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032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包括:N个栅极驱动单元,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的N条栅线,还包括:时序控制单元、n个预充电单元和n个扫描控制单元,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n个预充电单元和n个扫描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驱动电路在像素充电之前,先按区域划分给TFT一个预充电的电压,液晶会在这个预充电的电压下先行旋转,之后将要充电的电压在作用在液晶上,使得液晶旋转到准确的灰阶位置的时间减小,能够适应更高的刷新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液晶面板的栅极驱动(gate driver)扫描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数据线给像素电极充电。液晶在像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旋转而旋光,这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但当刷新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每帧的时间在减少,TFT的充电时间也相应降低,液晶的响应时间是 ms 量级。以全高清(Full High Definition,FHD)分辨率(1920X 1080),120Hz 刷新率为例,每帧的时间约为8. 3ms,每行的开启时间为8. 3/1080=7. 68us。在快门式3D (shutter glass 3D)的显示模式下,通常采用扫秒背光的技术,为了降低串扰(crosstalk) 现象,需要在液晶转动到所需灰阶下才开启背光。一方面高刷新率会导致TFT充电时间变短,一方面液晶从一个灰阶旋转到令一个灰阶,也就是液晶的响应时间太长,都会导致 crosstalk现象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缩短液晶的响应时间,以适应更高的刷新频率。(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包括N个栅极驱动单元,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的N条栅线,还包括时序控制单元、η个预充电单元和η个扫描控制单元,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η个预充电单元和η个扫描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兀;所述η个预充电单元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预先定义的η个栅线组,所述时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单元对栅线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对第i 个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之前控制第i个预充电单元为该栅线组插入预充电信号, 同时控制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暂停扫描信号的输入,所述预充电信号用于打开与该栅线组中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使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控制数据线为与该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单元预充电,插入完成后所述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触发第i个栅线组对应的栅极驱动单元向该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其中,i = 1,2^··,η,0〈η<Ν。其中,还包括Ν个第一开关,均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且分别连接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用于将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分别连接至N条栅线,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第i个预充电单元为第i个栅线组插入预充电信号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在栅极驱动单元输入扫描信号时,打开所述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为MOS管,其栅极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源漏极分别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和栅线。其中,还包括n个第二开关,均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且分别连接所述η个预充电单元,用于将所述η个预充电单元分别连接至η个栅线组,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入扫描信号时,关闭所述第二开关,在预充电单元输入预充电信号时打开所述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开关为MOS管,其栅极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源漏极分别连接所述预充电单元和栅线。其中,还包括背光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对第i个栅线组中的栅线全部扫秒完成后控制所述背光驱动单元驱动第i个背光源点亮,点亮后启动第(i+1) mod η个预充电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N条栅线,且被分为η组,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N条栅线,所述η个预充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η个栅线组。其中,每个所述η个栅线组中的栅线条数相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方法,包括步骤S1:对由第i个栅线组中栅线控制的像素单元预充电,此时停止输入栅线扫描信号;S2 :第i个栅线组预充电完成后依次扫描第i个栅线组内的栅线;S3 :第i个栅线组内的栅线扫描完成后,i置为(i+1) mod η, η为栅线组个数;重复执行步骤Sf S3以显示画面。 其中,所述步骤S3中,第i个栅线组内的栅线扫描完成后,打开该栅线组对应的背光源,背光源打开后i置为(i+1) mod η。(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驱动电路在像素充电之前,先按区域划分给像素“插黑”,即给TFT 一个预充电的电压,液晶会在这个预充电的电压下先行旋转,之后将要充电的电压在作用在液晶上,使得液晶旋转到准确的灰阶位置的时间减小,能够适应更高的刷新频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显示驱动电路与阵列基板上的栅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3是显示驱动时的时序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驱动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驱动电路包括N个栅极驱动单元100,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的N条栅线,还包括时序控制单元200、η个预充电单元300和η个扫描控制单元400。N个栅极驱动单元100、η个预充电单元300和η个扫描控制单元400均连接时序控制单元200。其中,η表示预先在阵列基板上N条栅线逻辑上划分成的η个组,例如对于FDH分辨率,120hz的电视,栅极驱动单元100及栅线为1080个,把1080分成四组,每组 270 个。η个预充电单元300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预先定义的η个栅线组。时序控制单元200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单元100对栅线输入扫描信号,时序控制单元200还用于在对第i个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之前控制第i个预充电单元300为该栅线组插入预充电信号,同时控制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400暂停扫描信号的输入。该预充电信号用于打开与该栅线组中栅线连接的阵列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使时序控制单元控制数据线为与该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单元预充电,从而使液晶在该预充电的电压下先行旋转。时序控制单元控制数据线可通过控制数据线的驱动单元来实现。预充电信号插入完成后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400触发第i个栅线组对应的栅极驱动单元100向该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其中,i = 1,2^··,η,0〈η<Ν。本实施例的显示驱动电路在像素充电之前,先按区域划分给像素“插黑”,即给像素单元一个预充电的电压,驱动时序如图2所示。液晶会在这个预充电的电压下先行旋转, 之后真实要充电的电压在作用在液晶上,液晶在进行旋转到准确的灰阶位置,使得液晶的响应时间减小了,以实现更高的刷新频率。由于栅极驱动单元100通常为移位寄存器,且与预充电单元300都连接到栅线,当预充电单元300在预充电时会影响移位寄存器工作。因此,进一步地,还包括N个第一开关500,均连接时序控制单元200,且分别连接N个栅极驱动单元100,用于将N个栅极驱动单元100分别连接至N条栅线。时序控制单元200还用于在第i个预充电单元300为第i 个栅线组插入预充电信号时,关闭所有的第一开关500,在栅极驱动单 兀100输入扫描信号时,打开所有第一开关500。第一开关500可以为MOS管,其栅极连接时序控制单元200,源漏极分别连接栅极驱动单元100和阵列基板上的栅线。其中预充电单元300可以为单向结构控制器,也可以为移位寄存器。若为移位寄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包括:N个栅极驱动单元,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的N条栅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序控制单元、n个预充电单元和n个扫描控制单元,所述N个栅极驱动单元、n个预充电单元和n个扫描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所述n个预充电单元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上预先定义的n个栅线组,所述时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单元对栅线输入扫描信号;所述时序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对第i个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之前控制第i个预充电单元为该栅线组插入预充电信号,同时控制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暂停扫描信号的输入,所述预充电信号用于打开与该栅线组中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使所述时序控制单元控制数据线为与该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单元预充电,插入完成后所述第i个扫描控制单元触发第i个栅线组对应的栅极驱动单元向该栅线组中的栅线输入扫描信号,其中,i=1,2,…,n,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