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洋渔业领域,特别是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末开始,由于海上的过度捕捞,近海鱼类资源几近枯竭,应运而生的人工养殖在内河和近岸水域得到蓬勃发展。同样因在有限水域中过度密集的人工养殖,造成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安全堪忧,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量使用的海上养殖鱼排和网箱均沿用了内河、湖泊和库区所使用的泡沫塑料与木材混合结构,抗风浪能力极差,近几年来,新开发或从国外引进的塑胶和金属网箱与鱼排,也因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更难以在灾害性自然 条件下独立生存。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使人工养殖从内海转向外海、从浅海向深海和远海发展,急需研究开发适应开敞海域使用,在风浪流组合作用下,能从事正常养殖作业,在各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能够生存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人工养殖与自然增殖相结合的特殊功能,将为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开创一条新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适用范围广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人工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5)、人工鱼礁式垂直锚(3)、重力摆式垂直锚(4)、AM2锚链(2)和δ型大抓力锚(1),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还设有AM2锚链,AM2锚链固定在养殖模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AM2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AM2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AM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5)、人工鱼礁式垂直锚(3)、重力摆式垂直锚(4)、AM2锚链(2)和δ型大抓力锚(I),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还设有ΑΜ2锚链,ΑΜ2锚链固定在养殖模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ΑΜ2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ΑΜ2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ΑΜ2锚链 (42),所述的辅助ΑΜ2锚链连接于方形阵列的四个顶角其中一个或多个顶角上,辅助ΑΜ2链锚向外斜向下延伸,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辅助δ型大抓力锚(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养殖模块主体为由多组养殖单元横向、纵向排列形成方形的格栅状箱型框架,所述的养殖单元为由内侧板(13)组成的方形框架,两两方形框架之间相邻的内侧板底边沿通过底板(12)连接,两两方形框架之间相邻的内侧板上边沿通过甲板(11)连接,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外周还设有一周的外侧板(14),外侧板的下边沿通过底板(12)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13)下边沿连接,外侧板(14)的上边沿通过甲板(11)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13)上边沿连接,在底板(12)与甲板(11)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泡沫填充物;在外侧板的外侧面上设有链接装置(15),在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四个顶角的甲板上设有带缆桩(16);内侧板 (13)、底板(12)、甲板(11)、外侧板(14)均为钢丝网水泥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梯形板(22)、肋板 (21)、顶板(23)、连接装置、水平板(24)构成,梯形板(22)为下边沿中部设有缺口(25)的等腰梯形板,五组相同规格的梯形板两两侧边相互连接形成横截面为正五边形的立体结构, 梯形板(22 )的上方连接顶板(23 ),顶板(23 )的上方设有连接装置,两两相邻的梯形板(22 ) 连接处内侧设有肋板(21),肋板(21)距两侧梯形板(22)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梯形板(22)内侧、两两肋板(21)之间还设有水平板(24),所述的水平板(24)位于梯形板(22)缺口(25) 略上方的位置,水平板(24)与顶板(23)平行;在梯形板(22)上、位于水平板(24)水平位置以下的壁面上以及梯形板(22)靠近上边沿的壁面上设有排气孔(26),在梯形板(22)上、位于水平板(24)水平位置以上的壁面上设有开孔(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康,李松泉,林炽锋,江浩,成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朱元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