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953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一电极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二电极线,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布;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的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接地设置。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具有导电性,当外界静电接触到显示屏时,该层可快速地将静电电荷导出接地,避免静电电荷对显示屏造成静电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兼顾了产品的防静电特性和可触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互电容式触摸屏为外挂式,即触摸屏与显示屏分开制作然后贴合在一起。这种技术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光透过率较低、模组较厚的缺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内嵌触摸屏技术逐渐成为研发新宠,其是指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驱动电极线和探测电极线设置在显示屏的基板上。采用内嵌触摸屏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相比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具有厚度更薄、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优势。以触摸屏内嵌于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简称ADS)模式显示屏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例,将阵列基板上的部分狭缝电极作为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驱动电极线,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和黑矩阵之间设置与驱动电极线交叉分布的探测电极线,驱动电路对狭缝电极分时驱动,狭缝电极分时工作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作为狭缝电极与板状电极形成多维电场,在第二时间段作为驱动电极线与探测电极线之间产生互感电容。为了防止静电电荷对ADS模式显示屏的影响,通常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与偏光片之间设置一面状的透明导电屏蔽层,这样,当外界静电接触到显示屏时,屏蔽层可快速地将静电电荷接地,避免静电电荷对显示屏造成静电损伤。然而,面状屏蔽层在将静电电荷接地的同时,也阻挡了驱动电极线和探测电极线之间互感电容信号的穿出,极大地影响了触控效果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触控显示屏驱动电极线和探测电极线之间的互感电容信号被面状屏蔽层阻挡,触控效果较难实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一电极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二电极线,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布;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的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接地设置。优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保护罩,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防指纹薄膜,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上表面;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涂覆于所述防指纹薄膜的基膜下表面。优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保护罩,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防炫目薄膜,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下表面;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涂覆于所述防炫目薄膜的基膜下表面。较佳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底部的金属外框,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通过导电胶带与所述金属外框导电连接。可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FPC,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金属连接脚,所述金属连接脚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与所述金属连接脚导电连接。可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导电封框胶,所述导电封框胶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与所述导电封框胶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包含有碳纳米管粒子和/或金属粒子。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显示屏。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一电极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二电极线,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布;设置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和一组第二电极线所组成结构上方的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接地设置。较佳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保护罩,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透明光学胶,粘接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保护罩之间;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为掺入高阻透明导电材料的保护罩,或者为掺入高阻透明导电材料的透明光学胶。可选的,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为掺入高阻透明导电材料的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或者当彩膜基板的黑矩阵层位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和一组第二电极线所组成结构的上方时,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为掺入高阻透明导电材料的黑矩阵层。优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底部的金属外框,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通过导电胶带与所述金属外框导电连接。可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FPC,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金属连接脚,所述金属连接脚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与所述金属连接脚导电连接。可选的,该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导电封框胶,所述导电封框胶与所述FPC的接地引脚导电连接,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与所述导电封框胶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掺入有碳纳米管粒子和/或金属粒子。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无论是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还是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均具有较高的阻值,这样可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之间的投射电场信号从中穿出,保证了触控操作的可实现性;此外,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和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均具有导电性,当外界静电接触到显示屏时,该层可快速地将静电电荷导出接地,避免静电电荷对显示屏造成静电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兼顾了产品的防静电特性和可触控性。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第一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保护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第二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第三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第四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阵列基板 11-彩膜基板12-第一电极线13-第二电极线 14-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 15-保护罩16-透明基板 17-油墨框 18-防炫目薄膜19-金属外框 20-导电胶带 21-FPC22-金属连接脚 23-导电封框胶24-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25-透明光学胶 26-接地引脚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解决现有触控显示屏驱动电极线和探测电极线之间的互感电容信号被面状屏蔽层阻挡,触控效果较难实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在一组第一电极线和一组第二电极线的上方设置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或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掺入层,由于这些层具有高阻特性,这样可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之间的投射电场信号从中穿出,同时由于这些层具有导电特性,这样可以避免静电电荷对显示屏造成静电损伤,因此,进一步了提高了显示效果。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11 ;设置于阵列基板10或彩膜基板11上的一组第一电极线12 ;设置于阵列基板10或彩膜基板11上的一组第二电极线13,与一组第一电极线12交叉排布;设置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11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的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14,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14接地设置。第一电极线12和第二电极线1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分别既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也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11上,只要相互交叉能够形成互感电场即可。作为实现触控功能的部分,第一电极线12可以为驱动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一电极线;设置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第二电极线,与所述一组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布;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形成的对盒结构上方的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所述高阻透明导电材料涂层接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娟董学王海生刘英明丁小梁杨盛际任涛赵卫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