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FID标签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尤其涉及一种RFID标签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它具有识别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多物体识别、抗污染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产品证件防伪、防盗等众多领域。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和阅读器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标签具有唯一的识别码,通常被安装在待识别物品上;标签具有一个存储数据的芯片和用来发射接收信息的天线。标签一般有两种类型:有源标签,其内部带有电池,能够主动发射信号;无源标签不带电池,利用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进行耦合为自身提供能量。阅读器从有效识别范围内的标签获取信息并发送到后台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为较典型的现有RFID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阅读器和标签通过天线传递能量和数据,阅读器通过微处理单元与计算机PC进行交互。在RFID系统中,如果两个或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信息,阅读器由于不能同时阅读两个以上的标签,因此会发生标签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FID标签识别方法,包括:标签阅读器将在有效识别范围内的待识别标签分为至少一组,并记录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所述标签阅读器将待识别的标签数量和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发送给各个待识别标签;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随机生成在有效识别范围内待识别的标签数量及标签数量之内的正整数标识,并根据所述正整数标识确定自身生成的正整数标识所对应的分组;所述标签阅读器发送分组标识,接收在所述分组标识对应的分组中的待识别标签的响应;所述标签阅读器基于时分多址随机算法或改进算法对响应的标签进行标签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标签识别方法,包括:标签阅读器将在有效识别范围内的待识别标签分为至少一组,并记录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所述标签阅读器将待识别的标签数量和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发送给各个待识别标签;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随机生成在有效识别范围内待识别的标签数量之内的正整数标识,并根据所述正整数标识确定自身生成的正整数标识所对应的分组;所述标签阅读器发送分组标识,接收在所述分组标识对应的分组中的待识别标签的响应;所述标签阅读器基于时分多址随机算法或改进算法对响应的标签进行标签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将在有效识别范围内的待识别标签分为至少一组的操作之前,还包括:所述标签阅读器通过初次测试帧长估计在有效识别范围内待识别的标签数量M,标签数量M的计算公式为:M=m*Nc+Nr,其中,m为某时隙中发生标签碰撞的标签数量的期望值,Nc为发生标签碰撞的时隙数,Nr为只有一个标签选择某一时隙的时隙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签阅读器将在有效识别范围内的待识别标签分为至少一组,并记录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的操作具体包括:所述标签阅读器设定最大帧长度为当前帧长度;所述标签阅读器通过迭代获得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在迭代过程中,将所述标签数量M通过当前帧长度进行取模和求余,得到的模为所述当前帧长度对应的分组数,对当前帧长度进行成比例缩小,并将得到的余数对当前帧长度继续取模和求余,直到得到的余数为0;所述标签阅读器根据各个帧长度对应的不为零的分组数得到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并将所述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压入堆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最大帧长度为28,在迭代过程中,以2为倍数对当前帧长度进行成比例缩小,缩小后的当前帧长度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当前帧长度参与取模和求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随机生成在有效识别范围内待识别的标签数量之内的正整数标识,并根据所述正整数标识确定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的正整数标识所对应的分组的操作具体为: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自身随机生成从1到标签数量M范围内的正整数标识;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根据所述标签数量M和所述每个分组的长度及分组标识,确定各个分组标识所对应的数字范围;每个所述待识别标签根据所述正整数标识确定自身生成的正整数标识所处数字范围对应的分组及分组标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标签阅读器发送分组标识之后,所述待识别标签判断自身生成的正整数标识所对应的分组标识是否为所述标签阅读器发送的分组标识,是则从休眠状态切换为预备状态,并向所述标签阅读器中返回响应,否则继续维持休眠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时分多址随机算法或改进算法对响应的标签进行标签识别的操作具体为:基于动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炜,乔举义,王卫东,张英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