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治理微污染水体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当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远远超过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时,就会导致水体发臭、蓝藻滋生。传统的水处理装置耗能高,因而治理成本也很高,不能够长期持续下去。而市面上开发的太阳能污水处理装置都是利用曝气或增加水流动的方法,需要太阳能板提供较大的动力,而且吹入的空气不能被有效利用,因而处理成本高,太阳能利用效率低。从上述
技术介绍
知,国内外至今未见有涉及利用太阳能供电通过微电解和紫外光照射进行水体污染治理的研究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方法,高效、持续地改善污染水体的水质,实现分解污染物,抑制蓝藻,防止水体发臭,从而彻底解决微污染水体的治理问题。该方法能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增加除污能力,且安装方便、可移动性强,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富营养化较轻的污染水体,防治水体藻华、发臭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太阳能治理 ...
【技术保护点】
利用太阳能治理微污染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太阳能为多孔电极和发光二极管供电,通过多孔电极产生氧气微气泡,选择性地生长以污染物为营养源的微生物,发光二极管将太阳光转换为抑制蓝藻生长的光,实现防治蓝藻爆发、水体发臭的目的。具体步骤包括:a、利用太阳能为微污染水体治理装置供电,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到可充电电池中;b、使用一种可利用太阳能供电的泡沫金属电极进行水体微电解,金属电极的特征是比表面积大,材料采用镍或者钛,在通电情况下能产生有利于分解污染物的微气泡,同时,其粗糙的表面可生长利用水体中污染物为营养源的微生物,实现原位生长、驯化,并降解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降低水体治理成本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