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黄油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012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黄油机器,包括连接出油管的油腔,油腔通过进油管连接油罐,油罐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活塞,活塞顶面连接一上下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挤压出黄油,并便于涂抹的注黄油机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黄油机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黄油机器。
技术介绍
许多汽车配件需要涂抹黄油,目前多数为人工涂抹,即通过勺子直接在护套或者 插接头上涂抹黄油,并且浪费人力、工作效率低,并且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挤压出黄油,并便于涂抹的注黄油机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黄油机器,包括连接出油 管的油腔,油腔通过进油管连接油罐,油罐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顶 面连接上下驱动装置。油罐位于油腔上方,油腔为左右延伸,出油管连接于油腔的左端,油腔的右端设有 开口,右端口内设有一可左右推拉的推拉杆活塞,推拉杆活塞与左右驱动装置连接,推拉杆 活塞的周圈表面与油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上下驱动装置为油罐预压气缸。所述左右驱动装置为油腔预压气缸。本技术所述的打黄油机器,通过油罐预压气缸向下挤压活塞,活塞将油桶内 的黄油压进油腔,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将黄油向左挤压推动,将黄油推进出油管,出油管再接 入需注黄油的护套治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的一种注黄油机器,包括连接出油管6的油腔7,油腔7为横置的左右 通透的柱状管体,油腔7的左右端均设置开口,所述出油管6连接于油腔7的左端,油腔7 的右端口内设有一可左右推拉的推拉杆活塞11,推拉杆活塞11与左右驱动装置连接,所述 左右驱动装置为横置的油腔预压气缸9,油腔预压气缸9的活塞杆8与推拉杆活塞11连接, 推拉杆活塞11的外周圈表面与油腔7内壁滑动连接,油腔7通过进油管4连接油罐3,油罐 3位于油腔7上方,进油管4 一端连接油罐3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上侧的油腔壁上,油罐3 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可上下移动的活塞2,油罐3从上至下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活塞2的周 边边沿与油罐3的周圈内壁相贴合,活塞2顶面连接一上下驱动装置,上下驱动装置为油罐 预压气缸1,油罐预压气缸I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油罐预压气缸I的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活塞2的顶面。所述油罐预压气缸1、油罐3、油腔7和推拉气缸9均设置于机架10上。使用时,出油管6连接到需注黄油的护套治具5上,油罐3内设黄油,油罐预压气缸I通过向下伸出其活塞杆,使活塞2向下将黄油从油罐3压进进油管4再到油腔7,推动气缸9的活塞杆8再向左伸出,将黄油向左挤压到出油管6,再经出油管6注到治具5上。本技术所述的打黄油机器,油罐3容量为5Kg,油罐3内油脂消耗完后,剩余总量少于百分之五,采用气缸推动方式,可调控制油量,使插头治具5内油量分布均匀,插头外不可带有油脂,插头治具5可方便拆卸,并可更换不同的插头。当然,本技术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打黄油机器还可应用于其他需要注黄油的设备中。权利要求1.一种注黄油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出油管的油腔,油腔通过进油管连接油罐, 油罐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顶面连接上下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黄油机器,其特征在于油罐位于油腔上方,油腔为左右延伸,出油管连接于油腔的左端,油腔的右端设有开口,右端口内设有一可左右推拉的推拉杆活塞,推拉杆活塞与左右驱动装置连接,推拉杆活塞的周圈表面与油腔的内壁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黄油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装置为油罐预压气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黄油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驱动装置为油腔预压气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黄油机器,包括连接出油管的油腔,油腔通过进油管连接油罐,油罐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活塞,活塞顶面连接一上下驱动装置。本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挤压出黄油,并便于涂抹的注黄油机器。文档编号F16N7/00GK202834672SQ20122024613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时天瑞 申请人:郑州上河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黄油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出油管的油腔,油腔通过进油管连接油罐,油罐的顶口内完全覆盖一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顶面连接上下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天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上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