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63730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和系统,将河道分隔,形成复合厌氧处理段,在复合厌氧处理段安装底泥搅起装置并在其上部设置填料,底泥搅起装置将河道底泥搅起后悬浮,与从复合厌氧段下部流入的受污染河水充分接触,利用底泥中原有的土著微生物有效降解受污染河水中的污染物,其后携带部分污泥的河水向上与填料接触后在填料上接种富集形成生物膜,对受污染河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复合厌氧处理出水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好氧和生态修复处理,然后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显著减少河道底泥量,有效地降解河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具有环保,安全,有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的方法及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治理方法及河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流入河道,使河道污染严重,水质极其恶劣,目前 90%以上的城市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河道甚至完全沦为纳污河,完全丧失了自净能力,从而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化和人们的生活。因此,综合整治受污染的河道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对河道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削减、截流污染源,底泥疏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及人工生态修复等。截污主要是从源头进行污水的彻底根治,通过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来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但此方法涉及水体流域规划、搬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推广生态农业等等一系列宏观政策逐步实施,且收效周期长,难以顾及农村零星点源及面源污染。底泥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大量的生物,主要为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然而,在污染水体中,底泥中积累的污染物可向河道释放,加剧了河道的污染。底泥疏浚主要是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清除污染水体中淤积的底泥,已达到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喜勤林君锋原强陈益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洁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