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该安装结构包括:L形连接件;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边框;位于边框内,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两条以上纵向龙骨;安装在纵向龙骨上方的一条以上横向龙骨;以及安装在边框和横向龙骨上方的玻璃盖板。该安装方法包括:根据屋顶预埋铁的分布情况,确定边框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固定纵向龙骨;固定横向龙骨;铺设保温材料,并放置太阳能板;连接管路,铺设玻璃盖板并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屋顶各结构层无任何损害,在实现太阳能板准确安装的基础上,还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使其尽可能替代传统资源,已成为各国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太阳能热水器是当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好的应用产品。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按其集热部分可分为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其中,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比较高,但是存在体积庞大、玻璃管易碎、管中易结水垢、不能承压等不足。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具有整体性好、寿命长、故障少、吸热面积大、安全隐患低、能承压运行、易于与建筑结合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保温性能差、热效率较低等问题。无论采用现有上述任一结构的太阳能热水器,都需要将集热器固定安装在适于接受阳光照射的位置,目前大多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但是,由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看似平整的屋顶表面高度误差在20 30mm都属于合理范围。这给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带来困难,如果未能准确调校,安装后不仅会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还可能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疲劳强度,从而缩短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建筑屋顶有多个结构层,通常都包括混凝土层、保温材料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浙青防水层和水泥砂浆保护层,每一结构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建筑业标准通常规定不允许对楼板开槽、打孔。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方法都是通过螺栓、锚桩等结构固定集热器,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防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建筑寿命,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太阳能集热器屋顶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在太阳能热水设备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能创设一种既满足建筑业施工规范,又便于施工人员现场安装,且易于调节安装结构与建筑表面的间距的新的太阳能板屋顶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实属当前本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其既满足建筑业施工规范,又便于施工人员现场安装,且易于调节安装结构与建筑表面的间距,从而克服现有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包括L形连接件;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边框;位于边框内,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两条以上纵向龙骨;安装在纵向龙骨上方的一条以上横向龙骨;以及安装在边框和横向龙骨上方的玻璃盖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边框内侧设有钩槽,纵向龙骨一侧或两侧设有钩槽,连接件的垂直面上开设有螺孔,连接件通过螺丝帽位于钩槽内的螺丝、与螺丝配合的螺母连接并固定边框和纵向龙骨。所述的连接件的螺孔为长形孔,沿垂直方向伸长。所述的边框和纵向龙骨在与连接件连接的侧面上均划有刻度线。所述的螺丝为T形螺丝,其螺丝帽的形状为在整圆基础上对称去掉两侧圆冠。所述的横向龙骨的侧面设有挂梯槽。所述的横向龙骨之间通过钩状构件连接有连桥件,连桥件内设有滑槽,横向龙骨的上表面边缘设有连桥钩槽,钩状构件的一端插入连桥件的滑槽内,另一端与横向龙骨的连桥钩槽钩搭连接。所述的横向龙骨与边框之间通过连桥件、连接销和钩状构件连接,连桥件和横向龙骨内设有对应的滑槽,边框的上表面内边缘设有连桥钩槽,连接销的两端分别插入横向龙骨和连桥件的滑槽中,钩状构件一端插入连桥件的滑槽中,另一端与边框的连桥钩槽钩搭连接。所述的边框和横向龙骨的上表面均设有玻璃盖板安装槽,玻璃盖板的边缘架设在玻璃盖板安装槽上并密封固定。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安装结构的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屋顶预埋铁的分布情况,确定边框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连接件将边框固定在屋顶上;将纵向龙骨固定在屋顶上;将横向龙骨固定在纵向龙骨上;在纵向龙骨之间和/或纵向龙骨上方铺设保温材料,并将太阳能板放置在横向龙骨之间、纵向龙骨和保温材料之上;连接管路,铺设玻璃盖板并密封。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专利技术只要求在建筑屋顶上预留少量预埋件即可实现太阳能板的固定安装,无需开槽或打孔,对屋顶各结构层无任何损害,既满足建筑业的施工规范,又提供了极为简便的安装方法,在实现太阳能板准确安装的基础上,还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边框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纵向龙骨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横向龙骨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连桥件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钩状构件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的T形螺丝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主要包括边框1、纵向龙骨2、横向龙骨3、连接件5以及玻璃盖板。其中,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5为L形90度钢制件,其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以焊接等方式固定,垂直面上开设有螺孔,用于将边框I和纵向龙骨2固定在屋顶上。较佳的,连接件5的螺孔采用长形孔,沿垂直方向长约20-50mm,从而在保证其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紧密固定的同时,还可灵活调整边框1、纵向龙骨2与屋顶的间距,从而保证太阳能板可准确安装在同一平面上。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边框I内侧设有钩槽11,通过螺丝帽位于该钩槽11内的螺丝7、与螺丝7配合的螺母与连接件5固定连接,从而将边框I安装在屋顶上。此外,边框I的底面12优选为粗糙表面,例如设有齿纹或磨砂,以便于对边框I与屋顶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封胶或泥浆,使边框I与屋顶的结合更为牢固。还可在框体I的内表面是设置例如5_的刻度线13,通过调整螺丝7与长形螺孔的相对位置来调整边框I的安装高度时,这些刻度线13可提供位移参考,从而更便于施工人员操作。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纵向龙骨2的侧面设有和边框I 一样的钩槽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一侧或两侧,同样通过螺丝帽卡在钩槽21内的螺丝7、螺母实现与连接件5的固定连接,并进一步安装在屋顶上。此外,纵向龙骨2的侧面也可设置刻度线23,以便为调节安装闻度提供参考。本专利技术的边框I和纵向龙骨2通过钩槽、螺丝7、螺母与连接件5组合连接,安装时更易掌握,连接位置更为灵活,还可避免因打螺丝7孔时掉下的金属屑而对太阳能板造成影响。进一步来说,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T形螺丝7来连接连接件5和边框1、纵向龙骨2,该T形螺丝7的螺丝帽71采用在整圆基础上对称去掉两侧圆冠的形状。以深5mm、宽12. 8mm、槽口宽IOmm的钩槽为例来说,T形螺丝7的螺丝帽71采用直径14臟、宽度IOmm的规格,并就可方便的推入钩槽内,并达到很好的卡死效果,还可在螺丝帽71的弧形与直线之间采用导角过渡,以增大卡死时螺丝帽与钩槽内壁的触点面积。本专利技术可利用现有技术,在钩槽11、钩槽21内预装滑动螺丝7,也可起到灵活连接连接件5的作用。但是,需事先分布好各螺丝7位置,否则安装好的连接件5将限制其它螺丝7的滑动范围,一旦装错则需拆掉已装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板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连接件;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边框;位于边框内,与连接件的垂直面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的水平面与屋顶预埋件固定连接的两条以上纵向龙骨;安装在纵向龙骨上方的一条以上横向龙骨;以及安装在边框和横向龙骨上方的玻璃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平,周文济,曹树梁,李永林,张允宁,王东纯,许建华,李海东,张雪卿,聂兆美,郭立峤,李介英,吕强,王晓波,郭建,王璐鹏,
申请(专利权)人:王占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