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及其电极引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9279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2:28
一种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及其电极引出方法,其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包括氧化铟锡玻璃基板、有机材料层和金属电极层,在ITO玻璃基板上,ITO为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ITO玻璃基板上有一层具有条状分布的金属导热功能层,与ITO共同构成阳极,在ITO和金属导热功能层上蒸镀有机材料层,再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层,作为阴极;其电极引出方法,ITO玻璃基板具有点阵式分布的ITO的规则图案不仅可以为方形,也可设计为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形状,如测验视力表中的“E”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导热功能层,实现良好、快速散热,发光均匀,使显示器具有良好散热及均匀光发射的功能,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即具有均匀光发射 的散热良好的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一种电极引出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7OLED)由于具有超轻薄、 高亮度、响应快、低功耗、效率高及制作简单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背光模组以及 照明等领域,其发光原理为在两个电极之间沉积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对该有机发光材料通 以直流电使其发光。有机电致发光照明用显示器的实用特点一是亮度较高,一般为100 500cd/m2之 间,最高亮度可达2,000 3,000cd/m2 ;二是长时间稳定照明,一般保持几个、甚至几十个 小时的连续工作。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亮度与电流密度近似成正比关系,若想实现更 高亮度,需要更高的电流驱动,如此大的电流将产生大量的热;大面积的显示器长时间工作 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热。这两种实用特点均将导致显示器面板温度上升,由于显示器散热 不均匀,使得显示器局部区域发热量过大,面板工作寿命较低或者直接烧坏而不能工作。这 种情况下显然降低了显示器面板的实用化可能性,因此要求有机电致发光照明用显示器必 须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制作大面积的0LED,除了要考虑散热的问题,还要考虑发光均匀的问题且每条像 素阵列独立发光互不影响。大面积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对改善OLED照明器件在实际应用中 的稳定性尤为重要,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基板上引入金属导热功能层,把方格分布的氧 化铟锡(indium tinoxide, I TO)按条状串联起来,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散热性可 有效降低ITO的电阻,以改善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达到均匀光发射且散热良好的目的, ITO和金属导热功能层构成了此显示器的阳极,为了不影响照明的有效区域,金属辅助线的 区域一般控制在照明区域的10% -2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高散热性能、均匀光发射、大面积有机电致发 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照明用显示器包括ITO基板玻璃、有机材料层和金属电极,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ITO基板上,ITO为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ITO玻璃基板上 有一层具有条状分布的金属导热功能层,和ITO导通构成阳极。在所述ITO和金属导热功 能层上蒸镀有机材料层,再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层作为阴极。上述具有点阵式方格分布的ITO的规则图案不仅可以为方形,也可设计为实际应 用中的各种形状,如测验视力表中的“E”形状等。在ITO上蒸镀一层金属条,此金属条分别 与相邻方块ITO和上端条状ITO连通,由于高的导电性使发光均匀,每条像素阵列独立发光 互不影响,且能达到良好的散热目的。本专利技术中ITO为方形4X4mm,相邻ITO的距离均为60um所述金属为铬Cr、或银Ag、或铝Al、或镁Mg,金属导热功能层为一层导热导电良好 且易图案化制作的金属层,所述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也可作为显示器的外引电极材料。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ITO基板上,ITO为 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其中方块ITO的大小为4X4mm,相邻方块ITO的距离 均为60um。另一特征是在ITO玻璃基板上有连通ITO的条状金属导热功能层,宽度为80um, 即略大于相邻方块ITO的距离所选用的ITO基板ITO的厚度为150nm,为了防止金属导热功 能层与金属电极导通而短路,导热功能层厚度为100mm,与ITO导通构成阳极。然后利用干 法或湿法沉积有机材料层,最后蒸镀金属电极作为阴极。上述制作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I)选择符合要求大小的ITO玻璃基板,进行清洗;(2)利用掩膜刻蚀工艺制作出所需形状的ITO图案;(3)蒸镀金属导热功能层IOOnm ;(4)利用干法或湿法沉积有机材料层;(5)在整个基板上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导热功能层,将点阵式方块分布的ITO连通起来,构成阳极,可以实现光均 匀发射及快速散热,解决了现有技术光均匀性发射和散热困难的问题;若某个发光像素被 击穿,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像素列或行很微小,被短路的发光像素阵列面积仅占整个面板发 光像素的极小部分,实际上由于每个像素点距离很近,单个发光像素的高度很高,超过了人 眼的亮度分辨距离,即使有极小部分被短路,整个面板发光并不呈现有间隔的点光源阵列 式排列而仍然是近似均匀的面光源。与普通的照明灯具,白炽灯、日光灯等相比,该有机电 致发光照明用显示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光源,能显著消减电力需求、节省电力 开支。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2为具有点阵式方格分布的ITO基板结构示意图。3为在ITO基板上蒸镀的金属导热功能层结构示意图。4为在金属导热功能层上沉积有机材料层结构示意图。5为在有机材料层上全面蒸镀的金属电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仿造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参见图1所示,ITO薄膜I制作在 玻璃衬底之上,此ITO基板上ITO为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通过掩模刻蚀工 艺实现本次专利技术的规则化图案,导热功能层2制作在ITO薄膜I之上,构成阳极,一方面由 于良好的导电性连通ITO实现均匀光发射,另一方面因为良好的散热性实现高散热性能, 在导热功能层上利用干法或湿法沉积有机材料层3,接着蒸镀金属电极层4。通过接通正电 极ITO薄膜I和负电极金属电极层4对有机材料层4通以直流电驱动发光。本大面积有机 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符合要求大小的ITO玻璃基板,进行清洗;b)通过掩模刻蚀工艺制作规则图案化ITO玻璃基板⑴;c)制备金属导热功能层⑵厚度为IOOnm ;d)利用干法或湿法工艺沉积有机材料层(3);e)在整个基板上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层4,形成规则的有机电致发光阵列;另外,该专利技术也可做有机电致发光指示灯或视力表。有机电致发光指示灯根据实 际需要选择颜色,若想实现指示灯亮度的变化,在外部加控制驱动电压变化的小电路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 ITO)玻璃基板(I)、有机材料层⑶和金属电极层(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TO玻璃基板上,ITO为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ITO玻璃基板上有一层具有条状分布的金属导热功能层(2),与ITO共同构成阳极,在所述ITO和金属导热功能层上蒸镀有机材料层(3),再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层(4),作为阴极。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ITO玻璃基板(I)具有点阵式分布的ITO的规则图案不仅可以为方形,也可设计为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形状,如测验视力表中的“Ε”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TO玻璃基板上有连通ITO的条状金属导热功能层(2),所选用的ITO基板ITO的厚度为150nm,为了防止金属导热功能层与金属电极导通而短路,沉积厚度要小于选用ITO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面积有机电致发光面光源,包括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玻璃基板(1)、有机材料层(3)和金属电极层(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TO玻璃基板上,ITO为点阵式方块分布,其上端为条状分布,ITO玻璃基板上有一层具有条状分布的金属导热功能层(2),与ITO共同构成阳极,在所述ITO和金属导热功能层上蒸镀有机材料层(3),再全面蒸镀金属电极层(4),作为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燕芳于方方廖翊诚刘功龙尚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