17),所述升降杆(17)的底部固接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杆(17)的顶端穿过所述限位筒(4)的顶端同轴固接有升降塞(10),所述升降塞(10)与所述换气筒(8)的上部内壁相适配,所述升降塞(10)的顶端与所述凸轮(11)的外端接触,所述升降塞(10)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筒(4)的顶端之间固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同轴套置在所述升降杆(17)上,所述换气筒(8)的底部外侧设有左右关于所述限位筒(4)对称的水平挡块(5),左右所述水平挡块(5)与下方所述屋顶板二(2)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水平挡块(5)上远离所述限位筒(4)的一端连有水平的电缸(7),所述电缸(7)通过安装板固接在下方所述屋顶板一(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换气口开度的屋顶换气结构,包括上下平行对应的屋顶板二(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屋顶板二(2)的左右两端固接有对应的屋顶板一(1),上下所述屋顶板一(1)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的连接柱(18),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和上方所述屋顶板一(1)的顶端外侧固接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内设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转动安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的外端与所述空腔(16)的内壁贴合,所述凸轮(11)的内端转动安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由前向后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16)内,所述转轴(12)的后端同轴安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内,所述安装座(13)的上部竖直安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底部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通气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座(13)连有呈圆筒结构的风罩(14),所述风罩(14)固接在所述安装座(13)的顶端,所述风罩(14)底部的进风口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风罩(14)的上方设有挡雨罩(15),所述挡雨罩(15)与所述风罩(14)的外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架,所述风罩(14)顶端的出风口与外界连通,上下所述屋顶板二(2)之间设有换气筒(8),所述换气筒(8)呈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设置,所述换气筒(8)的顶端穿过上方所述屋顶板二(2)与所述空腔(16)连通,所述换气筒(8)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远泰模块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