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敏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598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安装在座椅下的底盘座,在底盘座后端左、右两侧设有椅背连接部,所述椅背连接部之间形成凹腔,在凹腔内设有用于支撑靠背的后端支撑部,所述底盘座前端还设有朝上方延伸的前端支撑板;通过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盘安装到座椅上,将前端支撑板、后端支撑部分别与座位和靠背连接,当人坐在座椅上、背部后仰时,利用前端支撑板、后端支撑部来调整座位和靠背的力度以及靠背的倾仰角度,使人体腿部朝后、下方受力,背部朝后下方倾仰,实现人体受力同步,达到最佳受力状态,从而让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更为舒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底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配件,特别是一种座椅底盘。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座椅包括座位、靠背,在座位底部设置有与座位和靠背连接的 底盘,在底座内装有横向的弹性件,如图1所示,当人坐在座椅上、背部靠在靠背后仰时,该 结构的底盘会带动座位稍微前移、靠背朝后下方倾斜,而人体在背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同时, 腿部却因为为了保持平衡而向前移,使人体在背部与腿部受力不协调,这个过程和人体的 下意识和座椅的结构本身有关,使人在坐上座椅时达不到最佳的受力效果,难以符合人体 工学理念,增加人的疲劳感,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结构合理、使人坐在座椅上 更为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底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安装在座椅下的底盘座,在底盘座后端左、右两侧设有椅背连 接部,所述椅背连接部之间形成凹腔,在凹腔内设有用于支撑椅背的后端支撑部,所述底 盘座前端还设有朝上方延伸的用于支撑椅座的前端支撑板。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底盘座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水平轴,所述前端支撑板套装在 前端水平轴上,所述前端水平轴还套装有前端扭簧,该前端扭簧的一端顶住前端支撑板的 后侧,所述前端扭簧的另一端压在底盘座的上侧,所述椅背连接部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椅 背水平轴和后端支撑部,在椅背连接部的后端开有滑槽,所述后端支撑部套在滑槽里,该椅 背水平轴上套装有后端扭簧,该后端扭簧的一端顶在后端支撑部的下侧,另一端固定在底 盘座的上。为了保证人坐上去后前端支撑板能向后旋动,所述前端支撑板和底盘座的水平线 形成一个指向前方的锐角。为了便于调整后端扭簧的松紧,所述底盘座的中间安装有升降螺杆,其中该升降 螺杆的下端穿过底盘座并安装有调升螺母,所述升降螺杆的上端安装有定位螺母,所述定 位螺母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卡住后端扭簧的扭簧卡块,通过调整后端扭簧的松紧来调整靠背 的承受力。为了使扭簧的安装更方便,所述前端扭簧和后端扭簧的形状设计为U型的双头 状,其中所述前端扭簧和后端扭簧的中间封闭短边部分朝向底盘座的中间处。为了使后端扭簧的安装更方便,所述扭簧卡块设置为向下凹的扇形半圆槽状。为了使前端支撑板更加容易向后旋动,所述前端支撑板的形状设计为S字状,使 前端支撑板承受更多向后作用力。为了减少部件的磨损,所述前端水平轴、椅背水平轴、后端支撑部和扭簧之间设置有圆垫筒组。为了进一步减少部件的磨损,所述圆垫筒组靠中间一侧设置有护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技术的底盘安装到座椅上,将前端支撑板、 后端支撑部分别与座位和靠背连接,当人坐在座椅上、背部后仰时,利用前端支撑板、后端 支撑部来调整座位和靠背的力度以及靠背的倾仰角度,使人体腿部朝后、下方受力,背部朝 后下方倾仰,实现人体受力同步,达到最佳受力状态,从而让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更为舒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受力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5、图6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图4。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安装在座椅下的底盘座I,所述底盘座I 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水平轴2,该前端水平轴2套装有朝上方延伸的前端支撑板21和前端扭 簧22,该前端扭簧22的一端顶住前端支撑板21的后侧,前端扭簧22的另一端压在底盘座 I的上侧,前端支撑板21用于与座位连接,其中所述前端支撑板21的形状设计为S字状, 前端支撑板21和底盘座I的水平线形成一个指向前方的锐角,保证前端支撑板21在受到 人坐上去的压力时向后旋动,并通过前端扭簧22向前端支撑板21提供逆时针向前的推力。 所述底盘座I的后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椅背连接部3,所述椅背连接部3之间形成凹腔,所述 的椅背连接部3之间凹腔内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椅背水平轴31和后端支撑部32,其中所 述椅背连接部3的后端开有滑槽33,所述后端支撑部32套在滑槽33里,该椅背水平轴31 上套装有后端扭簧34,该后端扭簧34的一端顶在后端支撑部32的下侧,另一端固定在底盘 座I的上,后端支撑部32用于与靠背连接,通过后端扭簧34向后端支撑部32提供逆时针 向上的推力。为了使扭簧的安装更方便,所述前端扭簧22和后端扭簧34的形状设计为U 型的双头状,其中所述前端扭簧22和后端扭簧34的中间封闭短边部分朝向底盘座I的中 间处,这样前端扭簧22和后端扭簧34各只需要一个即可保证使用效果,而且这种形状的前 端扭黃22和后端扭黃34在安装时也更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申请的优选项采用扭簧方式来提供支撑力,按照上述方法 可达到最好的受力效果,但实际上,前端支撑板21和后端支撑部32还可以采用直接固定或 者其它固定件安装在底盘座I的方式;此外本申请的前端扭簧22和后端扭簧34通过实验 和实际使用证明效果更好,但实际还有其它的按照方法,例如把后端扭簧34的一端固定在 后端支撑部32的上侧,另一端固定在底盘座I的下侧,诸如此类改动同样能达到相同或类 似的技术效果,同样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底盘座I的中间安装有升降螺杆4,其中该升降螺杆4的下端穿过底盘座I并 安装有调升螺母41,所述升降螺杆41的上端安装有定位螺母42,所述定位螺母42的一端设置有扭簧卡块43,其中所述扭簧卡块43设置为向下凹的扇形半圆槽状,后端扭簧34只需 要卡在扭簧卡块43的半圆槽状处即可,并通过旋动底盘座I下的调升螺母41来调整定位 螺母42的高度从而控制后端扭簧34的松紧,从而控制靠背的推力。所述前端水平轴2、椅背水平轴31、后端支撑部32和扭簧之间设置有圆垫筒组5, 所述圆垫筒组5靠中间一侧设置有护圈51,可起到减少前端水平轴2、椅背水平轴31、后端 支撑部32和扭簧摩擦磨损。其中护圈51还起到减少护圈51和底盘座I之间的磨损。在实际使用时,参照图5、图6。通过将本申请的底盘安装到座椅上,将前端支撑板 21和后端支撑部32分别与座位20和靠背30连接,当人坐在座椅上、背部后仰时,前端支撑 板21向后旋动,而前端扭簧22则对前端支撑板21提供支撑力,同时靠背30带动后端支撑 部32下压,利用前端支撑板21和后端支撑部32来调整座位20和靠背30的力度以及靠背 30的倾仰角度,使人体腿部朝后、下方受力,背部朝后下方倾仰,实现人体受力同步,达到最 佳受力状态,从而让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更为舒适。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进、使人坐在座椅上更为舒适、且符合人体工学,是 一种广泛应用于座椅上的底盘,原来人坐上去并后仰后,由于座椅受力形变,腿部因为为了 保持平衡而向前移,人体则随之受到后背和腿部两个反方向的拉力,使人体在背部与腿部 受力不协调的不良状况,而本技术的改进结合人坐上去时的受力状况,实现人体受力 同步,使人坐上去更加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安装在座椅下的底盘座(1),其特征在于:在底盘座(1)后端左、右两侧设有椅背连接部(3),所述椅背连接部(3)之间形成凹腔,在凹腔内设有用于支撑椅背的后端支撑部(32),所述底盘座(1)前端还设有朝上方延伸的用于支撑椅座的前端支撑板(21)。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30 CN 201220128563.51.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安装在座椅下的底盘座(I),其特征在于在底盘座(I)后端左、 右两侧设有椅背连接部(3),所述椅背连接部(3)之间形成凹腔,在凹腔内设有用于支撑椅背的后端支撑部(32),所述底盘座(I)前端还设有朝上方延伸的用于支撑椅座的前端支撑板(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座(I)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水平轴(2 ),所述前端支撑板(21)套装在前端水平轴(2 )上,所述前端水平轴(2 )还套装有前端扭簧(22),该前端扭簧(22)的一端顶住前端支撑板(21)的后侧,所述前端扭簧 (22)的另一端压在底盘座(I)的上侧,所述椅背连接部(3)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椅背水平轴(31)和后端支撑部(32 ),在椅背连接部(3 )的后端开有滑槽(33 ),所述后端支撑部(32 ) 套在滑槽(33)里,该椅背水平轴(31)上套装有后端扭簧(34),该后端扭簧(34)的一端顶在后端支撑部(32)的下侧,另一端固定在底盘座(I)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陈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