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永顺一专利>正文

梯用避难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96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02
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包括有相互连结的水平底杆单元、后撑杆单元、推杆单元、斜杆单元以及躺置单元。水平底杆单元具有水平底杆,其前端部与后端部分别设有轮体与第一把手;后撑杆单元经由一连结单元与推杆单元连结;推杆单元的上端部设有一第二把手。依把手握持位置的不同,能改变梯用避难推车其以轮体或以水平底杆接触于一地面或楼梯各阶梯的顶角,用以顺利地于地面上滚动推动或于阶梯上滑行推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推车,特别是关于一种适于楼梯逃生使用的避难推车。
技术介绍
由于人为过失或天然因素,造成火灾及地震等灾害屡传不鲜。现在的房屋通常是高楼建筑,于发生该些人为或天然灾害时,利用楼梯逃生是最佳途径。若以电梯逃逸生,虽然较快,但由于随时有断电的可能,以致被困在电梯里面,反而危险。就一般行动自如的人而言,利用楼梯逃生并无困难。然而对于年长行动不便者或病患而言,由于行动迟缓,甚至无法行动,因此必须有他人协助逃生。协助行动不便者或病患(以下称称被救助者)逃生时,通常必须辅以必要的器材,以减轻救助者的负担,该些救助器材通常是以推车、轮椅或担架为之。然而,推车、轮椅于下楼梯时,其轮体是直落式地落击于楼梯的各个阶梯,造成被救助者不断地被上下震动而极度不适;而且,各高突的阶梯有时会卡陷于推车或轮椅的架体,使得推车或轮椅无法动弹。另就担架而言,必须以两位救助者前、后担抬,无法以一人单独协助被救助者脱困,造成救助人力无法被有效利用。因此,对于使用于楼梯的避难救助而言,已知的推车、轮椅及担架的应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知救助器材无法有效适用于楼梯以致应用性不佳的缺点,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底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水平底杆,该二水平底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各该水平底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各该前端部的一侧各枢设有一轮体,各该后端部各设有一第一把手;一后撑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后撑杆,各该后撑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底端部与一顶端部,各该底端部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后端部连结;一推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推杆,各该推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下端部与一上端部,各该下端部各以一连结单元分别与各该后撑杆的顶端部连结,各该上端部各设有一第二把手;一斜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斜杆,各该斜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各该第一端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底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水平底杆,该二水平底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各该水平底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各该前端部的一侧各枢设有一轮体, 各该后端部各设有一第一把手;一后撑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后撑杆,各该后撑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底端部与一顶端部,各该底端部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后端部连结;一推杆单兀,具有相间隔的二推杆,各该推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下端部与一上端部,各该下端部各以一连结单元分别与各该后撑杆的顶端部连结,各该上端部各设有一第 ~■把手;一斜杆单兀,具有相间隔的二斜杆,各该斜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各该第一端部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前端部连结,各该第二端部分别与各该连结单元连结,该二斜杆于近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二横杆;以及一躺置单元,具有一躺垫与一束腹带,该躺垫设于该斜杆单元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该束腹带设于该二斜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水平底杆的底面于靠近该前端部及靠近该后端部分别设有一滑板及一止滑磨擦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水平底杆的前端部各形成一翘起部,该二翘起部之间设有一倾斜踏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斜杆各设有一扶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连结单元各包含有以一第一枢轴相互枢接连结的一第一连结件与一第二连结件,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永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山永顺一新武机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