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01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该装置包含各自以轴向按序安装的一基座、一联接座、一顶座、一上活塞、一下活塞,以及数安装于基座的锁闭元件,该基座中央形成穿柱,其两侧穿空切口,以安置柱状的锁闭元件,使锁闭元件以弧面接触并夹持该位于穿柱中的治夹具的主轴,该下活塞具一凹槽,凹槽内侧壁具控推部,用以推触锁闭元件进退于切口,而下活塞与基座之间压抵数弹性元件,配合上、下活塞的双活塞连动手段,得选用弹性系数较高的弹性元件,用以加强控推部定住锁闭元件夹持主轴的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以连结治夹具的联结装置,该联结装置可以强化夹持治夹具的强度。
技术介绍
一般所指放电加工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能转换成工件热能,使工件急速融熔的一种热性加工方法。进行放电加工机时,液中在电极与工作极微细的间隙中产生过渡电弧放电现象,进而对工件产生热作用,同时,液体由于受到放电压力及热作用产生气化爆发现象,此时工件的融熔部份,将伴随液体气化现象熔入加工液中,工件因放电的作用产生放电痕,如此反复进行,便能将所希望的形状加工完成,而放电加工机〔EDM。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便是利用电蚀的破坏现象来进行金属加工的工具机。放电加工机为连结设具电极的加工头由一治夹具用以连结,而治夹具则受一联结装置夹持。比如中国专利99110133.2公告于2005年5月18日的联接装置技术专利,在该案的图面显示,加工头在室中具有一活塞可压持弹簧,沿轴向移动,并有压缩空气通过以推动活塞,活塞中央设置一管形件,管形件周侧设置数个可突出、缩入的球,活塞相应球而设有环形的凹座,位于管形件中央即设置第一联结件,第一联结件下侧则与一第二联结件在共同轴线上连结,球则夹抵第一联结件周侧的锥面上;以气压推动活塞,让凹座的空间供球进入,使球松开对第一联结件的锁闭,便可解除第一联结件及其连结的治夹具。但是前述该装置显示,球与第一联结件形成切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夹持力量很有限,使得第一联结件松动的机率次数偏高,使作业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主要提供夹持治夹具的主轴的锁闭元件,采取加大的面接触型态,以达到提高支持该锁闭状态的强度。本技术的另一目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其系提供一简化该驱动活塞压力源的流路。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其提供以双活塞连动手段,对治夹具的主轴控制锁闭、松开流程。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其包含一基座、在基座内轴向移动的活塞、设置在活塞上的联接座和一用以罩盖上活塞的顶座所述的一基座,其具有沿轴向形成的一第一槽、一位于中央轴线的穿柱,该呈管状的穿柱周侧穿空数个切口,该基座内位于该穿柱外侧系间隔安置数个弹性元件;数个各自置于切口的锁闭元件,其为柱状,沿轴向的中央处形成外径缩小的颈部,该颈部外侧为弧面状;所述的一可于基座内轴向移动的下活塞,其于该第一槽轴向移动,该下活塞具有一凹槽,凹槽两内侧壁形成用以推触该锁闭元件的控推部,控制锁闭元件进退于该切口,该下活塞端面结合一导柱的一端,该下活塞与该基座的相对端系顶抵该弹性元件;所述的一位于下活塞之上的联接座,其一侧设置一供气压或是液压灌入的第一流道,用以压力推动该下活塞形成轴向移动,该导柱系贯穿过联接座;所述的一位于联接座之上的上活塞,该上活塞朝向联接座该端面系结合该导柱的另一端,用以上、下活塞同步进退;所述的一用以罩盖上活塞的顶座,其内部形成一深度以容许上活塞轴向移动,该顶座设置一与该第一流道相通的第二流道,用以该第二流道将压力推向该上活塞端面,该顶座与该联接座、该基座三者系为固定连结状态。前述的基座为中空立方体形态,由一端面沿轴向接序凹设一第一槽、一第二槽,第二槽内端面延伸管状的穿柱,穿柱内为内孔,于第二槽上安置该弹性元件。前述的下活塞的控推部为外突条状。前述的下活塞中央具一贯穿状的中塞孔。前述的联接座为T形座体状,上部为板部,板部于中央轴伸一轴部,用以轴部穿出中塞孔。前述的导柱与上、下活塞系以螺栓锁结固定。前述的弹性元件为弹簧。前述的联接座于板部的一外侧沿径向钻穿一冷却道,并且冷却道分布并流通至轴部的轴线上。前述的穿柱于两相对侧各穿空一切口,而锁闭元件共有二个,各自分布于一切口,该切口范围容许对准颈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突破以往球体锁闭夹持主轴的型态,造成切线接触面积小,存在夹持强度欠佳的问题,而以柱型态,透过长轴型态,佐以与主轴形成面与面的接触,加大接触面积,具有以少数锁闭元件即可达到更确实的夹持功能。2、本技术让驱动活塞的压力源进、出口仅设置一个流道(第一流道),因此流道分布简单化,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流路管控的成本。3、本技术采取上、下活塞的双活塞连动手段,藉以适度重量,可以在作动行程确保轨迹稳实、不偏倚,值得一提者,双活塞连动手段,使得弹性元件选用的弹性系数增高,如此在伸展下活塞时,得有更充裕的强度来支持控推部顶推锁闭元件,强化锁闭元件的支持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元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3-3断面上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4-4断面轴向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显示脱离锁闭状态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以增加对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了解;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请参看图1,其包括一基座10、一联接座40、一顶座60、一上活塞50、一下活塞30、数个锁闭元件20,透过锁闭元件20采以面接触来夹持住治夹具70的主轴71,以及上、下活塞50、30同步连动以提供强力支持锁闭元件20锁定的功能。请再参看图1、图2来说明本技术装置各元件的具体较佳空间形态;其中该基座10为中空立方体形态,基座10由一端面,沿轴向接序凹设一第一槽11、一第二槽12,第二槽12内端面延伸管状的穿柱13,利用穿柱13形成基座10为中空状,穿柱13内为内孔131,供治夹具70的主轴71得伸进内孔131中,穿柱13如图3所示,在两相对侧上各穿空一道长形的切口132,第二槽12位于穿柱13外侧的端面上,间隔地安置数个弹性元件14,基座10底面可螺锁固定数导块15;该锁闭元件20系如图2图3所示,为柱形态,并且位于切口132中,该锁闭元件20轴向的中央位置,形成外径呈缩小的颈部21,颈部21外侧面形成弧面状,其正对准切口132,由颈部21外露切口132的外侧面,对应治夹具70位于中央的主轴71,其上端头部72下侧形成的锥面721,让锁闭元件20颈部21与主轴71锥面721形成面与面的接触型态,锁闭元件20两端则会受切口132侧壁壁厚阻挡;该下活塞30用以容置于基座10内,呈现圆形座体,尤其下活塞30一端外侧套设密封环,而适当以密闭地塞装于基座10的第一槽11位置,并可沿第一槽11内壁轴向移动,相应位于第二槽12位置,则形成四方形的凹槽31,凹槽31两相对内侧壁,形成外突条状的控推部32,使控推部32恰相应可推触锁闭元件20缩入切口132内,形成锁闭状态,换言之,凹槽31内壁如移到锁闭元件20位置,则锁闭元件20朝切口132外侧移往凹槽31,形成解除锁闭状态,而下活塞30中央具一贯穿状的中塞孔33。该联接座40位于下活塞30与基座10之上,该联接座40为T形座体状,具有一板部41、一自板部41中央轴伸的轴部42,用以轴部42穿出中塞孔33而进入主轴71内部,板部41于一外侧,径向钻穿一冷却道43,冷却道43并且分布至轴部42的轴线上,冷却液经此灌入主轴71及治夹具70,提供冷却机具的效用;以及该联接座40的另一侧则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放电加工机的联结装置,其包含一基座、在基座内轴向移动的活塞、设置在活塞上的联接座和一用以罩盖上活塞的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基座,其具有沿轴向形成的一第一槽、一位于中央轴线的穿柱,该呈管状的穿柱周侧穿空数个切口,该基座内 位于该穿柱外侧间隔安置数个弹性元件;数个各自置于切口的锁闭元件,其为柱状,沿轴向的中央处形成外径缩小的颈部,该颈部外侧为弧面状;所述的一可于基座内轴向移动的下活塞,其于该第一槽轴向移动,该下活塞具有一凹槽,凹槽两内侧壁形成用 以推触该锁闭元件的控推部,控制锁闭元件进退于该切口,该下活塞端面结合一导柱的一端,该下活塞与该基座的相对端系顶抵该弹性元件;所述的一位于下活塞之上的联接座,其一侧设置一供气压或是液压灌入的第一流道,用以压力推动该下活塞形成轴向移动, 该导柱系贯穿过联接座;所述的一位于联接座之上的上活塞,该上活塞朝向联接座该端面结合该导柱的另一端;所述的一用以罩盖上活塞的顶座,其内部形成一深度以容许上活塞轴向移动,该顶座设置一与该第一流道相通的第二流道,该顶座与该联接座、 该基座三者为固定连结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池
申请(专利权)人:晟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