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包括位于底部的水箱,水箱内设有电控室,电控室设有控制单元板,控制单元板与水箱内的水泵、液位传感器连接,水泵与水管连接;控制单元板还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水箱则设有灌水口和出水管口;在水箱的四周设有支腿,在支腿上设有至少一个种植用支架平台,支架平台通过紧固件与支腿连接,在支架平台的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漏水口,每个漏水口与一个相应的漏水管及喷雾头连接;在支架平台底面下部设有生长检测装置,生长检测装置与电缆连接,电缆位于支腿内并与控制单元板连接;同时上水管也置于某一支腿内,上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的支架平台,进水口与出水管口连接。它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便于组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芽苗类蔬菜、无土种植蔬菜、观赏类植物的种植,需要对其水分、温度、病虫害以及其它生长条件进行有效控制,但现有的大棚种植或种植装置存在占地面积大、场所固定等缺陷,不能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模块化组装,以满足家庭、食堂、饭店以及专业种·植企业等不同规模、场地的需要,既增加了成本,也不能实现智能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它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组装集成,形成不同规模的种植场所,同时还可对供水、消毒、保温等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提高芽苗类蔬菜、无土种植蔬菜和观赏类植物的种植效率、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它包括位于底部的水箱,水箱内设有电控室,电控室设有控制单元板,控制单元板与水箱内的水泵、液位传感器连接,水泵与水管连接;控制单元板还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水箱则设有灌水口和出水管口 ;在水箱的四周设有支腿,在支腿上设有至少一个种植用支架平台,支架平台通过紧固件与支腿连接,在支架平台的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漏水口,每个漏水口与一个相应的漏水管及喷雾头连接;在支架平台底面下部设有生长检测装置,生长检测装置与电缆连接,电缆位于支腿内并与控制单元板连接;同时上水管也置于某一支腿内,上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的支架平台,进水口与出水管口连接。所述生长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LED植物生长灯、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灭菌灯和电加热棒,它们均与控制单元板连接。所述支架平台四周设有隔温板,与支架平台一起构成保温生长箱。所述支架平台上放置单体种植箱,在单体种植箱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度可调定位出水管,高度可调定位出水管的高度小于单体种植箱的高度。所述支架平台上放置双体种植箱,在双体种植箱的每个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度可调定位出水管,定位出水管的高度小于各自箱体的高度。所述支架平台上放置半圆双体种植箱,在半圆双体种植箱的每个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度可调定位出水管,定位出水管的高度小于各自箱体的高度。所述支架平台上放置芽苗生长箱,芽苗生长箱底不为网状箱底。所述水箱四周的支腿下部设有万向轮。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层组装,每一层均可根据需要采用箱体式结构或直接采用支架结构。当用于生长芽苗类蔬菜时,需要加隔温板进行保温,构成箱体式结构。这时采用芽苗菜生长箱生长芽苗菜,每层可以放置上下两个箱。当用于种植无土蔬菜或观赏类植物时,采用不需隔温板的支架结构,每层可以放置单体种植箱或双体种植箱或半圆双体种植箱。用于种植无土蔬菜或观赏类植物时,采用微型潜水泵定时抽水灌溉,通过顶层的出水管放水,每一层的种植箱内水位达到定位出水管高度后,便向低一层的种植箱内灌水,以此类推,直到每一层的种植箱内水满为止。多余的水保留在系统底部的水箱内。不在漏水管上安装喷雾头。用于生长芽苗菜时,采用微型潜水泵定时抽水喷灌,通过顶层的出水管放水,在漏水管出水端安装喷雾头向生长箱及芽苗上喷雾状水。每一层生长箱内多余的水通过隔温板下部的漏水管和喷雾头喷洒在下一层生长箱和芽苗上。以此类推,最终多余的水保留在系统底部的水箱内。网状箱底的网孔尺寸以保障芽苗菜种子不能漏出为原则。通过电控室可以对植物生长条件分别定时控制控制紫外线消毒灭菌灯每天定时开启90-150秒,对种植箱内植物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设置有人工/定时开关选择、时间选择按钮。----控制红蓝LED植物生长灯在天黑时开始启动照明,照明时间可根据要求设定为3-10小时。设置有人工/定时开关选择、时间选择按钮。控制安装在电控室内的臭氧发生器定时对水进行消毒灭菌,灭菌时间可在1-10分钟设置。设置有人工/定时开关选择、时间选择按钮。一一在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水位检测报警装置,水位探测器放置在水箱内,对水箱内的水位进行高、低监控,当水位过高或过低时,自动发出报警声音和红光闪烁,提示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水位过低时,自动关闭微型水泵,停止抽水。一一当用于生长芽苗菜时,将隔温板上的4个紫外灯,去掉2个,换成电加热棒,定时进行加温,由温度探测系统对芽苗菜生长环境的实际温度进行探测,控制加温电热棒的加温时间。设置有紫外线/加热转换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组装集成灵活,适用范围广泛,智能化控制过程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架平台底部结构图;图4为水箱结构图;图5为电控室结构图;图6为单体种植箱结构图;图7为双体种植箱结构图;图8为半圆双体种植箱结构图;图9为芽苗生长箱结构图。其中,I上水管,2上水管支腿,3供电线缆支腿,4紧固件,5隔温板,6支架平台,7万向轮,8漏水管及喷雾头,9漏水口,10支撑板,11水箱,12灌水口,13 LED植物生长灯,14紫外线消毒灭菌灯,15温度传感器,16水管,17水泵,18液位传感器,19电控室,20出水管口,21控制单元板,22臭氧发生器,23单体种植箱,24定位出水管,25双体种植箱,26半圆双体种植箱,27芽苗生长箱,28网状箱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9中,它包括位于底部的水箱11,水箱11内设有电控室19,电控室19设有控制单元板21,控制单元板21与水箱11内的水泵17、液位传感器18连接,水泵17与水管16连接;控制单元板21还与臭氧发生器22连接;水箱11则设有灌水口 12和出水管口 20 ;在水箱11的四周设有支腿,在支腿上设有多个种植用支架平台6,支架平台6通过紧固件4与支腿连接,在支架平台6的支撑板10上设有多个漏水口 9,每个漏水口 9与一个相应的漏水管及喷雾头8连接;在支架平台6底面下部设有四个LED植物生长灯13、四个紫外线消毒灭菌灯14或两紫外线消毒灭菌灯14与两个电加热棒,两个温度传感器15,它们与电缆连接, 电缆位于支腿内,该支腿即作为供电线缆支腿3,电缆与控制单元板21连接。同时上水管I也置于某一支腿内,该支腿作为上水管支腿2,上水管I的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的支架平台6,进水口与出水管口 20连接。支架平台6四周可以设有隔温板5,与支架平台6 —起构成保温生长箱。或者在支架平台6上放置单体种植箱23,在单体种植箱23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出水管24,定位出水管24的高度小于单体种植箱23的高度。或者支架平台6上放置双体种植箱25,在双体种植箱25的每个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出水管24,定位出水管24的高度小于各自箱体的高度。或者支架平台6上放置半圆双体种植箱26,在半圆双体种植箱26的每个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出水管24,定位出水管24的高度小于各自箱体的高度。或者支架平台6上放置芽苗生长箱27,芽苗生长箱底不为网状箱底28。水箱11四周的支腿下部设有万向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位于底部的水箱,水箱内设有电控室,电控室设有控制单元板,控制单元板与水箱内的水泵、液位传感器连接,水泵与水管连接;控制单元板还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水箱则设有灌水口和出水管口;在水箱的四周设有支腿,在支腿上设有至少一个种植用支架平台,支架平台通过紧固件与支腿连接,在支架平台的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漏水口,每个漏水口与一个相应的漏水管及喷雾头连接;在支架平台底面下部设有生长检测装置,生长检测装置与电缆连接,电缆位于支腿内并与控制单元板连接;同时上水管也置于某一支腿内,上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的支架平台,进水口与出水管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位于底部的水箱,水箱内设有电控室,电控室设有控制单元板,控制单元板与水箱内的水泵、液位传感器连接,水泵与水管连接;控制单元板还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水箱则设有灌水口和出水管口 ;在水箱的四周设有支腿,在支腿上设有至少一个种植用支架平台,支架平台通过紧固件与支腿连接,在支架平台的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漏水口,每个漏水口与一个相应的漏水管及喷雾头连接;在支架平台底面下部设有生长检测装置,生长检测装置与电缆连接,电缆位于支腿内并与控制单元板连接;同时上水管也置于某一支腿内,上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的支架平台,进水口与出水管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长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LED植物生长灯、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灭菌灯和电加热棒,它们均与控制单元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块式芽苗蔬菜种植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盛,姜瀚崴,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佰福康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