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射灯,包括匹配连接的灯头、散热灯杯、LED发光模块和透镜模块,所述散热灯杯中心为腔体,散热灯杯形成为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和腔体的外表面,其中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斜度小于腔体外表面的斜度,腔体内部设有将腔体由下至上分隔为下腔和上腔的基板;腔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带隙,被间隔为若干由散热灯杯下端向上穿过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旋转通路;所述LED发光模块安装在基板上位于下腔的底面上,所述透镜模块覆盖于LED发光模块上;所述灯头设于散热灯杯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ED射灯具有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和利于拆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射灯。
技术介绍
LED光源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照明光源,其绿色环保、寿命长、节能、可靠性高、光效好、体积小等优点,使LED光源相对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等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的高光效化、超高亮度化、全色化不断发展创新,其对灯具设计、应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改进灯具构造、延长灯具寿命、提高节能水平,解决散热问题、优化光学设计、节约生产成本等,是业界一直重点研发突破的领域。特别是现今LED照明技术已相对成熟,LED照明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如何改进灯具构造、延长灯具寿命,如何使之更利于市场推广应用,使LED灯具应用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取代传统光源,更是业界研发的主流方向。现有的LED射灯,主要应用于室内环境,如天花板等。LED芯片的寿命虽然较高,但由于灯具的寿命不仅决定于LED芯片的寿命,其灯具结构的设计,以及电源的寿命等,都会影响到灯具整体的寿命。在灯具结构的设计中,散热结构一直是业内研究的重点。灯具的散热效果较差,则不仅会影响光衰,还会影响灯具寿命,严重的甚至会短期内即会造成灯具“死灯”。传统的散热方式大多为通过将LED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由散热器与空气的自然接触热交换达到散热效果。但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率较低,用于功率较小的灯具灯具尚可,一旦用于功率较大的灯具,其散热效果就显得抓襟见肘了。后来有人为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将散热器的体积增大,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式提高了成本,而且增大了空间占用的体积,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在实际照明应用中,LED射灯是用来取代以卤钨灯为光源的MR16射灯(MR16是照明行业内一种灯具的规格,为公知常识),由于卤钨灯光效低,一般只有121m/W,能耗高,是属于首批要被LED取代的传统高能耗照明光源。然而,尽管LED射灯的光效可以高达65-80lm/ff,但是要完全取代应用最多的50W的卤钨灯MR16射灯,LED射灯的功率也要高达8-10W。但是事实上因为MR16射灯的体积有限,LED MR16射灯无法做到5W以上的功率,否则因为整体散热能力不够而引起灯壳温度过高,最后造成LED严重光衰甚至死灯。当然,如果外壳温度超过90°C也不安全,通不过安全规定。如何在有限的体积下,加强灯具外壳的散热效率,使得LED MR16射灯的功率能安全提升到8-10W,全面取代50W卤钨灯射灯,是照明行业一大紧迫任务。中国专利ZL 201020530297. X,公开了一种LED射灯的结构,包括灯杯、透镜,其灯杯与透镜的接触面设有透气孔,灯杯外表面设有连通灯杯内表面的透气孔,灯杯与透镜接触面的透气孔与灯杯外表面透气孔形成连通的气道。该专利设计了一种具有透气孔的LED射灯,但其透气孔设计较简单,散热效果并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射灯,具有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和利于拆装的特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LED射灯,包括匹配连接的灯头、散热灯杯、LED发光模块和透镜模块,所述散热灯杯中心为腔体,散热灯杯形成为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和腔体的外表面,其中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斜度小于腔体外表面的斜度,腔体内部设有将腔体由下至上分隔为下腔和上腔的基板;所述LED发光模块安装在基板上位于下腔的底面上,所述透镜模块覆盖于LED发光模块上;所述灯头安装于散热灯杯上端;腔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带隙,被间隔为若干由散热灯杯底面端向上穿过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旋转通路;所述环形带隙内设有若干连接腔体外表面和外壳的螺旋状加强筋,环形带隙被该螺旋状加强筋间隔形成为所述旋转通路。本专利技术的LED射灯,灯头、散热灯杯、LED发光模块和透镜模块之间相互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更换和维修;而且将散热灯杯设置成有旋转通路的内外壳体,LED发光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依次传导到内壳体、加强筋、外壳体,热量在旋转通路的周壁上进行热交换时,上升的热空气顺着螺旋空间上升,最终在旋转通路出口处形成螺旋气流。这种热交换的方式节约了成本、散热器的体积,而且其散热效率更高。旋转通路的表面积比直上直下通道的表面积大,旋转通路的设计增大了散热灯杯的表面积,因而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本优选方案设计通过利用内外壳体之间的连接元件,即加强筋巧妙形成了旋转通路。此外,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斜度小于腔体外表面的斜度,使得灯杯整体、环形带隙整体呈上小下大趋势,旋转通路亦上小下大,形成类似烟 的结构;通过利用烟 效应,以及旋转通路的空间限制,可使热上升的空气快速形成螺旋气流。优选的,所述旋转通路的切线与旋转通路的轴线的夹角为15度 45度。旋转通路的旋转程度,关系到散热效果的好坏;旋转过度,则阻碍上升气流的运动,旋转不够,则起不到加速上升气流的效果;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证明及理论研究,设计了本优选方案。优选的,所述旋转通路的进风口设于散热灯杯的底面端,旋转通路的出风口设于外壳的外表面;其出风口边缘的最低处低于散热灯杯二分之一的位置,其出风口边缘的最高处高于散热灯杯三分之二的位置。旋转通道的设置讲究顺畅,通过将进风口的位置设置,以及出风口独特的敞口设计,做到尽量减小上升气流的阻力。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沿环形带隙周向的长度大于环形环形带隙的径向宽度;所述旋转通道的数量为4至8个。使加强筋的周向长度尽量加长,有利于热量传导至外壳体,以减小热阻;但又不能过长,否则影响通道的设置及数量。通道的数量也并非愈多愈好,太多容易形成乱气流,但是也不能太少,少则不能形成螺旋风。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证明及理论研究,设计了本优选方案。优选的,包括若干散热柱,设于上腔内,散热柱一端与基板连接;部分散热柱与上腔的内壁连接。上腔内设置散热柱,加强散热效果。散热柱与上腔的内壁连接,使LED发光模块的热量更利于向散热灯杯传导。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为设计更高功率的LED发光模块,提供支持。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基板和散热柱为一体成型于散热灯杯的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使LED发光模块和散热灯杯的导热效果、散热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旋转通路的内周壁为光滑的面。由于LED射灯的灯具体积不大,其散热灯杯内外壳体之间的环形带隙较小,这种情况下将旋转通路的内周壁设置为光滑的壁面,可减小上升气流的阻力,旋转通路内的热空气上升速度更快,所形成的螺旋气流更强,从而散热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螺丝孔,所述灯头设有若干螺丝孔柱,所述螺丝孔柱插入上腔内与螺丝孔匹配连接;所述LED发光模块上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透镜模块上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匹配连接。本优选方案设计了一种使灯头与散热灯杯通过螺丝连接的方案,实现了方便拆卸的目的。还设计了一种使LED发光模块与透镜模块连接的方案,实现了方便拆卸的目的。优选的,所述下腔内壁上设有用于承托透镜模块的平台,该平台从基板向下腔底端的方向呈阶梯状布置;包括用于固定透镜模块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于内腔底端;还包括连接灯头和LED发光模块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于上腔内。将透镜模块周边紧贴于平台上,不但可以较好地固定透镜模块,还有利于组装。通过固定环固定的方式,使本专利技术的LED设定更具模块化,更方便拆装,以及各灯具各模块的兼容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射灯,包括匹配连接的灯头、散热灯杯、LED发光模块和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灯杯中心为腔体,散热灯杯形成为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和腔体的外表面,其中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斜度小于腔体外表面的斜度,腔体内部设有将腔体由下至上分隔为下腔和上腔的基板;所述LED发光模块安装在基板上位于下腔的底面上,所述透镜模块覆盖于LED发光模块上;所述灯头安装于散热灯杯上端;腔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带隙,被间隔为若干由散热灯杯底面端向上穿过散热灯杯外壳外表面的旋转通路;所述环形带隙内设有若干连接腔体外表面和外壳的螺旋状加强筋,环形带隙被该螺旋状加强筋间隔形成为所述旋转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晟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