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毅专利>正文

一种防伪瓶口及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215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0:57
一种防伪瓶口及瓶盖,包括瓶口下瓶颈,该瓶颈上置有瓶颈环,瓶盖置在瓶颈及瓶口外,其下端内置有倒扣,其内与瓶颈环螺纹连接,瓶颈环或瓶颈上置有防伪条,瓶盖内置有压力环,下部置有空槽,顶部通过易断点与内瓶盖连接,内瓶盖与瓶嘴螺纹连接,瓶嘴下端内置有倒扣,内瓶盖内还置有内圈。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时将瓶嘴从瓶盖底部进入旋转后与内瓶盖连接,再将瓶盖压向瓶口,使瓶盖下倒扣被瓶颈环扣住,同时使瓶嘴下倒扣被瓶口凸台扣住。使用时旋转瓶盖,其压力环使防伪条破碎,同时易断点断裂,内瓶盖与瓶盖分离,内瓶盖与瓶嘴外露便可开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制作容易,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做到毁瓶毁盖,不需配备专用工具,且破碎物不会弹射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容器技术,特别是一种酒或饮料用瓶的防伪瓶口及瓶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饮品的包装用瓶,特别是酒的包装用瓶,为了防止旧瓶再用的假冒伪造行为,一般要求启用后做到毁瓶毁盖,即沿瓶盖上的易断线撕开原瓶盖包装封口,再折断瓶口上预先设置的防伪珠,以示该瓶和盖都已被使用过。但是此类毁瓶毁盖方法不仅需要配备专用工具来撬断防伪珠,而且时常因撕裂瓶盖上金属片或酒瓶玻璃的破碎或防伪珠的弹射而使开启者遭受伤害,使用过程中不但操作不便,而且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CN201793120U给出了一种能够识别是否是使用过的瓶子及其配套瓶盖。该技术是在瓶口附近的水平凸台上运用超声波等特种加工手段沿某路径切除一部分或 几部分材料,使未被切除部分从凸台中分隔出来而形成一个或数个标志物,这些标志物通过凸台底部或侧面未切穿部分作为连接带和凸台相连。瓶盖包括内外盖、透明外罩等,内盖上接瓶嘴下接内塞,内外盖通过瓶嘴上螺纹结合。在内外盖之间放置一套或一组外带齿轮的螺母螺杆机构,螺轩穿过固定的异型孔不能转动,螺母限定只可转动不可轴向移动。当旋转外盖时其内壁下端的内齿带动螺母转动从而使螺杆伸出挤压瓶子上的标志物从连接带处断裂而散落在外罩内,这样就杜绝了不法分子想利用回收瓶子重新灌装冒牌饮品的可能。但是该技术虽然能达到毁瓶的目的,可是还不能做到毁盖,这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重新利用瓶盖的机会。另外,该技术结构上比较复杂,因此制作成本高,装配繁琐,瓶外盖旋转时由于受到其与瓶嘴上的螺纹限制,很难引导螺母螺杆机构挤压瓶子上标志物从连接带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酒或饮料用瓶的瓶口和瓶盖。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防伪瓶口及瓶盖,包括瓶口向下延伸的瓶颈,该瓶颈上置有一圈瓶颈环,瓶盖安置在瓶颈以及瓶口的外部,其特征在于瓶盖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颈环底端的倒扣,瓶盖内侧与瓶颈环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瓶颈环或者瓶颈上固定置有受压后易于断裂的防伪条,瓶盖内侧位于防伪条的上方固定置有可施压于防伪条的压力环,瓶盖下部垂直置有便于瓶盖壁向外扩张变形的空槽,瓶盖顶部通过一圈受力后易于断裂的易断点与内瓶盖固定相连接,该内瓶盖的内侧与瓶嘴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该瓶嘴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口凸台底端的倒扣,内瓶盖内侧还置有一内圈,该内圈塞入瓶嘴和瓶口中。本专利技术装配时需将瓶嘴从瓶盖底部进入,并将其旋转与内瓶盖固定连接,再将瓶盖压向瓶口,使瓶盖下端内侧的倒扣越过瓶颈环并被其底端扣住,同时使瓶嘴下端内侧的倒扣越过瓶口凸台并被其底端扣住即可。使用时,徒手旋转瓶盖,瓶盖内侧的压力环施压于防伪条,以至于使防伪条破碎,同时瓶盖顶部的易断点受力后断裂,内瓶盖与瓶盖分离,此时内瓶盖与瓶嘴外露而便于开启。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制作容易,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做到毁瓶毁盖,不需要配备专用工具来撬断防伪珠,且破碎的酒瓶玻璃不会弹射而使开启者遭受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伪瓶口及瓶盖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A — A向结构剖视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瓶口结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伪瓶口及瓶盖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 10 —瓶盖;11 —易断点;12 —压力环;121 —斜面;13 —瓶盖内螺纹;14 —倒扣;141 —斜面;15—瓶盖下部空槽; 20 —瓶;21 —瓶口 ;211 —瓶口凸台;2110 —止动槽;22 —防伪条;23 —瓶颈;231 —瓶颈环; 2311 一瓶颈环螺纹; 30 一内瓶盖;31 —内瓶盖内螺纹;32 —内瓶盖内圈; 40 —瓶嘴;41 —瓶嘴外螺纹;42 —瓶嘴倒扣;421 —斜面;43 —止动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瓶口 21向下延伸的瓶颈23,该瓶颈23上置有一圈瓶颈环231,瓶盖10套设安置在瓶颈23以及瓶口 21的外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瓶盖10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颈环231底端的倒扣14,该倒扣14上置有一容易滑越过瓶颈环231的斜面141。本专利技术所述瓶盖10的下部垂直置有空槽15,该空槽15至少为两条,本实施例置为四条,沿瓶盖10的下部垂直均布。该空槽15将瓶盖10下部划分为四片,便于瓶盖10底端的倒扣14向下扣入瓶颈环231底端时,每片瓶盖壁能够向外扩张变形,使倒扣14越过瓶颈环231而顺利到位。继续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瓶盖10内侧与瓶颈环231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即在瓶盖10内侧与瓶颈环231外侧相对应处分别置有瓶盖内螺纹13以及瓶颈环螺纹2311。本专利技术在瓶颈环231的顶面上垂直固定置有受压后易于断裂的防伪条22,所述的防伪条22至少为两条,可以垂直设置在瓶颈环231的顶面,也可以水平设置在瓶颈23的外侧面上。本实施例中防伪条22为两条,设置在瓶颈环231的顶面上,并呈均等分布状。本专利技术在瓶盖10内侧位于防伪条22的上方固定置有可施压于防伪条22的压力环12,该压力环12的底面还设置成易受力压断防伪条的斜面1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瓶盖10顶部直有一圈受力后易于断裂的易断点11,瓶盖10顶部通过该易断点11与内瓶盖30固定相连接,该内瓶盖30的内侧与瓶嘴40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该瓶嘴40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口凸台211底端的瓶嘴倒扣42,该瓶嘴倒扣42上置有一容易滑越过瓶口凸台211的斜面4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瓶盖30内侧还置有一内圈32,该内圈32塞入瓶嘴40和瓶口 21中,以阻止饮品的外溢。参照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在瓶嘴40内侧与瓶口凸台211外侧相对应的结合处分别垂直置有止动条43和止动槽2110,该止动条43和止动槽2110相互啮合。所述的止动条43和止动槽2110可以沿瓶嘴40内侧一圈与瓶口凸台211外侧一圈全部设置,也可以沿瓶嘴40内侧与瓶口凸台211外侧局部设置,本实施例只是在呈对称状态下的四处局部设置,这样比较有利于简化工艺制作过程。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止动条43和止动槽2110其目的在于瓶嘴40与瓶口凸台211结合以后得以固定而限制其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装配简单,操作方便。装配时需将瓶嘴40从瓶盖10底部进入,并将瓶嘴40旋转与内瓶盖30固定连接,再将整个瓶盖10套从瓶口 21套向瓶颈23,并用力向下压瓶盖10使其下端瓶盖壁逐渐向外扩张变形,最后瓶盖10内侧的倒扣14越过瓶颈环231并被其底端扣住,同时使瓶嘴40下端内侧的倒扣42越过瓶口凸台211并被其底端扣住即可。参照图4,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只要用手向下旋转瓶盖10,在瓶盖内螺纹13以及瓶颈环螺纹2311的相互作用下,瓶盖10相对瓶口 21逐渐下移,瓶盖内侧的压力环12逐渐对防伪条22进行施压,以至于使防伪条22受压后破碎,其碎块滞留在瓶盖10与瓶颈23之间的空间内,不会向外弹射飞溅而使开启者遭受伤害。与此同时,瓶盖10因旋转下移而使其顶部的易断点11受力后断裂,内瓶盖30与瓶盖10彻底分离,此时内瓶盖30与瓶嘴40外露,只需再向上旋转松开内瓶盖30,即可到出饮品。为了便于消费者能够进一步直观观察防伪条22是否受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瓶盖10可以用透明材料制成。由此可见,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瓶口及瓶盖,包括瓶口向下延伸的瓶颈,该瓶颈上置有一圈瓶颈环,瓶盖安置在瓶颈以及瓶口的外部,其特征在于:瓶盖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颈环底端的倒扣,瓶盖内侧与瓶颈环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瓶颈环或者瓶颈上固定置有受压后易于断裂的防伪条,瓶盖内侧位于防伪条的上方固定置有可施压于防伪条的压力环,瓶盖下部垂直置有便于瓶盖壁向外扩张变形的空槽,瓶盖顶部通过一圈受力后易于断裂的易断点与内瓶盖固定相连接,该内瓶盖的内侧与瓶嘴外侧相对应处呈螺纹结合状,该瓶嘴下端内侧置有可以扣住瓶口凸台底端的倒扣,内瓶盖内侧还置有一内圈,该内圈塞入瓶嘴和瓶口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曹旭
申请(专利权)人:王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