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床或电钻攻丝装置的正反转换向机构,是在正反转运动件的延伸体上各设置一换向环,其邻接处各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侧平面或凹槽或凹孔,外围有一滑套和置于滑套管壁孔内的滑块,组成传递扭矩装置,变过去的轴向移动端面接触换向为侧面滑块滑移换向,充分利用了构件的力臂长度,可传递较大扭矩,能攻削较大螺纹,工作中仅部分过程需轻微人力操作,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撞击轻、噪音小,提高了攻丝性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钻床(包括无减速的简易钻床)或有输出轴的电动工具特别是台式钻床、手持式电钻配套使用或制成一体作攻削内螺纹之用的攻丝装置的正反转换向机构。用丝锥攻削螺纹,必然要通过正反转及其换向以完成进退工作,为此,如果采用钻、攻两用台钻,靠电动机的频繁倒顺换向,极易损坏电机、电器元件,不切实用。申请号为91224068.7、公告号为CN2107965U的中国专利申请《自动逆转攻丝器》中采用摩擦传动攻丝和齿轮传动退丝,当进入齿轮啮合,或退出齿轮啮合时,都必然会产生较强烈的机械撞击,甚至当达到一定转速时,难以进入齿轮啮合,显然,这种工作状态,不仅有损机械零件,也必将提高工作噪音,此外,利用端面摩擦传动或者端面齿接触传动进行攻丝,整个过程必须维持较大的轴向压力即人工操作力,一则使传递攻削所需的扭矩受到限制,二则在攻丝的全过程中操作费力。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978年10月北京第一版,统一书号为15033.4464的《常见机构的原理及应用》一书第98-99页中,提供一种攻丝用夹具,其换向是靠横销上移卡入拨销,下移卡入中心齿轮上的挡块来实现换向的,因为横销只能使用单根,且直径较小,力臂短,接触总面积小,不能传递较大扭矩。换向时由反转到停转再到正转,都有较大的转速差,产生不可避免的撞击。究其原因,就是这种用端面传动方式的正反转机构未能提供理想的换向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传递较大扭矩,能攻削较大直径螺纹、操作省力、撞击轻、噪音小、用侧面换向的正反转换向机构。为实现此目的,在正反转运动件彼此同心的延伸体上各设置一换向环,延伸体与各自的换向环可成一体,也可装成一体,这两个换向环外径相同或者相近,并上下邻接,在两者邻接的圆柱侧面处适当轴向长度内,各设有用以传递扭矩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侧平面,或者凹槽,或者凹孔,或者它们中任选其二的组合,换向环的外围装有一与攻丝钻轴成为一体或装成一体的滑套,滑套管壁上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对应于上述侧平面或凹槽或凹孔,可用以容纳滑块的孔,滑块在滑套的带动下,能在上述侧平面或凹槽或凹孔之间滑移,分别传递正反转运动,滑套和滑块的外围装有一个用以挡持滑块的挡圈。为了保护丝锥,滑块的外侧也可安装用以挡持滑块并起过载保护作用的板弹簧。板弹簧外围装有一个可以调节板弹簧刚度和初始压力的螺母。滑块的外侧还可安装用以挡持滑块并起过载保护作用的斜面套,斜面套上装有可以调节斜面套对滑块初始压力的环形弹性体和螺母。上述分设于正、反转换向环上的凹孔,在它们之间开有适当深度可供滑块上下滑行的轴向滑槽,在正、反转换向环邻接界面处开有适当深度可供滑块全周长滑行的起换向过渡作用的横向空槽,空槽的两边还可设有台阶,使滑套产生一定的预转速度。上述滑块可采用钢球,也可以是一端或两端倒角或倒圆的圆柱体或多棱体。在换向环的侧表面设置换向机构,充分利用了它的力臂数和力臂长度,因而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相同的扭矩,只需较小的作用力,所以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能够攻削较大直径的螺纹。因侧平面或凹槽是轴向的,即在一定长度内都能传递扭矩,不需轴向压力,即不需或减少了操作力,因钢球滑移结合优于任何物体的滑移结合,结合时导向性好、操作力小、撞击小、噪音小。在空槽中设置台阶,使滑块例如钢球先接触台阶,能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使钢球及滑套产生一定预转,从而减少换向时的转速差,使容易换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攻丝装置的正反转换向机构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为攻丝装置带有弹性的斜面套过载保护装置示意图。图3为攻丝装置带有板弹簧过载保护装置示意图。图4为攻丝装置换向环的侧平面示意图。图5为凹形孔之间轴向滑槽示意图。如图1所示,行星架为正转运动件,太阳轮为反转运动件,关于运动件及延伸体具体结构,请详见本人同日申请的技术专利《攻丝装置的正反转机构》,它们有各自的延伸体1、2,每一延伸体的下端各装有一换向环3A、4A,延伸体1、2和各自的换向环3A、4A可制成一体,也可分成多件再进行安装固定,如太阳轮延伸体2与其换向环4A用螺钉11A固定。两个换向环3A、4A在攻丝装置的下部形成上下相邻、外径相同或相近的圆柱外侧面,在邻接处适当轴向长度内的圆柱外侧面上各制成用以传递扭矩的周向均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互相对应的凹孔9A、10A,二换向环3A、4A的外围同心装有一和攻丝轴13A成为一体或装成一体的滑套5A,在滑套5A管壁上开有用以容纳滑块8A(此处是钢球)的孔,该孔对应于上述凹孔9A或凹孔10A,滑套5A的外围同心装有一个套圈7A,置于孔中的滑块8A,在径向处于凹孔9A或凹孔10A和套圈7A之间,在轴向上则受滑套5A的上下移动所操纵,工作时,将钻床手柄或电动工具外壳(以下简称钻具)向下推,使丝锥顶住工件,此时滑套5A相对上移,将滑块8A带入凹孔9A中,于是滑套5A经滑块8A带动,使攻丝轴13A旋转,丝锥18攻入工件,待攻入1-2圈后,便可减少推力,只要轻按钻具,丝锥18即继续下攻,当攻至预定深度后,将钻具上提,此时因丝锥18尚留在工件中,则滑套5A相对下移,并将滑块8A带入凹孔10A中,于是滑套5A被换向环4A上的滑块8A带动,使攻丝轴13A反向回转,从工件中退出丝锥18,当反向运动开始后,对钻床可利用其升降弹簧自动提升攻丝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攻丝装置的自重,使滑块8A不会脱离凹孔10A,直至完成整个反向运动。如图5所示,为提高换向过程中滑块8A滑移灵活性,在凹孔9A与凹孔10A之间设置有使彼此相通的轴向滑槽17A和36。为了避免在换向过程中滑块8A对换向环3A、4A邻接处尖角部位滚压起毛,可在该尖角处都加工适当大小的倒角12。套圈7A可用螺钉6A固定在滑套5A上。螺钉6A还可对滑套5A的下移起限位作用。该攻丝装置如通过锥孔连接,需要一定的轴向压紧力,该力可通过攻丝轴13A或孔16传入。在攻丝轴13A上可制若干个与各种丝锥18相配的方孔14A,用来安装丝锥18,并用若干个螺钉15紧固。如图2所示,为了在工作中对丝锥18进行保护,该攻丝装置增设了过载保护装置,即在滑块8B外侧设置斜面套7B、环形的弹性体23及螺母22,螺母22可调整弹性体23的高度,就能调节斜面套7B对滑块8B的初始压力和弹性体23的刚度。当过载时,滑块8B向外推力就增大,推动斜面套7B,使其向环形的弹性体23一侧移动,滑块8B则滑出凹槽9B或10B,不传递扭矩,使滑套5B停转,起到保护作用。滑套5B上设有螺钉6B对滑套的下移起限位作用。该装置中,在换向环3B、4B上开设了凹槽9B、10B,其滑块8B为一端或两端倒角或倒圆的多棱体。为了使滑块8B滑移灵活,可在换向环3B、4B邻接界面处开设有适当深度可供滑块8B全周长滑行的起换向过渡作用的横向空槽19B。攻丝轴13B可与滑套5B用焊缝28B焊成或用其它过盈连接而成,其一端可制成与钻夹头配套的短锥,另一端可伸入反转延伸体2中,并可滑动或再用轴承27B定位。为了使换向环3B与延伸体2及换向环4B之间精密定位,转动灵活,间隙小,可设置钢球29。滑套5B在正转攻丝时,为了减小和消除与反转的换向环4B接触摩擦,可设置钢球20、垫21、滑套5B的凸台26及换向环4B的凸肩25,同时还可提高攻丝轴13B的定心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钻床或有输出轴的电动工具特别是台式钻床或手持式电钻配套使用或制成一体的攻丝装置的正反转换向机构,包括正转运动件和反转运动件,及其各自的彼此同心的延伸体[1]、[2],其特征是在二延伸体[1]、[2]各设置一换向环[3A、3B、3C]、[4A、4B、4C],它们可制成为一体,也可装成一体,这两个换向环外径相同或者相近,在两者邻接的圆柱侧面处适当轴向长度内,各设有用以传递扭矩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互相对应的侧平面[37],或者凹槽,[9B、10B],或者凹孔[9A、10A],或者它们中任选其二的组合,换向环的外围同心装有一与攻丝轴[13A、13B、13C]成为一体或装成一体的滑套[5A、5B、5C],滑套[5A、5B、5C]管壁上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可用以容纳滑块[8A、8B、8C]的孔,该孔对应于上述侧平面[37]或凹槽[9B]或凹孔[9A],滑套[5A、5B、5C]和滑块[8A、8B、8C]的外围装有一用以挡持滑块[8A、8B、8C]的挡圈[7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才美,
申请(专利权)人:卢才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