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28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的履带驱动行走机构,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履带、伸缩机构与行进轮构成,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直齿条与所述侧立板垂直,所述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合理,能根据路况改变履带轮的行进宽度、便于机器人顺利行走,提高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的履带驱动行走机构,特别是一种构造合理、能根据道路的宽度等状况来改变履带轮的行进宽度、便于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愈加频发,机器人参与救援行动被广泛应用,市场需要一种实用的能替代消防等救援人员遥控进入各种危险灾害现场的救援机器人,又要求机器人结构简单、能根据现场路况及时到场,减少救援中的局限性,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能解决问题,操作便捷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采用齿轮齿条传动达到横向伸缩之目的,以改变履带轮的行进宽度,及时完成救援任务。本技术所采用的方案是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履带、伸缩机构与行进轮构成,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组成,所述直齿条与所述侧立板垂直,所述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当蜗杆带动所述蜗轮旋转时,所述直齿轮带动所述直齿条及所述侧立板横向伸出或缩进,达到横向伸缩之目的,使得机器人能根据路况顺利通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构造合理,能根据路况改变履带轮的行进宽度、便于机器人顺利行走,提高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图形进一步说明图1是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外观示意图;图2是所述侧立板、行进轮与伸缩机构位置关系放大示意图;图3是所述伸缩机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侧立板,2.履带,3.伸缩机构,4.行进轮,3-1.直齿条,3_2.蜗轮,3_3.直齿轮,3-4.定位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外观示意图,位于机器人工作台下面。如图2是所述侧立板(I)、行进轮(4)与伸缩机构(3)位置关系放大示意图。所述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I)、履带(2)、伸缩机构(3)与行进轮⑷构成。如图3是所述伸缩机构放大示意图,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3-1)、蜗轮(3-2)、直齿轮(3-3)及定位轴承(3-4)组成,所述直齿条(3-1)与所述侧立板(I)垂直,所述蜗轮(3-2)、直齿轮(3-3)及定位轴承(3-4)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当蜗杆带动所述蜗轮旋转时,所述直齿轮带动所述直齿条及所述侧立板横向伸出或缩进,达到横向伸缩之目的,使得机器人能根据路况顺利通行。权利要求1.一种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I)、履带(2)、伸缩机构(3)与行进轮(4)构成,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3-1)、蜗轮(3-2)、直齿轮(3-3)及定位轴承 (3-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直齿条(3-1)与所述侧立板(I)垂直,所述蜗轮(3-2)、直齿轮 (3-3)及定位轴承(3-4)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的履带驱动行走机构,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履带、伸缩机构与行进轮构成,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直齿条与所述侧立板垂直,所述蜗轮、直齿轮及定位轴承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本技术构造合理,能根据路况改变履带轮的行进宽度、便于机器人顺利行走,提高效率。文档编号B62D57/02GK202827836SQ20122057767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专利技术者吴小明, 徐瑞芬, 王科 申请人:丽水立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改变行进宽度的履带轮,主要由侧立板(1)、履带(2)、伸缩机构(3)与行进轮(4)构成,所述伸缩机构主要由直齿条(3?1)、蜗轮(3?2)、直齿轮(3?3)及定位轴承(3?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直齿条(3?1)与所述侧立板(1)垂直,所述蜗轮(3?2)、直齿轮(3?3)及定位轴承(3?4)同轴,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直齿轮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明徐瑞芬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立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