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作壳体类模具中使用的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待制作壳体模具模型的腔体上提取立体之间的相贯线,以相贯线所在的平面为分界面准备用于成型腔体上部分的第一石墨块及用于成型腔体下部分的第二石墨块。(2)取第一石墨块采取常规制作方式制成第一石墨电极。(3)取第二石墨块,将其至少分割成三个局部块即包括第一局部块、第二局部块及第三局部块,各局部块上的所有牙条在某一方向上无负角度;分别加工各局部块,再组装成一个整体形成第二石墨电极。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成型的石墨电极具有较高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电视机、监视器及显示器等壳体类模具过程中使用的石墨电^L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以电视机壳体为例,叙述目前在制作该类塑料壳体模具时碰到的问题。电 视机壳体模具的制作需要数控机床和石墨放电加工机两种设备,其中石墨放电 加工机夹持石墨电极放电,放电加工出模具上的腔体部分,特别是冲压出用于 成型后壳上通气格栅的牙条部分。目前,设计师设计的电视机壳体为了实现更 好的散热功能,多在其后壳的腔体面上开有单个通气格栅成三维分布,并具有 一定长度的通气口 。此种电视机壳体设计对制作成型该壳体的模具产生了一定 的困难,按照以前的方法直接将石墨电极模型剪出来后,不能实现将牙条一次 性加工到位。由于石墨电极上牙条本身高度很高,在成型石墨电极侧方向面的 牙条时,由于数控机床设备的限制,小刀下深不够,使得成型石墨电极不够精 确,进而影响到壳体模具的精确度,最终不能实现增强电视机壳体散热功能的 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将石墨电极上牙条一次性加工到位的难题,提 供一种,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成 型的石墨电极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实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待制作壳体模具模型的腔体上提取立体之间的相贯线,以相贯线所 在的平面为分界面准备用于成型腔体上部分的第一石墨块及用于成型腔体下部 分的第二石墨块;(2 )取第一石墨块采取常规制作方式制成第一石墨电极;(3)取第二石墨块,将其至少分割成三个局部块即包括第一局部块、第二 局部块及第三局部块,各局部块上的所有牙条在某一方向上无负角度;分别加 工各局部块,再组装成一个整体形成第二石墨电极。上述步骤(3)分割成五个局部块,处在上端中央位置的为第一局部块,紧 邻第一局部块在其左侧的为第二局部块、在其右侧的为第三局部块,第二局部 块与第三局部块结构对称,在第二局部块下端的为第四局部块,在第三局部块 下端的为第五局部块,第四局部块与第五局部块结构对称。上述步骤(3)中制作第二石墨电极各局部块可以根据尺寸选用方形料,该 步骤中还包括,确定各局部块分界面的步骤a、 确定第一局部块的边界,由上端中间部分开始,从带牙条面竖直向下投 影找出两边上最边側的非负角度牙条,作为第一局部块的外边界,同时此边界 为第二局部块、第三局部块的上边界;b、 第二局部块的上界面转为竖直状态,从带牙条面竖直向下投影找出最边 侧的非负角度牙条,并记下上界面转动角度,作为加工第二局部块时的找正转 动角度;第三局部块进行与第二局部块相同的操作;c、 以第二局部块下端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为准,从该牙条正上方投影,所有的牙条均为非负角度,此时转动一定角度,将原来处在最下端的一根牙条 转为竖直向上,记录此时的角度,作为加工第四局部块的找正转动角度,然后, 找出另一端最边側的非负角度牙条;若此非负角度牙条与第二局部块下端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相邻,该相邻面即是第二局部块与第四局部块的分界面;若 还间隔着牙条,就需要再增加局部块数;第三局部块和第五局部块的分界面确 定方法与第二局部块和第四局部块的分界面确定方法相同。上述步骤(3)中各相邻的局部块接触面加工成相互适配的燕尾槽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此种,有效解决了加工原石 墨电极上的牙条不能一次性加工到位的难题,首先将石墨块分成第一石墨电极、 笫二石墨电极,再对牙条长度较大的第二石墨电极,精确的分成五个局部块进 行独立加工,并保证单个局部块上均为非负角度牙条。此种分割加工法,改变 了原来加工单个牙条时数控机床小刀平行于牙条所在平面的切割方式,改为分 块加工,此时加工单个局部块上的牙条时,数控机床的小刀为竖直切割,无论 牙条长度为多长,都可以轻松的切割出数值准确的牙条。这样原石墨电极不能制成的这种腔体深度较深,通气格栅成三维分布,并 具一定长度通气孔的壳体模具。由上述方法制成的石墨电极实现了,该方法先 由第一石墨电极放电加工出模具腔体的上部分,再由第二石墨电极放电加工出 模具腔体的下部分;而且成型模具腔体分两步完成,降低了对石墨放电加工机 设备的要求,使制模工作更容易完成。2、 步骤(3)中确定各局部块分界面的步骤,具有划界准确,实用、方便 的特点;确定分界面后,各个局部块选用方料加工,能够牟支大程度的节省石墨 原料。3、 步骤(3)中各相邻的局部块接触面加工成相互适配的燕尾槽形式,具 有连接牢固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第二石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局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见图; 图4为第三局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现图; 图6为第四局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i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7,以制作电视机壳体模具使用的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为 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制作电视机壳体才莫具中使用的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制作电视机壳体模具模型的腔体上提取立体之间的相贯线,以相 贯线所在的平面为分界面准备用于成型腔体上部分的第一石墨块及用于成型腔 体下部分的第二石墨块。(2 )取第一石墨块采取常规制作方式制成第一石墨电极。 (3 )取第二石墨块,将其分割成五个局部块处在上端中央位置的为第一局 部块l,紧邻第一局部块1在其左侧的为第二局部块2、在其右侧的为第三局部 块3,第二局部块2与第三局部块3结构对称,在第二分局部块2下端的为第四 局部块4,在第三局部块3下端的为第五局部块5,第四局部块4与第五局部块 5结构对称。分割的原则本着局部块数最少,单个局部块上的所有牙条在某一方 向上无负角度。在步骤(3)中制作第二石墨电极各局部块可以根据尺寸选用方形料,该步 骤中还包括,确定各局部块分界面的步骤a、 确定第一局部块l的边界,由上端中间部分开始,^v带牙条面竖直向下 投影找出两边上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作为第一局部块1的外边界,同时此 边界为第二局部块2、第三局部块3的上边界。b、 第二局部块2的上界面转为竖直状态,从带牙条面竖直向下投影找出最 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并记下上界面转动角度,转正角度为32. 66度,作为加 工第二局部块2时的找正转动角度;第三局部块3进行与第二局部块2相同的 操作。c、 以第二局部块2下端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为准,从该牙条正上方投影, 所有的牙条均为非负角度,此时转动一定角度,将原来处在最下端的一根牙条 转为竖直向上,记录此时的角度,该角度为61.32度,作为加工第四局部块4 的找正转动角度,然后,找出另一端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若此非负角度牙 条与第二局部块2下端最边侧的非负角度牙条相邻,该相邻面即是第二局部块2 与第四局部块4的分界面;若还间隔着牙条,就需要再增加局部块数;第三局 部块3和第五局部块5的分界面确定方法与第二局部块2和第四局部块4的分 界面确定方法相同。最后加工各个局部块,并将各相邻的局部块接触面加工成相互适配的燕尾 槽形式。加工成型后将各局部块组装成一个整体;至此完成第二石墨电极的制 作。可以见得的是监视器、显示器等壳体类模具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石墨电极的 制作方法与上述制作方法是相同的。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作壳体类模具中使用的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制作壳体模具模型的腔体上提取立体之间的相贯线,以相贯线所在的平面为分界面准备用于成型腔体上部分的第一石墨块及用于成型腔体下部分的第二石墨块;(2)取第一石墨块采取常规制作方式制成第一石墨电极; (3)取第二石墨块,将其至少分割成三个局部块即包括第一局部块、第二局部块及第三局部块,各局部块上的所有牙条在某一方向上无负角度;分别加工各局部块,再组装成一个整体形成第二石墨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昕世,于发顺,刘琴,李磊,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