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燃气机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机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同时燃气机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中,冷凝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分别吸收余热锅炉排放出的烟气和蒸汽,冷凝换热器放出热量输入吸收式热泵,从而提供另一部分热量;在余热回收过程中,冷凝换热器排放出烟气余热占全部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的10%,通过汽水换热器将这部分热量置换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水中,能回收至少9%的余热,可以使地下水供水的温度提高2℃,补充地下水温度过低的不足,同时地下水温的提高能再次提高热泵效率6%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布式能源与水源热泵耦合系统,尤其是一种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 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改善能源安全,解决环境污染己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立 在能量梯级利用理念基础上的多联供总能系统,通过在需求侧根据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 求,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供能模式,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 用效率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利用天然气为燃料,燃机通过燃烧天然 气发电后,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入余热利用设备,冬季可用于取暖,夏季可用于供冷,还可生 产生活热水,驱动热量不足部分可由补燃的燃气进行供应。从而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能 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80%-90%。但是这种常规分布式能源系统存在单一、能源利用率提升 受限、经济欠佳等问题。故逐渐产生了新的分布式能源耦合系统,它基于常规分布式能源技 术耦合了环境、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系统、新型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智能电网和智能通信 控制技术等,构成了一种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但仍存在一部分带有低品位能量的烟气废 气直接排放的情况。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耦合,解决了余热回收后的 仍然带有热量的烟气废气的直接排放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为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 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其中余热 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包括燃气机、发电机、余热锅炉、冷凝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地下 水源热泵子系统包括地下水源热泵、汽水换热器;燃气机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机 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进行供热;同时燃气机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中,冷凝换热器 和吸收式热泵分别吸收余热锅炉排放出的烟气和高温蒸汽,冷凝换热器放出热量做为吸收 式热泵的低温热源;冷凝换热器换热后排出的烟气尾气进入到汽水换热器中,汽水换热器 将烟气中的热量置换到进入地下水源热泵蒸发器端的地下水中。在上述系统中,冷凝换热器排放出烟气余热占的全部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的10%, 通过汽水换热器将这部分热量置换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水中,能回收至少9%的 余热,可以使地下水供水的温度提高2°C,补充地下水温度过低的不足,同时地下水温的提 高能再次提高热泵效率6%左右。由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和地下水源热泵的耦合,实现系统能量梯级充分利用, 根据热泵的性能(能效比为4. O来考虑),燃气机发出的40%电力可以产生160%以上的热量 或冷量,结合余热回收系统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40%以上,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和地下水源热泵的耦合系统的最终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可达到200%以上。本系统还能使上网 困难的电能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地下水源热泵供暖,可以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效益进一 步提升,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实现了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烟气余热的充分利 用,而且提高了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蒸发器端的进水水温,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中1.燃气机,2.发电机,3.余热锅炉,4.冷凝换热器,5.吸收式热泵,6.地下 水源热泵,7.地下水管道,8.汽水换热器,9.烟气尾气管道,10.供热管道,11.回水管道, 12.烟气排放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燃气机I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2,发电机2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6进 行供热;同时燃气机I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3中,冷凝换热器4和吸收式热泵5分别 吸收余热锅炉3排放出的烟气和高温蒸汽,冷凝换热器4放出热量做为吸收式热泵5的低 温热源;冷凝换热器4换热后排出的烟气尾气进入到汽水换热器8中,汽水换热器8将烟气 中的热量置换到进入地下水源热泵6蒸发器端的地下水中。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 变,均列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其中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包括燃气机(I)、发电机(2)、余热锅炉(3)、冷凝换热器(4)、吸收式热泵(5);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包括地下水源热泵(6)、汽水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燃气机(I)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2),发电机(2 )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6 )进行供热;同时燃气机(I)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3 )中,冷凝换热器(4)和吸收式热泵(5)分别吸收余热锅炉(3)排放出的烟气和高温蒸汽,冷凝换热器(4)放出热量做为吸收式热泵(5)的低温热源;冷凝换热器(4)换热后排出的烟气尾气进入到汽水换热器(8)中,汽水换热器(8)将烟气中的热量置换到进入地下水源热泵(6)蒸发器端的地下水中。全文摘要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燃气机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机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同时燃气机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中,冷凝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分别吸收余热锅炉排放出的烟气和蒸汽,冷凝换热器放出热量输入吸收式热泵,从而提供另一部分热量;在余热回收过程中,冷凝换热器排放出烟气余热占全部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的10%,通过汽水换热器将这部分热量置换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水中,能回收至少9%的余热,可以使地下水供水的温度提高2℃,补充地下水温度过低的不足,同时地下水温的提高能再次提高热泵效率6%左右。文档编号F24D3/18GK102997315SQ20121047776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姚伟君, 毕海洋, 李猛 申请人: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其中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子系统包括:燃气机(1)、发电机(2)、余热锅炉(3)、冷凝换热器(4)、吸收式热泵(5);地下水源热泵子系统包括:地下水源热泵(6)、汽水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燃气机(1)燃烧天然气带动发电机(2),发电机(2)发电驱动地下水源热泵(6)进行供热;同时燃气机(1)产生的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3)中,冷凝换热器(4)和吸收式热泵(5)分别吸收余热锅炉(3)排放出的烟气和高温蒸汽,冷凝换热器(4)放出热量做为吸收式热泵(5)的低温热源;冷凝换热器(4)换热后排出的烟气尾气进入到汽水换热器(8)中,汽水换热器(8)将烟气中的热量置换到进入地下水源热泵(6)蒸发器端的地下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君,毕海洋,李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