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43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船尾;船尾有螺旋桨及舵;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为最大中横剖面的8%~12%;球鼻首最前点距设计水线的距离为设计水线高度的40%~60%;球鼻首最前点距首垂线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2.5%;螺旋桨前方有两块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的板面呈收缩角α,α为6°~8°,导流板的直径为螺旋桨的0.3~0.42倍;螺旋桨桨毂后有鳍毂,鳍毂呈锥形柱体,锥形柱体上有鳍叶;尾垂线与尾封板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8%~22%;尾轴的高度为螺旋桨直径的52%~56%;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55%;设计水线长为垂线间长的1.015~1.0185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航行阻力小,推进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货船领域,尤其涉及散货船船型。
技术介绍
运输船舶,如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是货船船舶的主力军,提高货运船舶经济性是增强船舶企业、船舶设计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突进,对推进船舶技术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降低船舶航行时的阻力、提高推进效率是提高船舶经济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对于散货船、油船这类肥大型船型,普遍采用球鼻首来减小满载航行时首部舭涡以及压载状态时的破波阻力。但统计资料同时表明,对于方形系数大于O. 80的肥大型船型,当傅氏数大于O. 1876 (即Fr>=0. 582-0. 493Cb)时,才有较好的减阻效果。提高经济性的另一重要措施,即提高推进效率,当前的普遍做法是降低螺旋桨转速、增加螺旋桨直径,通过设计适伴流螺旋桨来达到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但受主机转速的限制及船体尾部布置的限制,螺旋桨直径增加总是有限的,而同时,桨径增加又会带来尾部振动问题,螺旋桨直径的尺寸还受到船舶设计规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航行阻力小,推进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船尾,所述船尾设有螺旋桨及舵;所述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的面积为船体中横剖面最大面积的8% 12% ;所述球鼻首的最前点距设计水线的距离hb为设计水线高度的40% 60% ;球鼻首最前点距艏垂线FP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 2. 5% ;所述船尾底部两侧位于所述螺旋桨前方设有两块半环形导流板,两块导流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的板面弯成锥面形呈收缩角α,所述收缩角a为6。 8°,半环形导流板的直径R为螺旋桨直径的O. 3 O. 42倍;所述螺旋桨桨毂后方设有鳍毂,所述鳍毂呈锥形柱体,所述锥形柱体圆周分布有鳍叶;艉垂线AP与艉封板之间的距离LI为垂直间长的18% 22% ;艉轴的高度L2为螺旋桨直径的52% 56% ;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 55% ;设计水线的长度为垂直间长的1. 015 1. 0185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鳍叶均布于所述鳍毂的圆周上且数量与所述螺旋桨的桨叶的数量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适合低速航行的圆柱型球鼻艏配合较长的平行中体,使沿船长的压力分布更趋均匀,减小船体航行时的粘压阻力;在螺旋桨前方设计两个半环形导流板来改善螺旋桨来流,并在螺旋桨后方的鳍毂上设计若干鳍叶,与螺旋桨一起转动时,可吸收螺旋桨榖涡损失的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半体横剖线型图,L16 L20. 5表示站线,L8 L15表示平行中体。图2为本技术的首部轮廓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半体横剖线型图,LO L7表示站线,L8 L15表示平行中体。图4为本技术的尾部轮廓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流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3,船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船尾设有螺旋桨及舵10,所述螺旋桨与船底的尾轴4相连接,尾轴4的高度L2为螺旋桨直径的52% 56% ;所述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 5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球鼻首呈圆柱形,其配合较长的平行中体3以及球尾尾部线型可减小满载航行时首部舭涡以及压载状态时的破波阻力,使沿船长的压力分布更趋均匀,减小船体航行时的粘压阻力;所述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2的面积为船体中横剖面最大面积的8% 12% ;所述球鼻首的最前点距设计水线I的距离hb为设计水线I高度的40% 60% ;所述球鼻首最前点距首垂线FP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 2. 5% ;设计水线I的长度为垂直间长的1. 015 1. 0185倍;如图4和图5所示,尾垂直线AP与尾封板11之间的距离LI为垂直间长的18% 22% ;所述垂线间长为首垂线FP至尾垂线AP的距离;所述船尾底部两侧位于所述螺旋桨前方设有两块半环形导流板9,两块导流板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9的板面弯成锥面形呈收缩角α,所述收缩角α为6° 8°,半环形导流板的直径R为螺旋桨直径的O. 3 O. 42倍;两块半环形所述导流板9相组合可以改善螺旋桨的来流,起到提高所述螺旋桨推进效率的作用;所述螺旋桨桨毂5后方设有鳍毂7,所述鳍毂7呈锥形柱体,所述锥形柱体圆周均匀分布有鳍叶8,鳍叶8的数量与所述螺旋桨桨叶6的数量相同。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3),船尾,所述船尾设有螺旋桨及舵(10);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2)的面积为船体中横剖面最大面积的 8% 12% ;所述球鼻首的最前点距设计水线(I)的距离hb为设计水线(I)高度的40% 60% ;球鼻首最前点距艏垂线FP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 2. 5% ;所述船尾底部两侧位于所述螺旋桨前方设有两块半环形导流板(9),两块导流板(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9)的板面弯成锥面形呈收缩角α,所述收缩角α为6° 8°,半环形导流板的直径R为螺旋桨直径的O. 3 O. 42倍;所述螺旋桨桨毂(5)后方设有鳍毂(7), 所述鳍毂(7)呈锥形柱体,所述锥形柱体圆周分布有鳍叶(8);艉垂直线AP与艉封板(11) 之间的距离LI为垂线间长的18% 22% ;艉轴(4)的高度L2为螺旋桨直径的52% 56% ; 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 55% ;设计水线(I)的长度为垂线间长的1. 015 1. 0185 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鳍叶(8)均布于所述鳍毂(7)的圆周上且数量与所述螺旋桨的桨叶(6)的数量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船尾;船尾有螺旋桨及舵;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为最大中横剖面的8%~12%;球鼻首最前点距设计水线的距离为设计水线高度的40%~60%;球鼻首最前点距首垂线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2.5%;螺旋桨前方有两块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的板面呈收缩角α,α为6°~8°,导流板的直径为螺旋桨的0.3~0.42倍;螺旋桨桨毂后有鳍毂,鳍毂呈锥形柱体,锥形柱体上有鳍叶;尾垂线与尾封板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8%~22%;尾轴的高度为螺旋桨直径的52%~56%;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55%;设计水线长为垂线间长的1.015~1.0185倍;本技术航行阻力小,推进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文档编号B63B3/46GK202827989SQ20122052217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眭爱国, 杨磊, 王丽艳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包括球鼻首,平行中体(3),船尾,所述船尾设有螺旋桨及舵(10);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鼻首的最大横剖面(2)的面积为船体中横剖面最大面积的8%~12%;所述球鼻首的最前点距设计水线(1)的距离hb为设计水线(1)高度的40%~60%;球鼻首最前点距艏垂线FP的距离为垂线间长的1%~2.5%;所述船尾底部两侧位于所述螺旋桨前方设有两块半环形导流板(9),两块导流板(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相互连接;导流板(9)的板面弯成锥面形呈收缩角α,所述收缩角α为6°~8°,半环形导流板的直径R为螺旋桨直径的0.3~0.42倍;所述螺旋桨桨毂(5)后方设有鳍毂(7),所述鳍毂(7)呈锥形柱体,所述锥形柱体圆周分布有鳍叶(8);艉垂直线AP与艉封板(11)之间的距离L1为垂线间长的18%~22%;艉轴(4)的高度L2为螺旋桨直径的52%~56%;螺旋桨直径为设计吃水的51%~55%;设计水线(1)的长度为垂线间长的1.015~1.0185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眭爱国杨磊王丽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