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确保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的间隙的同时,抑制反视现象及反视串扰的产生。在液晶面板(10)的对置基板(6)的与TFT基板(4)对置的面上配置黑色矩阵(7),在黑色矩阵(7)上设置隔着既定厚度的间隙层而配置的视差障壁(8)。黑色矩阵(7)包含配置在视差障壁(8)的开口部(80)的正下方的第1遮光部(71)和正上方被视差障壁(8)覆盖的第2遮光部(72)。第2遮光部(72)在与和它相邻的第1遮光部(71)之间的像素开口部(70)相接的端部,具备折射率比液晶(5)低的低折射率膜(72a)(反视防止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朝着互不相同的方向显示多个图像的多视点(multiple view)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发挥节能、小型轻量等优点,在个人计算机(PC personalcomputer)、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的监视器或电视接收装置等所有的显示装置中得到应用。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被矩阵状地配置的多个像素、通过对各像素进行光调制从而显示图像的器件。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典型,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作为向各像素供给图像信号的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装置广为人知。近年,正在开发可以使用一个液晶显示面板(液晶面板)在方向互不相同的视场角显示多个图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多画面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I 3中,公布了视差障壁方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相对画面的正面从右侧看时和从左侧看时显示不同的图像的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2画面液晶显示装置)。视差障壁方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具备显示多个图像的像素按照既定规则混杂排列的液晶面板,和设置在其前面侧(视觉辨认侧)的被称作“视差障壁(parallaxbarrier)”的遮光层。配置视差障壁以遮挡从液晶面板的各像素去往特定方向的光。这样,来自液晶面板的光被分离至多个方向,朝着互不相同的方向显示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多个图像。在视差障壁方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着在朝着某个方向显示的图像中,能观察到漏出的应该朝着其它方向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所谓“串扰”的问题。例如在将两个图像左右分开显示的视差障壁方式的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产生串扰时,相对正面从左侧看画面时应该显不的图像(左用图像)和从右侧看时应该显不的图像(右用图像)看起来重叠。该串扰由于是在各图像的视场角的范围(视场范围)重合时产生的,所以容易在各图像的视场范围的边界附近产生。就是说,在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右用图像的视场范围和左用图像的视场范围的交界即画面的正面看时,容易产生。特别是显示黑色显示较多的图像时,由于来自另一个图像的泄漏即使微乎其微也容易看到,所以对于画质的影响变大。除了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的设计上的问题之外,视差障壁的开口部光的衍射现象、液晶面板内的光的散射现象等,也被认为是导致串扰的主要原因。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2640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 - 0649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再表2007/001071号公报。一般地说,液晶面板的结构具备配置有像素电极及向它供给图像信号的开关元件、信号线等的第I基板、配置有规定各像素的区域的黑色矩阵及彩色滤光片(CF)的第2基板和被夹持在其间的液晶。在视差障壁方式的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2基板中的与第I基板对置面的前面,形成规定像素区域的黑色矩阵,在其相反面(视觉辨认侧)形成视差障壁。这样,在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就存在既定厚度的间隙。例如在黑色矩阵上隔着构成第2基板的玻璃基板等透光性基板配置视差障壁时,该透光性基板的厚度就和上述间隙相当。该间隙的大小,和视差障壁的开口部的大小、像素的间距等共同成为决定同时显示的多个图像各自的视场范围的方向及广度的要素。在视差障壁方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从极大地偏离正面的方向看画面时,会产生可以看见应该朝着相反的方向显示的图像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作“反视”。例如观察者对于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画面的正面向右移动时,首先能够看到右用图像,但是如果继续向右移动,就进入能够看到左用图像的范围。这是由于通过视差障壁的开口部,看到和本来应该被看到的像素相邻的其它像素的结果(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讲述)。就是说,在视差障壁方式的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右用图像的视场范围的外侧,存在着反视现象导致的左用图像的视场范围;在左用图像的视场范围的外侧,存在着反视现象导致的右用图像的视场范围。因此,右用图像和左用图像的串扰,不仅容易在画面的正面附近产生,而且实际上也容易在右用图像及左用图像各自的视场范围的外端附近产生。以下,将在画面的正面附近产生的串扰称作“正面串扰”,将起因于在各图像各自的视场范围的外端附近产生的反视现象的串扰称作“反视串扰”。正面串扰及反视串扰,不仅在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问题,而且在视差障壁方式的任意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成为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I 3中,主要公布了防止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串扰的方法,但防止反视串扰的对策却不充分。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根本没有谈及反视串扰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暗示了反视串扰的发生,但是并没有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公布了在车载的双重视点液晶显示装置中,使产生反视现象的范围成为从驾驶座及副驾驶座几乎不能看到的范围(与正面构成的角度为45°以上的外侧),但是没有谈及实质上防止反视串扰的方法。假定应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使产生反视现象的角度处于极外侧,虽然在理论上能够防止反视串扰,但是为了实施它就需要使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的间隙更窄,使像素间距更大。然而由于近年来的倾向是,伴随着显示装置的高分辨率化,像素间距越来越小,所以事实上需要使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的间隙极小。例如利用构成第2基板的透光性基板形成间隙时,需要使透光性基板极薄,但是由于存在着物理性的极限,所以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思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保视差障壁和黑色矩阵之间的间隙的大小的同时,抑制反视现象及反视串扰的产生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面涉及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I基板,该第I基板配置有多个像素电极,这些像素电极被供给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第2基板,其与所述第I基板对置地配置;以及液晶,其被夹持在所述第I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之间,所述第2基板具备黑色矩阵,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第I基板对置的面上,是具有规定各像素的区域的开口部的遮光膜;间隙层,其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具有既定的厚度;以及视差障壁,其是隔着所述间隙层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将透过所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光向不同的方向分离,从而分离所述多个图像,使其分别向所述不同的方向显示的遮光膜。所述黑色矩阵具备配置在所述视差障壁的开口部的正下方的第I遮光部;以及正上方被所述视差障壁覆盖的第2遮光部,所述第2遮光部具有反视防止膜,在与和该第2遮光部相邻的所述第I遮光部之间的开口部相接的端部,该反视防止膜的折射率比所述液晶低。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涉及的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I基板,该第I基板配置有多个像素电极,这些像素电极被供给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第2基板,其与所述第I基板对置地配置;以及液晶,其被夹持在所述第I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之间,所述第2基板具备黑色矩阵,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第I基板对置的面上,是具有规定各像素的区域的开口部的遮光膜;间隙层,其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具有既定的厚度;以及视差障壁,其是隔着所述间隙层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将透过所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光向不同的方向分离,从而分离所述多个图像,使其分别向所述不同的方向显示的遮光膜;所述黑色矩阵具备配置在所述视差障壁的开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视点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基板,其配置有多个像素电极,这些像素电极被供给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第2基板,其与所述第1基板对置地配置;以及液晶,其被夹持在所述第1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之间,所述第2基板具备:黑色矩阵,其是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置的面上,具有规定各像素的区域的开口部的遮光膜;间隙层,其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具有既定的厚度;以及视差障壁,其是隔着所述间隙层被配置在所述黑色矩阵上,通过将透过所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光向不同的方向分离,从而分离所述多个图像,使它们分别向所述不同的方向显示的遮光膜,所述黑色矩阵具备:配置在所述视差障壁的开口部的正下方的第1遮光部;以及正上方被所述视差障壁覆盖的第2遮光部,所述第2遮光部具有反视防止膜,在与该第2遮光部和相邻的所述第1遮光部之间的开口部相接的端部,该反视防止膜的折射率比所述液晶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敬充,久保田健,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