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滚动气囊托运大型重物时的转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2556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滚动气囊托运大型重物时的转向方法。其在重物的后端设置左右两条缆绳,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连接,在下滑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锚,转向步骤是:将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后排地锚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纵轴线呈30°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轴线与重物横轴线呈0~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与重物横轴线呈-5°角布置,在下滑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所述两条缆绳协助转向,靠近转向内侧的缆绳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物在随滚动气囊下滑中完成转向,然后将所述的两条缆绳移至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前排地锚用于控制重物下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气囊充气托 起大型重物拖拉入水过程中的转向。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及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海湾、海峡、跨越江河大桥 建设也越来越多,各种桥型的跨度相继打破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已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桥梁水中墩、梁的施工,频繁的需要将大型构件拖拉入水,气囊法入水 是常见的双壁钢围堰入水方法,经济且操作简单,但有时受地形影响无法修建足够长的直 线滑道,如何使气囊滚动转向运输钢围堰下水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滚动气囊托运重物 转向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重 物下部设多个滚动气囊,其特殊之处是,在重物的后端设置左右两条缆绳,所述的两条缆绳 分别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连接,在下滑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锚,转向步骤是将 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后排地锚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纵轴线呈30° 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轴线与重物横轴线呈O 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与重 物横轴线呈-5°角布置,在下滑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所述两条缆绳协助转向,靠近转向 内侧的缆绳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 物在随滚动气囊下滑中完成转向,然后将所述的两条缆绳移至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前排地 锚用于控制重物下滑。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滚动气囊进行特殊的方向设置和在下滑过程中通过后拉缆绳的控 制实现了重物在下滑过程中的转向。为了确保气囊始终处于滚动状态,不增加牵拉力,本专利技术将下滑坡道进行缓慢变 坡,所述的下滑坡道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坡道的坡度为1%,第二段坡道的坡度为3%,第 三段坡道的坡度为6%。为保证气囊在工作状态时受力均匀,以及在拖拉过程中能正常滚动,本专利技术在托 运重物的下部设置有托板。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滚动气囊进行特殊的方向设置并通过在下滑过程中对后拉缆绳的 进行控制实现了重物在下滑过程中的转向。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拖拉大型重物入水受地形影响直 线滑道不长度不够而不能使用气囊法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复杂地形下大型重物拖拉入 水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程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示意图中,I是滑轮组I,2是后排地锚I,3是卷扬机I,4是缆绳I,5是重物,6是前 排地锚I,7是下滑坡道,8是滑轮组II,9是后排地锚II,10是卷扬机II,11是缆绳II,12是 前排地锚II,13是牵引缆,14是滚动气囊,15是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图2所示,,采用卷扬机 通过牵引缆拖拉重物,使重物在由多个滚动气囊14组成的滑道上缓慢前行,移动过程中不 断将重物后方的滚动气囊挪至前方,实现大型重物的移动,其中,滚动气囊14在下滑坡道7 上滚动,下滑坡道7具有坡度。为控制大型重物的下滑速度和转向,本专利技术在重物5的后端 分别设置左右两条缆绳,即缆绳I 4和缆绳II 11,缆绳I通过滑轮组I I与卷扬机I 3连 接,缆绳II通过滑轮组II 8与卷扬机II 10连接,在下滑坡道7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 锚,分别为后排地锚I 6、后排地锚II 9和前排地锚I 6、前排地锚II 12。在拖拉移动过程 中边前进边转向,转向步骤是将缆绳I 4和缆绳II 11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7两侧的后 排地锚I 6和后排地锚II 9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5纵轴线呈30°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14轴线与重物5横轴线呈O 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14与重物5横轴线 呈-5°角布置,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两条缆绳协助转向,控制靠近转向内侧的缆 绳I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II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物在 随滚动气囊14下滑中完成转向。在重物随滚动气囊转向后将两条缆绳分别移至前排地锚 I 6、前排地锚II 12处用于防溜,并控制重物下滑。为了确保滚动气囊始终处于滚动状态,不增加牵拉力,本实施例将下滑坡道7进 行缓慢变坡,下滑坡道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为装载场地,其坡度为I %,第二段坡道的坡度 为3%,第三段坡道的坡度为6%。其中,前两个坡道是转向坡道,第三个坡道为入水坡道, 重物行至第二个坡段内即可完成转向。为保证滚动气囊在工作状态时受力均匀,以及在拖拉过程中能正常滚动,本实施 例在托运重物5的下部设置托板1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部分采用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重物下部设多个滚动气囊,其特征是在重物的后端设置左右两条缆绳,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连接,在下滑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锚,转向步骤是将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后排地锚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纵轴线呈30°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轴线与重物横轴线呈O 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与重物横轴线呈-5°角布置,在下滑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所述两条缆绳协助转向,靠近转向内侧的缆绳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物在随滚动气囊下滑中完成转向, 然后将所述的两条缆绳移至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前排地锚用于控制重物下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滚动气囊托运大型重物时的转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滑坡道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坡道的坡度为1%,第二段坡道的坡度为3%,第三段坡道的坡度为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滚动气囊托运大型重物时的转向方法,其特征是 在托运重物的下部设置有托板(14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在重物的后端设置左右两条缆绳,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连接,在下滑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锚,转向步骤是将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后排地锚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纵轴线呈30°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轴线与重物横轴线呈0~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与重物横轴线呈-5°角布置,在下滑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所述两条缆绳协助转向,靠近转向内侧的缆绳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物在随滚动气囊下滑中完成转向,然后将所述的两条缆绳移至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前排地锚用于控制重物下滑。文档编号B66D1/60GK102992242SQ20121052133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汤徳强, 杨波, 李晖, 常春章, 高志鹏, 赵智强 申请人: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滚动气囊托运大型重物时的转向方法,重物下部设多个滚动气囊,其特征是:在重物的后端设置左右两条缆绳,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连接,在下滑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排地锚,转向步骤是:将所述的两条缆绳分别与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后排地锚连接,并使缆绳与重物纵轴线呈30°角,使中前部滚动气囊轴线与重物横轴线呈0~20°角斜向布置,尾部的5根滚动气囊与重物横轴线呈?5°角布置,在下滑过程中利用卷扬机控制所述两条缆绳协助转向,靠近转向内侧的缆绳的拉力大于外侧缆绳的拉力,使转向内侧的下滑速度小于外侧的下滑速度,重物在随滚动气囊下滑中完成转向,然后将所述的两条缆绳移至设在下滑坡道两侧的前排地锚用于控制重物下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徳强杨波李晖常春章高志鹏赵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