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3132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方法,所述的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加料、反应、混酸、中和、吸收除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前期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对蒸汽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控制,来保证前期反应的顺畅,生成混酸后与氨进行中和反应,来制得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氢的气体,在风机的牵引下,通过一二级降模吸收器用水吸收,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氯化氢,可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硫酸钾复合肥生产中硫酸氢钾的制备采用硫酸和氯化钾在反应槽中反应来获得,通常是采用98%硫酸通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后加入到反应槽,与定量投入的氯化钾在搅拌的作用下反应。反应槽由于反应剧烈经常出现大量的泡沫层,且投入的氯化钾由于泡沫层的阻止悬浮在液面上,部分凝结成结晶,阻止氯化钾与硫酸的充分反应,较多的氯留在反应槽中。这样生成的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形成混酸时,混酸含氯较高。最后导致氯化钾未能全部转化为硫酸氢钾,成品养分偏低、含氯较高且钾含量较低,成品含氯一般在 2. 5% -4%左右。而大多数农作物属忌氯作物,施用的肥料中如果含氯较高会直接影响作物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来提高氯酸钾复合肥的效力。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 (I)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水按照质量比3 4.692 O. 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蒸汽的压力O. 4 O. 5Mpa、蒸汽温度130 150°C、持续加热时间为5 10分钟,形成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的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蒸汽压力和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的选择,使硫酸和 KCL的反应顺畅,避免剧烈反应,出现大量的泡沫层。使投入的氯化钾不会悬浮在液面上,凝结成结晶,氯化钾与硫酸的充分反应,不会又多余的氯留在反应槽中。(3)混合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两者质量比O.43 1. 02 ;(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两者质量比1.45 O. 14,制得低氯硫酸钾。步骤⑴所述的硫酸的浓度为98%或93% ;步骤⑶所述的磷酸质量含量为 80%。本专利技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氢钾反应KC1+H2S04= KHS04+HC1 个中和反应主要反应khso4+nh3 =:NH4KSO4H2S04+2NH3 ==(NH4)2SO4h3po4+nh3 =NH4H2PO4其他反应H3P04+2NH3 ==(NH4)2HPO4H3P04+3NH3 ==(NH4)3PO4原来产品的Cr含量一般在2. 5 4%,米用本专利技术后成品中Cr (1. 5%。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加料时由于不需要对硫酸进行预加热而且通过对蒸汽温度、压力和加热时间的控制,避免反应过程太剧烈,来保证前期反应的顺畅。生成混酸后与氨进行中和反应,来制得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氢的气体,在风机的牵引下,通过一二级降模吸收器用水吸收,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氯化氢,可回收利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硫酸的浓度为98%,磷酸的质量含量为80%。实施例1: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I)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二次水按照质量比3 4.692 O. 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 (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蒸汽的压力O. 4Mpa、蒸汽温度150°C、反应时间为6分钟,形成的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形成氯化氢;(3)混酸,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质量比O. 43 1.02 ;(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质量比1.45 O. 14制得低氯硫酸钾。实施例1制得的低氯硫酸钾,Cl—的含量为1.3%。实施例2: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I)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二次水按照质量比3 4.692 O. 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O. 5Mpa、蒸汽温度140°C,反应时间10分钟,形成的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形成氯化氢;(3)混酸,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其质量比O. 43 1.02 ;(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其质量比1.45 O. 14制得低氯硫酸钾;实施例2制得的低氯硫酸钾,Cl—的含量为1.2%。实施例3 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I)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二次水按照质量比3 4.692 O. 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蒸汽的压力O. 45Mpa、蒸汽温度135°C、反应时间为10分钟,形成的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形成氯化氢;(3)混酸,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质量比O. 43 1.02 ;(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质量比 1.45 O. 14制得低氯硫酸钾。实施例3制得的低氯硫酸钾,CF的含量为1.3%。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水按照质量比3 4.692 0.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 (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蒸汽的压力0. 4 0. 5Mpa、蒸汽温度130 150°C、持续加热时间为5 10分钟,形成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的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 (3)混合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两者质量比0.43 1.02; (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两者质量比1.45 0. 14,制得低氯硫酸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硫酸的浓度为98%或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磷酸质量含量为8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加料、反应、混酸、中和、吸收除氯。本专利技术通过前期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对蒸汽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控制,来保证前期反应的顺畅,生成混酸后与氨进行中和反应,来制得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氢的气体,在风机的牵引下,通过一二级降模吸收器用水吸收,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氯化氢,可回收利用。文档编号C05D1/02GK102992818SQ20111027379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胜良, 宾光年, 董继强, 宗可兵, 王国斌, 巩彩霞, 刘伟, 宋俚晔, 李秉桐 申请人:山东博丰利众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氯硫酸钾复合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料:将氯化钾、硫酸和水按照质量比3∶4.692∶0.5的比值混合加入到转化反应槽一区;(2)反应:物料在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内进行转化反应,并通过蒸汽对反应槽互通的一、二、三区进行加热,蒸汽的压力0.4~0.5Mpa、蒸汽温度130~150℃、持续加热时间为5~10分钟,形成硫酸氢钾,进入反应槽的第四区,反应槽的转化反应中形成的氯化氢气体通过一、二级降膜吸收器吸收;(3)混合:硫酸氢钾由反应槽四区进入混酸槽与磷酸混合,两者质量比0.43∶1.02;(4)中和:硫酸氢钾与磷酸混合后形成的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两者质量比1.45∶0.14,制得低氯硫酸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良宾光年董继强宗可兵王国斌巩彩霞刘伟宋俚晔李秉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丰利众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