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091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高透光液体硅胶层、电池片以及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且所述太阳能电池四周边缘部设有密封胶条,前述背膜包括背膜基体以及导电金属结构,所述导电金属结构包埋于背膜基体内,且导电金属结构上端从背膜基体上端面露出形成复数个离散分布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配合。其中背膜基体与导电金属结构优选为一体注塑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质地轻薄,且电池片的受光面积大大增加,发电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时内部热量易于传导散发,电流易于直接导出,另外还无需担心其中金属结构的腐蚀氧化,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功率在传输中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光伏发电领域。
技术介绍
参见图1系一种传统光伏组件,其包括以铝框I固定组装的钢化玻璃2、EVA层4、电池片8、TPT层6等,其中各电池片8还通过互联条3等串联,并与接线盒7电连接;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前述各层材料依次层叠后,在140°C左右的温度下,在真空层压机中层压10-20分钟,再以铝框I装框,并将边缘部以硅胶5密封。然则,该光伏器件具有诸多不足,例如(1)前板要使用到钢化玻璃,侧面要用到铝框,重量很大;(2)需使用热熔型EVA胶膜·在高温下层压封装,会损害电池片,造成效率降低;(3)各电池片之间需以互连条串联以将电流导出,互连条一般为涂锡铜带,但涂锡铜带的硬度相对较大,会产生一定应力损伤电池片,另外,镀锡铜带宽度一般在5mm以上,其往往需要占据电池表面的受光面积,影响了发电效率,再者,将电池片产生的电流导出的汇流条也要穿通封装材料,易造成光伏组件的密封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克服现有太阳能电池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11)、高透光液体硅胶层(12)、电池片(13)以及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14),且所述太阳能电池四周边缘部设有密封胶条(15),并且,所述电池片(13)的正、负电极均分布在电池片(13)背面;其中,所述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14)包括背膜基体(141)以及导电金属结构(142),所述导电金属结构(142)包埋于背膜基体(141)内,且所述导电金属结构(142)上端从背膜基体(141)上端面露出形成复数个离散分布的导电端子(143),所述导电端子(143)与电池片(13)背面的电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东钟朝伟康佩顾杰黄梅周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瑞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