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583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容易且高精度进行上部针床的高度调整的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调整构件(25)被安装在设置于上部针床(34)的下面上的燕尾槽(24a)内,梯形截面的短边侧(25a)从上部针床(24)的下面向针床(22)侧的上部针床支承面(27b)的一侧突出。在通过作为调整构件(25)的突出部分的表面的短边侧(25a)和上部针床支承面(27b)的抵接进行支承时,由调整构件(25)的厚度调整上部针床的高度。通过预先准备多个成为不同的厚度的调整构件(25),能够容易地进行上部针床(24)的高度调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夹着齿口地呈倒V字状地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上方也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
技术介绍
以往,在横编机中,与针床一起,还设置了上部针床,作为使用线圈压板、移圈底脚片的针床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上部针床支承结构上,作为结构要素的材料,使用金属。图4所示的横编机1,虽然在夹着齿口3的前后的两侧具备针床2,但在图中仅表示了一方,成为左方的另一方省略了。在针床2之中的至少一方的上方,设置了上部针床4。上部针床4由轴线垂直于纸面的轴5以相对于针床2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针床2中,在长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板状的基板6上,以一定的间距并列设置了多个针板7A、7B、7C,在间隙中形成了针槽。被收容在针槽内的编织针,在前端的钩上接受来自齿口3的编织纱线的供给,编织成编织物。针床2具有齿口3侧变高的那样的倾斜,在两侧配设成倒V字状。一部分的针板7A、7B被局部地延长,成为分别形成透孔7a或者上部针床支承面7b的上部针床支承部7c、7d。在远离齿口3的位置的透孔7a内穿插轴5。上部针床4由螺栓9固定在轴5穿插的支承块8上。在针床2的齿口3侧,安装沉降片10。在设置于沉降片10的前端附近的透孔内,穿插钢丝11,也作为上部针床4的高度的基准发挥功能。在图4(a)所示的编织时的状态下,上部针床4,使下面4a与上部针床支承面7b抵接来关闭与针床2之间的间隙。在图4(b)所示的上部针床4转动而打开与针床2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床2的扫除等维护、被收容在针槽内的编织针的更换等作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422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收容在针床2内的编织针和在上部针床4中使用的线圈压板、移圈底脚片进行顺利的相互作用,需要高精度地保持上部针床4的高度等。因此,在图4(a)的状态下,测定以钢丝11为基准的上部针床4的高度,在精度未达到的情况下,需要对上部针床4的下面4a进行研磨加工等调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上部针床的高度调整的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是一种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具有:夹着齿口地使前端部相向,配设成倒V字状的前后一对针床;配设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方的上部针床;在各针床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并列设置多个,在间隙中形成针槽,在一部分上将作为向上方的延长部分的上部针床支承部形成在齿口附近,在上部针床支承部上,形成与齿口近的位置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或者远离齿口的位置的透孔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针板;以轴线方向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贯通上部针床支承部的透孔,在可进行绕轴线的转动的状态下支承上部针床的轴,上部针床在绕轴的轴线转动而关闭与针床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使齿口附近的下面与上部针床支承部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抵接而被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构件,该调整构件具有带状的形状,被设置在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中的上部针床的支承部分上,在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或者上部针床的下面之中的任何一方的表面上被安装成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与另一方的表面抵接,在该一方的表面上,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了与开口部分的槽宽度相比在里面的槽宽度大的燕尾槽,调整构件具有与燕尾槽嵌合的梯形的截面形状,在向燕尾槽嵌合时,梯形截面的短边侧从该一方的表面向该另一方的表面的一侧突出,在通过突出部分的表面和该另一方的表面的抵接进行支承时,由调整构件的厚度调整上部针床的高度。另外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构件,预先使厚度不同地准备多个,选择定位所需要的厚度的调整构件安装在上述燕尾槽内。另外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构件,作为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组合,被安装在上述燕尾槽内。另外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构件的上述被分割的部分端面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倾斜。[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相对于针床,在作为针板的一部分的延长部分的上部针床支承部,由被穿插在设置于远离齿口的位置的透孔内支承的轴可转动地支承上部针床。由于上部针床还由离针床支承部的齿口近的位置的上部针床支承面在与上部针床的下面之间的间隙中夹设带状的调整构件地进行支承,所以上部针床的高度能够由调整构件的厚度进行调整。调整构件,由于被安装在设置于上部针床的下面或者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的任何一方的燕尾槽内,所以即使不从针床上取下上部针床,也能够容易地从燕尾槽取下。如果进行调整构件的更换、在追加加工后再安装在燕尾槽内,则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调整上部针床的高度。另外根据本技术,通过调整构件的更换,能够容易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上部针床的高度调整。另外根据本技术,由于调整构件在长度方向被分割成多个,所以即使在长度方向在上部针床的高度上有变动,也能够将不同的厚度的部分组合而容易地进行调整。另外根据本技术,由于调整构件的被分割的部分的端面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所以即使邻接的部分的厚度不同,在使上部针床相对于针床在长度方向移动的位移时等,即使越过部分之间的接缝也不会卡住。附图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备上部针床24的横编机21的基本的结构,是简化了的侧面剖视图。图2表示图1的针板27A、27B、27C的前端部分的形状,是简化了的主视图。图3表示图1的调整构件25的结构,是简化了的俯视图。图4表示以往的具备上部针床4的横编机1的基本的结构,是简化了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由图1~图3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为了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4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各图的说明中,存在如下的情况:使用在该附图中不存在而在先前说明的图中存在的符号进行说明,或者对于与先前说明的图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实施例】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表示具备上部针床24的横编机21的结构,上部针床24相对于针床22,在(a)中表示关闭的状态,在(b)中表示打开的状态。上部针床24相对于针床22的支承,在远离齿口3的一方的位置,由穿插在设置于针床22侧的透孔27a中的轴5进行,在离齿口3近的一方的位置,夹设调整构件25地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具有:夹着齿口地使前端部相向,配设成倒V字状的前后一对针床;配设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方的上部针床;在各针床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并列设置多个,在间隙中形成针槽,在一部分上将作为向上方的延长部分的上部针床支承部形成在齿口附近,在上部针床支承部上,形成与齿口近的位置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或者远离齿口的位置的透孔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针板;以轴线方向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贯通上部针床支承部的透孔,在可进行绕轴线的转动的状态下支承上部针床的轴,上部针床在绕轴的轴线转动而关闭与针床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使齿口附近的下面与上部针床支承部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抵接而被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构件,该调整构件具有带状的形状,被设置在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中的上部针床的支承部分上,在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或者上部针床的下面之中的任何一方的表面上被安装成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与另一方的表面抵接,在该一方的表面上,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了与开口部分的槽宽度相比在里面的槽宽度大的燕尾槽,调整构件具有与燕尾槽嵌合的梯形的截面形状,在向燕尾槽嵌合时,梯形截面的短边侧从该一方的表面向该另一方的表面的一侧突出,在通过突出部分的表面和该另一方的表面的抵接进行支承时,由调整构件的厚度调整上部针床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8 JP 2011-1962281.一种具备上部针床的横编机,具有:
夹着齿口地使前端部相向,配设成倒V字状的前后一对针床;
配设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方的上部针床;
在各针床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并列设置多个,在间隙中形成
针槽,在一部分上将作为向上方的延长部分的上部针床支承部形成在
齿口附近,在上部针床支承部上,形成与齿口近的位置的上部针床支
承面或者远离齿口的位置的透孔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针板;
以轴线方向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贯通上部针床支承部
的透孔,在可进行绕轴线的转动的状态下支承上部针床的轴,
上部针床在绕轴的轴线转动而关闭与针床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
使齿口附近的下面与上部针床支承部的上部针床支承面抵接而被支
承,
其特征在于,
包括调整构件,该调整构件具有带状的形状,被设置在针板的上
部针床支承面中的上部针床的支承部分上,在针板的上部针床支承面
或者上部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健治新行由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