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换能器;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的雾化增强部,该雾化增强部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引导筒,该贯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的轴向中心线一致,连接引导筒且漂浮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表面的浮力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超声波加湿器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换能器上方的液体处于任何液位高度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装置或超声波加湿器均能产生较佳的雾化效果,从而可以适应任何液位高度的使用环境,大幅提高雾化效率,具有适应性较佳、结构简单、用材较少而制造成本较低、安装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液体雾化的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体雾化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超声雾化方案,通过超声雾化器对液体(如水、药剂、香剂)予以雾化。超声波加湿器就是采用超声雾化方案的应用之一。传统的超声波加湿器包括机座和水箱组件,水箱组件连接在机座的上方,所述机座上安装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具有换能器(又叫雾化片或压电陶瓷片)。当水箱组件中加入足够的水后,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水阀)来控制水从水箱底部流入机座内并覆盖换能器,换能器将机座中的水进行高频振荡使其雾化。水箱组件必须具备足够的密封性来隔绝水箱组件中的水与外界空气接触,才能通过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控制流入机座内的水量,从而保证覆盖在换能器上的水位具有固定高度时产生水雾。因此,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需要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来控制水从水箱底部流入机座,水箱组件的结构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制造工艺复杂、加工制造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且雾化效率较低。另外,为了提高雾化效率,某些厂家对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进行改进,在换能器上方增加聚能罩。比如,申请号201010124717.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雾化装置的聚能罩,聚能罩直接压紧在换能器上,而聚能罩的下部设置二个进水孔,所述聚能罩旋合在雾化器的壳体上。该结构的聚能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雾化效率,但仍存在如下缺陷:1、该专利申请仍需要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来控制水从水箱底部流入机座,确保覆盖在换能器上的水位具有固定高度时聚能罩发挥聚集水雾的效果,因此并未改变传统的超声波加湿器中水箱组件的结构,仍存在水箱组件结构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而导致制造工艺复杂、加工制造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且雾化效率较低(经实验证明,其雾化效率的提升空间也仅仅只是在大约5%到8%之间,故雾化效率的提升效果不明显)。2、由于聚能罩是固定的,需要由水箱组件配合控制流到换能器上的水量,才能保证聚能罩发挥聚集水雾的效果。若从水箱组件流到换能器上的水量过多,甚至水位没过聚能罩的顶部时,聚能罩对提高雾化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因此,现有的聚能罩不仅适应性较差,且雾化增强效果也不甚理想。3、由于聚能罩固定在雾化器的壳体上,不仅安装不便,且清洗时需要从壳体上拆卸聚能罩,操作繁琐、清洗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雾化增强部,使换能器上方的液体处于任何液位高度时均能产生较佳的雾化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雾化装置,包括换能器,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的雾化增强部;其中,该雾化增强部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引导筒,该贯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的轴向中心线一致;连接引导筒且漂浮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表面的浮力部。其中,连接在引导筒底部的限位环。其中,在换能器的四周固定设置多根导向柱,在浮力部上设置多个导向孔,且每根导向柱穿过其中一个导向孔。其中,在换能器的四周固定设置多根导向柱,而浮力部漂浮在由多根导向柱之间形成的导向区域的液体表面。其中,在浮力部的外侧设置导向杯。其中,在引导筒上外表面/内表面依次套设一个或多个套筒,且限位环连接在最外/最内的一个套筒的底端。其中,贯通孔为圆柱形、圆锥形或圆锥台形。其中,贯通孔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圆柱形、中部为与下部的圆柱形的直径一致的半球形,且上部的圆柱形的直径小于下部的圆柱形的直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超声波加湿器,包括机座,在机座上连接盛放雾化液体的水箱,在水箱中设有上述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雾化增强部,在浮力部的作用下使引导筒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的轴向中心保持一致,不仅使换能器上方的液体处于任何液位高度时均能产生较佳的雾化效果,还可以摒弃现有超声波加湿器中需要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来控制换能器上的液体保持固定的液位高度,从而摆脱超声波加湿器对水箱组件的依赖。由于现有超声波加湿器的水箱组件需要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且具有控制液体流入机座的底部结构,而本专利技术中盛放雾化液体的水箱无需隔绝液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可以为敞口容器或具有上盖的容器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加湿器可以由结构简单的水箱替代现有超声波加湿器中结构复杂的水箱组件,从而至少具有如下优点:A、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结构简单的水箱,从而简化了超声波加湿器结构,降低制造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B、由于现有技术中水箱组件的结构复杂性给制造工艺带来诸多限制,导致用于将水雾导出水箱组件的导筒只能垂直(与地面垂直)设置在水箱组件中,水雾沿着垂直设置的导筒上升时,由于重力作用而部分飘落在超声波加湿器的四周,导致加湿效果较差,且超声波加湿器四周的水雾又会由超声波加湿器的风扇抽入加湿器内,于此长期工作容易使超声波加湿器的机座内的控制电路板受潮而导致失效、损坏等,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结构简单的水箱,导筒可以任意角度设置,规避上述问题,达到较佳的加湿效果;C、用户在使用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的过程中,常出现用户从出雾口(导筒的上末端)对现有超声波加湿器加水而造成故障的现象,而本专利技术超声波加湿器可以直接通过水箱的杯口或杯盖加水,即使用户从出雾口加水,水也是直接进入了水箱,与通过水箱的杯口或杯盖加水具有相同的效果,不会导致超声波加湿器出现故障,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度及提高超声波加湿器的可靠性。综上,本专利技术对现有超声波加湿器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换能器上方的液体处于任何液位高度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装置或超声波加湿器均能产生较佳的雾化效果,从而可以适应任何液位高度的使用环境,摒弃现有超声波加湿器中需要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来控制换能器上的液位高度,使雾化装置具有适应性较佳、结构简单、用材较少而制造成本较低、安装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第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雾化增强部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增强部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第2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雾化增强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第3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及超声波加湿器,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雾化增强部,使换能器上方的液体处于任何液位高度时均能产生较佳的雾化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换能器上的液体处于动态变化的任何液位高度时均能够正常工作,不再需要借助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来控制换能器上的液位高度保持固定,从而可以摆脱超声波加湿器对水箱组件的依赖,实现简化结构和提高雾化效果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装置包括:用于盛放雾化液体(比如水、药剂、香剂等)的水箱1,该水箱1的底部固定设置换能器2,且在水箱1中漂浮设置雾化增强部,且雾化增强部的上表面随水箱1中液位变化而与液体表面保持一致。水箱1可以为敞口容器或具有上盖的容器等,水箱1中的液体可以直接与水箱1外的空气接触,故不要求水箱1具有密封性。该雾化增强部包括:引导筒3,该引导筒3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2的轴向中心保持基本一致,引导筒3的轴向上具有圆柱形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底部为进液口31、顶部为出雾口32;以及与引导筒3固定连接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漂浮设置的雾化增强部;其中,该雾化增强部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引导筒,该贯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的轴向中心线一致;连接引导筒且漂浮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表面的浮力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5 CN 201210440940.31.一种雾化装置,包括换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漂浮设置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中的雾化增强部,该雾化增强部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引导筒、连接引导筒且漂浮在换能器上方的液体表面的浮力部,该贯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换能器的轴向中心线一致,该引导筒的外表面/内表面依次套设一个或多个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引导筒的最外/最内的一个套筒底端的限位环,且限位环的外形尺寸大于设置在换能器周边的限位部的外形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换能器的四周固定设置多根导向柱,在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义根,
申请(专利权)人:杨义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