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透明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137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3:52
一种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硬化膜包括基材、透明硬化层和防静电层,在基材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A和粒径为0.01~1μm的微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透明硬化层,在透明硬化层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B和导电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防静电层,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03~1μm;所述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与防静电层的折光率之间的差值控制在-0.05~0.05的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全光线光透过率高、浅干涉纹、优越的耐损伤性能等特点,能有效防止由于硬化膜的表面电阻过高而产生的静电,可广泛应用于屏幕保护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屏上使用的防静电透明硬化膜
技术介绍
随着平板电脑和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而在使用触摸屏的过程中,由于经常用手接触屏幕操作,很容易弄污或划伤触摸屏。因此,一般都会在屏幕表面贴一层硬化膜。但是由于硬化膜本身的表面电阻一般在1Χ1014Ω以上,容易累积电荷产生静电。静电对触摸屏的影响很大,影响触摸屏的操作精准度,严重时甚至损伤触摸屏,因此,一般都会对硬化膜进行防静电处理。现有技术中,为防止硬化膜表面产生静电,通常采用如下方式1.通过在硬化层中添加金属氧化物导电粒子的方法来防止硬化膜表面产生静电,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硬化层中添加大量的导电粒 子才能达到防静电的要求,由于一般导电金属氧化物着色很重且不透明,大量的导电粒子的加入严重影响了硬涂层的透明性。2.采用双层结构,即在硬涂层上设置防静电层,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硬化膜膜的透明性,但是,由于两个涂层之间折射率的差异而导致膜的表面产生明显的彩虹状的干涉纹,这种干涉纹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影响产品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静电透明硬化膜,它具有全光线光透过率高、浅干涉纹、优越的耐损伤性能,能有效防止由于硬化膜的表面电阻过高而产生的静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静电透明硬化膜,它包括基材、透明硬化层和防静电层,在基材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A和粒径为O. 01 I μ m的微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透明硬化层,在透明硬化层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B和导电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防静电层,防静电层的厚度为O. 03 I μ m ;所述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与防静电层的折光率之间的差值控制在-O. 05 O. 05的范围。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透明硬化层中的微粒子是二氧化钛、氧化铬、硫化锌、氧化锆或它们的组合物。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透明硬化层中的微粒子的添加量占透明硬化层总重量的20% 40%ο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防静电层中的导电粒子是掺锑二氧化锡、掺铟二氧化锡、掺氟二氧化锡、掺铝氧化锌、掺镓氧化锌、氧化锌或它们的组合物。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导电粒子是掺锑二氧化锡、掺铟二氧化锡。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防静电层中的导电粒子的添加量占防静电层总重量的 60% 80%O上述防静电透明硬化膜,所述树脂A和树脂B选用相同物质,均选用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结构,通过控制防静电层的厚度、防静电层的折光率和硬化层的折光率之间的差值范围,在保证防静电性能的同时,具有优越的全光线透过率、2H以上的铅笔硬度,并且无明显干涉纹。具体实施例方式由于在硬涂层中需要加入很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导电粒子才能起到防静电的作用,而大量的导电粒子存在于硬涂层中,严重影响了硬涂层的透光率,所以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结构。在支持体上先涂一层硬度高的透明硬涂层,然后在硬涂层上再涂一层很薄的防静电层。由于防静电层很薄,所以即使加入大量的导电粒子,对整个涂层的透光率影响也不大, 通过这种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硬涂层既有防静电的作用,还具有优越的透光率。防静电层中的导电粒子可以采用市售的ATO (掺锑二氧化锡)、ITO (掺铟二氧化锡)、FT0 (掺氟二氧化锡)、ΑΖ0 (掺铝氧化锌)、GZ0 (掺镓氧化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物。其中优选ATO和IT0。为了起到防静电的作用,涂层的表面电阻需小于1Χ1(ΓΩ,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来说,导电粒子的添加量占防静电层总重量的50% 90%。如果导电粒子的添加量大于90%重量份,则涂层中含有树脂的量太少,成膜困难;如果导电粒子的添加量小于50%,则涂层的表面电阻在1Χ1(ΓΩ以上,无法起到防静电的作用。优选导电粒子的添加量占防静电层总重量的60% 80%。为了得到优越的透光率,防静电层的厚度控制在O. 03 I μ m,如果防静电层的厚度小于O. 03 μ m,则硬度很难达到要求;如果厚度大于I μ m,则透光率达不到要求。通常,透明硬涂层的折光率一般在1. 5左右,而金属氧化物导电粒子的折光率一般在2. O左右,所以,掺杂了导电粒子的防静电层的折光率明显高于透明硬涂层,两个涂层之间折射率的差异会引起明确的交界面,防静电层表面反射的光与交界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会产生明显的彩虹状的干涉纹。为了消除这种干涉纹,本专利技术在透明硬涂层中添加了微粒子,使防静电层的折光率与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的差值在-O. 05 O. 05范围。透明硬化层中的微粒子的折光率要高于防静电层中导电粒子的折光率,这样才能以较小的添加量来使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接近防静电层的折光率。微粒子可以选用市售的二氧化钛、氧化铬、硫化锌、氧化锆至少其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优选二氧化钛和氧化锆。为了减少透明硬化层中的微粒子的散射,微粒子的平均粒径控制在O. 01 Ιμπι范围。这是由于如果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0.01 μ m时,粒子的表面能很大,很容易发生多个粒子团聚而使透光率下降。而如果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于Iym时,随着粒径的增大,光散射增强,也会降低涂层的透光率。因此,微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O. 05 O. 5 μ m,更优选O.05 O. 2 μ m。为了使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与防静电层的折光率的差值在-O. 05 O. 05范围,相对于整个透明硬化层的重量而言,微粒子的添加量需大于透明硬化层总重量的20%,但如果添加量大于50%,则透光率明显下降,达不到预期要求。因此,微粒子的添加量占透明硬化层总重量的比例控制20% 50%的范围,优选20% 40%。透明硬化涂层的厚度控制在I 20 μ m的范围内为宜,这是因为如果厚度低于 I μ m,则很难达到2H的铅笔硬度;而如果下层的厚度大于20 μ m,硬化膜会很脆,加工性变差。所以,下层厚度优选2 10 μ m,更优选3 6 μ m。防静电层中的树脂B和透明硬化层中的树脂A宜选用相同的紫外光固化树脂,因为这样能够提高防静电层和透明硬化层之间的粘接力,提高整个涂层的铅笔硬度。为了使涂层赋予硬化膜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本专利技术的树脂A和树脂B可以选用 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物。适合本专利技术的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是指分子内含有3个或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它们可以选自市售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或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具体涉及有脂肪族聚氨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四 (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五(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四(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五(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三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甲基)四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甲基) 五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甲基)六丙烯酸酯、酚醛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環氧大豆油(甲基)丙烯酸酯等;适合本专利技术的3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透明硬化膜,它包括基材、透明硬化层和防静电层,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A和粒径为0.01~1μm的微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透明硬化层,在透明硬化层的表面涂覆含有树脂B和导电粒子的涂布液固化成膜的防静电层,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03~1μm;所述透明硬化层的折光率与防静电层的折光率之间的差值控制在?0.05~0.05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磊王志坚于佩强宋朝辉侯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乐凯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