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为固体发泡剂的骨水泥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9358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为固体发泡剂的骨水泥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固体粉末为发泡剂,与酸性固化液配套使用,利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致孔,同时在固化液中添加粘性物质作为增强剂,进而制备高强度的骨水泥多孔支架,其孔径和孔隙率可通过调节发泡剂用量、固化液pH值、对发泡中骨水泥施加的压力大小、发泡膨胀率等参数进行调节。本方法制备的骨水泥支架具有联通的大孔,孔径大小为100-600μm,孔隙率为5-95%,力学强度最高可达30-50MPa,可用于部分承重部位的骨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路线方法简单、容易操作、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水泥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骨水泥,尤其是含钙的骨水泥体系,如磷酸钙、硫酸钙、硅酸钙骨水泥体系,在继承生物陶瓷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降解吸收性好、力学强度高等特点的同时,还具有固化产热小、随意塑型、避免高温烧结、在不破坏药效的同时原位包裹药物等优势,因此在骨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到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商业化骨水泥上市,如a -BSM (Etex, Cambridge, MA)>ChronOS (Synthes, Bettlach,瑞士)、Eurobone (Heimsbrunn, 法国)、可注射硫酸MIIGX3 (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 WRIGHT 公司,美国)、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等 0骨水泥用于临床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可分为注射型和非注射型。常见的非注射型是骨水泥多孔支架,其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联通的大孔,孔隙率在40、5%之间,孔径范围在100-1000 μ m之间,从而有利于细胞和血管的长入,并提供养分和代谢物的传输通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为固体发泡剂的骨水泥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在骨水泥粉末中添加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粉末作为发泡剂,其用量为骨水泥粉末质量的0.5~50%;b.调节固化液的pH值不超过4.5,并添加可溶性粘性物质作为增强剂,可溶性粘性物质的添加量为固化液质量的0.005~5%,得到酸性固化液;c.将步骤a所得骨水泥粉末与步骤b所得酸性固化液按照0.2~1.0?ml:1g的液固比调和成粘稠的膏状,注模塑型,待其凝固后取出;d.将塑型后的骨水泥经养护、打磨、修正,制得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为固体发泡剂的骨水泥多孔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策钟建金彩虹何丹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