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横动导纱器、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横动导纱器具有臂主体(60)和陶瓷制的导纱片(70)。在臂主体(60)上形成有安装槽(63a),该安装槽(63a)是位于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的槽,并且是长度方向另一侧开放的槽。在导纱片(70)上形成有纱线钩挂槽(70a)。纱线钩挂槽(70a)配置在安装槽(63a)的内侧,并且长度方向另一侧开放。在将纱线钩挂在该纱线钩挂槽(70a)中的状态下,臂主体60往复运动,由此横动导纱器使纱线往复横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纱线往复横动的横动导纱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具有臂部和纱线钩挂部的横动导纱器。臂部是细长状的部件。在臂部的前端连接有纱线钩挂部。在纱线钩挂部形成有用于钩挂纱线而进行保持的槽等。横动导纱器在纱线钩挂部保持着纱线的状态下通过电机等使臂部往复运动,由此能够使纱线相对于卷装往复横动。日本特开2010-137944号公报公开了这种横动导纱器。日本特开2010-137944号公报中公开的横动导纱器具有由两片板材构成的臂部、 和钩状的纱线钩挂部。构成臂部的两片板材以空开间隙而相对合的方式配置。通过该结构, 能够降低伴随往复运动而产生的臂部的空气阻力,因此能够降低驱动臂部的电机的负载。在日本特开2010-137944号公报中,作为臂部的材料,公开了 CFRP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碳纤维增强塑料)、由无机纤维(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等)和有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PBO(Poly-p-phenyIenebenzobisoxazole)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构成的复合材料、包括轻金属(镁、铍、铝、钛等)的合金等。在国际公开公报W01999/047739中,在具有叉形状的导纱器的横动臂中,在导纱器的狭缝的两侧分别附装有耐磨损性的部件,但是并未记载耐磨损性的部件怎样安装在导纱器上。 纱线钩挂部因与纱线接触而磨损。因此,纱线钩挂部优选由陶瓷等具有耐磨损性的部件构成。由于陶瓷的重量比较重,所以会对驱动臂部的电机施加负载。由于纱线钩挂部连接在臂部的一端,所以,在例如以臂部的另一端为驱动轴使该臂部往复转动的情况下, 惯性增大,因此施加在电机上的负载也增大。由于陶瓷等具有耐磨损性的部件通常硬度较高,所以有韧性差、容易断裂的倾向。 横动导纱器由于连续地以高速使纱线横动,所以要求其耐久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横动导纱器,S卩其具有一边减小对臂状的横动导纱器进行驱动的电机的负载、一边提高纱线钩挂部(导纱部)的耐久性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横动导纱器具有臂主体和导纱部。所述臂主体具有形成有安装槽的框体。安装槽位于作为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端部,并向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即第二端部的方向开放。所述导纱部是陶瓷制成的。在导纱部形成有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开放的纱线钩挂槽,导纱部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槽壁上。由于往复横动中的纱线接触部位是陶瓷制成的,所以横动导纱器的耐磨损性好。 由于臂主体的框体以覆盖导纱部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确实地保持导纱部,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所述臂主体与所述导纱部通过粘接剂而粘接。由于不需要用于将导纱部固定在臂主体上的固定孔等,所以能够抑制横动导纱器的制作成 本。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所述臂主体与所述导纱部以通过粘接剂覆盖 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导纱部的边界的方式粘接。即使是在安装槽与导纱部的边界产生层差的 情况,也能够防止横动导纱器进行纱线的捕捉时等该纱线钩挂在层差上的情况。因此,能够 防止纱线断头等的发生。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臂主体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导纱部相 对于所述臂主体定位的定位部。由于,由于能够提高导纱部的位置精度(安装精度),所以 能够减小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导纱部的边界产生的层差。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导纱部从所述 臂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插入到所述安装槽中。由此,由于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定位导纱部, 所以操作者能够迅速地进行安装作业。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纱线钩挂槽形成为一端开放的细长形状。 形成为所述细长形状的所述纱线钩挂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长度方向是一致的。由 于能够使纱线钩挂槽的长度比较长,所以往复横动中纱线不容易从纱线钩挂槽中脱出。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所述臂主体的材料是镁合金、铝合金或树脂。 由于镁合金、铝合金以及树脂通常比陶瓷轻,所以,与横动导纱器整体(或框体整体)由陶 瓷制成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横动导纱器轻量化。因此,能够抑制例如驱动横动导纱器的电机 的负载。在所述的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臂主体和所述导纱部上分别形成有将 纱线引导至所述纱线钩挂槽的引导面。由于在臂主体和导纱部双方形成引导面,所以,在横 动导纱器进行纱线捕捉时,能够将纱线引导至纱线钩挂槽的附近。因此,横动导纱器能够确 实地捕捉到纱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卷绕单元具有横动导纱器、横动导纱器驱动部和摇架。所 述横动导纱器将纱线钩挂在所述纱线钩挂槽中并使该纱线往复横动。所述横动导纱器驱动 部驱动所述横动导纱器。所述摇架保持由所述横动导纱器使所述纱线往复横动而形成的卷 装。由于能够减轻施加在横动导纱器驱动部上的负载,所以卷绕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横 动导纱器以高速使纱线往复横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卷绕单元的生产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纱线卷绕机具有多个所述卷绕单元。通过多个卷绕单元 能够效率良好地形成卷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络纱单元的主视图及框图。图3是横动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示出臂主体及导纱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在臂主体及导纱片之间产生的层差的图。图5(b)是示出通过粘接 剂覆盖该层差时的状态的图。图6是对臂主体与导纱片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I的整体 结构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表示纱线卷绕时纱线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 及下游。如图2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喂纱部16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通过卷绕 部17而被卷绕,因此,喂纱部16侧是上游,卷绕部17侧是下游。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I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卷绕 单兀)10、自动落纱装置(automatic doffing device)8、机台控制装置(machine control device)90。各个络纱单元10使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 —边往复横动一边卷绕在卷绕 纱管22上,从而形成卷装30。当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成为满卷时,自动落纱装置8行走到该络纱单元10 的位置,回收满卷的卷装30,并供给没有卷绕纱线20的卷绕纱管(空的卷绕纱管)22。自 动落纱装置8也可以只回收满卷的卷装30,不进行空的卷绕纱管22的供给。自动落纱装置 8还可以不进行满卷的卷装30的回收,而只进行空的卷绕纱管22的供给。机台控制装置90具有操作部91和显示部92。操作者通过操作操作部91而能够 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者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由此能够进行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 示部92能够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绕状况及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络纱单元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各络纱单元10具 有卷绕单元主体11和单元控制部50。单元控制部50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只读存储器(ROM)。在所述ROM中存 储有用于控制卷绕单元主体11的各结构的程序。CPU执行存储在该ROM中的程序。在所述卷绕单元主体11中,在喂纱纱管21和卷绕纱管(卷绕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臂主体和导纱部,所述臂主体具有形成有安装槽的框体,所述安装槽位于作为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端部,并向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即第二端部的方向开放;所述导纱部是陶瓷制成的,并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槽壁上,所述导纱部形成有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开放的纱线钩挂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保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