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及单层或多层灯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067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及采用该连接组件安装灯罩板的单层或双层灯罩。所述板状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板状件两侧并且外径尺寸均大于通孔的两个套管以及穿过两个套管和通孔的连接杆,两个套管与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套管靠近板状件一端设有容纳于通孔内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大于板状件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连接组件安装灯罩板的单层或多层灯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及灯罩,不会对板状件或灯罩板产生挤压,避免发生变形或破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及采用该连接组件安装灯罩板的单层或多层灯罩
技术介绍
一般的灯罩至少包括可与天花板或者其他悬挂物固定连接的顶板,双层的灯罩还包括上灯罩板和下灯罩板两个平行设置的板状件,以实现更好的灯光反射效果。在安装上灯罩板和下灯罩板时,需要采用连接组件使其与顶板连接,实现上灯罩板和下灯罩板平行设置于顶板下方。现有技术中,对于板状件与连接组件的配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板状件102上开设有通孔,板状件10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安装套101和第二安装套104,第一安装套101和第二安装套104的外径尺寸均大于通孔的尺寸。螺杆10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套101、板状件102、第二安装套104并与第一安装套101、第二安装套104通过螺纹连接。由于第一安装套101、第二安装套104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螺杆100通过与第一安装套101和第二安装套104的螺纹连接,将板状件102夹持在第一安装套101和第二安装套104之间。现有技术中,在将第二安装套104与螺杆100拧紧的过程中,第二安装套104会对板状件102造成挤压,势必会对板状件102的质量和外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当板状件102为玻璃、PC板等材质,受到较大外力挤压时容易变形甚至产生裂缝,同时,现有的第一安装套101和第二安装套104大多采用的标准件,其内螺纹的螺纹长度较长,需要拧合的时间的较长,不利于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避免对板状件产生挤压,最大程度保证板状件的外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所述板状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板状件两侧并且外径尺寸均大于所述通孔的两个套管以及穿过所述两个套管和通孔的连接杆,所述两个套管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任意一个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板状件一端设有容纳于所述通孔内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板状件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设有外螺纹,所述两个套管内分别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从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板状件的一端设置,且每个套管的内螺纹长度小于其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为圆柱形。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为棱柱形。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灯罩,保证其灯罩板在安装时不受挤压,确保灯罩板不发生变形、破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层或多层灯罩,包括顶板和一个或多个灯罩板,还包括多个相同的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连接组件,所述多个连接组件沿所述灯罩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上,任意一层所述灯罩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组件吊挂在所述顶板下方。作为优选,最下层的灯罩板的下方的第二套管为自由端封闭的螺帽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及灯罩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套管上设置径向尺寸小于通孔的凸台,并且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通孔,使两个套管的端部能直接接触,安装时不会对板状件形成挤压,避免了板状件的变形和破 O2、将套管的内螺纹的螺纹长度缩短,提高了安装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灯罩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灯罩的灯罩板与连接组件相配合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及灯罩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包括依次穿过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之间没有顺序的限制,只要是套管即可),依次穿过第一套管2、板状件4上的通孔41、第二套管3的连接杆18,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的外径均大于通孔41的尺寸,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与连接杆18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套管3靠近板状件4 一端设有容纳于通孔41内的第一凸台5,第一凸台5的高度大于板状件4的厚度。这样,当把连接杆18与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连接时,第一凸台5透过通孔41与第一套管2接触,相当于板状件4套在连接杆18上,搭接在第一凸台5的台阶面上。通过在第二套管3上设置径向尺寸小于通孔41的第一凸台5,并且第一凸台5的高度大于通孔41的厚度,使第一套管2与第二套管3能直接接触,安装时不会对板状件4形成挤压,避免了板状件4的变形和破裂。当然,也可以只在第一套管2上设置第一凸台5,或者在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都设置第一凸台5,只要能实现第一套管2与第二套管3直接接触,均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第一凸台5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棱柱形,优选为圆柱形。作为改进,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连接杆18设有外螺纹11,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分别设有与外螺纹11配合的内螺纹21、31。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内螺纹21、31沿安装方向分别从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的一端向另一端设置,且内螺纹21螺纹长度小于第一套管2的长度,内螺纹31螺纹长度小于第二套管3的长度。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安装牢固,便捷,同时将内螺纹21、31的螺纹长度缩短,使得在旋入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时,有效旋入部分缩短,装配时省时省力,提高了安装速度。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灯罩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灯罩的灯罩板与连接组件相配合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虚线圈表示的是灯罩板与连接组件相配合的部分),本实施例的灯罩6为双层灯罩,包括顶板49,上灯罩板61和下灯罩板62,顶板49可通过绳索等与天花板连接,连接杆18的上端与顶板49固定连接,连接杆18为螺栓等现成的标准件,其中,上灯罩板61的组装方式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安装,连接杆18穿过第一套管2并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然后再穿过上灯罩板61,然后再穿过第二套管3,旋转第二套管3,使其与连接杆18也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完毕后,上灯罩板61卡在第二套管3的第一凸台5所形成的台阶上。由于第二套管3上端设有第一凸台5,在旋紧第二套管3的过程中,第一凸台5从上灯罩板61上的通孔内通过并与第一套管2接触,从而避免对上灯罩板61造成挤压,保证了灯罩的不会发生变形、破裂。为了实现灯罩板61的稳定性,沿灯罩板6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上述的安装组件,使灯罩板61悬吊在顶板49的下方。如图4所示,下灯罩板62也采用类似的方式与连接杆18连接,此时,第三套管7位于下灯罩板62的下方,不同的是,为了防止连接杆18的下端突出于第三套管7,影响美观,第三套管7的自由端封闭,形成螺帽状的结构。当然,第三套管7与下灯罩板62相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台8,第二凸台8的高度大于下灯罩板62的厚度,以达到保护下灯罩板62避免被第三套管7挤压的目的。如图4所示,第一套管2的上端,也即是与顶板49相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第三凸台23,避免对顶板49的直接挤压。上述实施例以双层灯罩为例进行说明的,显然,如果为单层灯罩时,相当于取消本实施例的上灯罩板,即只设置一个灯罩板,其连接方式与本实施例是类似的。此外,设置两个以上的灯罩板,其连接方式是相似的,无非是增加连接杆的长度,增加更多的套管而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安装板状件的连接组件,所述板状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板状件两侧并且外径尺寸均大于所述通孔的两个套管以及穿过所述两个套管和通孔的连接杆,所述两个套管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板状件一端设有容纳于所述通孔内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板状件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