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天然绿色茧蚕品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6917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然绿色茧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它依据绿色茧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茧荧光色伴性基因与绿色茧基因的作用机理,将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行优良白茧蚕品种培育成绿茧蚕品种的选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杂交导入”、“世代定向选育”的方法,在保持现行蚕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情况下,将其改良、选育成含GaGaFxFx或GcGcFxFx基因组合的绿茧蚕品种,具有茧色纯正、茧丝质性状优良、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蚕品种的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天然绿色茧的蚕品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提高,国家对纺织业的安全性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因此,开发新的纺织原料将是一个有力的解决办法。蚕丝作为纤维中的皇后,做成普通的丝织品必须经过化学漂染工艺才会变成五颜六色。天然彩色丝本身经蚕宝宝吐出就已经含有色素。用彩色丝制成的纺织品,无需漂白、印染处理, 就具有自然、古朴的色泽,且织物更加柔软、富有弹性、手感好、穿着舒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产品。近年来,多国纷纷开展了利用各种方法生产彩色蚕茧丝的系统研究,对彩色蚕茧丝有了一定的认识。自然界中絹丝昆虫有20种以上,其中大部分昆虫所吐的丝都是五颜六色,色彩丰富,也就是所说的彩色茧。其色彩自然,色调柔和,有一些还是目前染色工艺难以模拟的色家蚕有许多比较原始的有色茧品种(土种),目前保存的家蚕彩色茧主要有黄红茧系和绿茧系两大类。黄红茧系中包括淡黄、金黄、肉色、红色、蒿色、锈色等各种茧色,这些茧色来自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β_胡萝卜素、新生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类色素(叶黄素、 蒲公英黄质、紫黄质、次黄嘌呤黄质);绿茧系包括竹绿(淡绿)和绿色,茧色素主要为黄酮色素,在中肠和血液(或者血液)合成,色素要能够从消化管进 入血液,还要能够从血液进入絹丝腺,整个是受到消化管和絹丝腺管壁的透过性影响,即受到基因的控制。家蚕黄红茧系的控制基因多、控制复杂,所以茧色的表现也多种多样,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深浅差异很大, 除了内外层都有色的蚕茧外,还有只有内层或外层有色的蚕茧,该系所有的蚕品种蚕茧中的色素都集中在丝胶里,在缫丝、精练等过程后因色素的流失会被褪色而成白色蚕丝,如果要保住有色,丝胶不可以完全脱去,将失去蚕丝本应有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点,所以该系有色茧蚕种的实际应用性不大。而绿茧系蚕品种茧中的色素在丝胶丝素中都有,经过缫丝、 精练等过程后的纯丝素仍呈绿色,具有实际开发应用价值,国内尚末有将现行优良白茧蚕品种培育成具实用性绿茧蚕品种的报道。天然彩色丝是一种绿色产品,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类健康非常有利。目前,国际市场的天然有色昆虫丝十分紧缺。据报道,彩色蚕丝价格是白色蚕丝的3 10倍。因此, 选育彩色茧实用品种,并及时进行规模生产开发,具有非常诱人的商业前景。目前保存的彩色茧蚕品种的生产性能很差,产量不足现行多丝量蚕品种的50%,蚕丝强度和净度差,无法进行常规化缫丝,不具备直接推广应用的条件。所以将现行多丝量蚕品种培育成优质高产的有色茧蚕品种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茧色纯正、茧丝质性状优良、实用性强的天然绿色茧的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包括如下步骤将已含有基因办的蚕品种,采用杂交方法导入基因或基因中的一种,经系统分离定向选择,采用荧光检测方法,在后代中选育出基因型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或基因型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所述的含有基因的蚕品种为在荧光检测器下具有发出黄白荧光色的蚕品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是提供另,包括如下步骤 将不含有基因的蚕品种,采用杂交方法同时导入基因Ga、Fx或基因fc、办,通过系统分离定向选择,采用荧光检测方法,在后代中选育出基因型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或基因型GcGcFxFx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所述的基因Fx为对蚕茧荧光色发生效应的数量性状基因;所述的不含有基因的蚕品种为在荧光检测器下不具有发出黄白荧光色的蚕品种。本专利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文献《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1991. 10. 155-158)中,介绍了绿色茧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支配绿茧的基因有二个互补基因Ga、Gb和一个独立作用基因Ge。Ga为中肠细胞有合成绿茧色素的能力,血液中不能合成绿茧色素,丝腺细胞具有色素透过性,但中肠的色素透过性极弱。必为中肠及血液都有合成绿茧色素的能力,色素能透过中肠进入血液,但不能从血液中透过丝腺细胞进入丝腺腔。Ge为中肠及血液都有合成绿茧色素的能力,色素能透过中肠进入血液,也能从血液中透过丝腺细胞进入丝腺腔从而进入丝物质。在文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蚕业科学,1997,23(3) :147-151)中, 研究并报道了一种具有茧荧光色伴性基因Fx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基因为对蚕茧荧光色发生效应的数量性状基因;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237872C公开了一种具荧光茧色判性的蚕品种的培育方法。为茧荧光色伴性基因,其蚕品种的中肠及血液都有合成绿茧色素的能力, 色素能透过中肠进入血液,但从血液中透过丝腺细胞 进入丝腺腔的色素极少,它的作用与基因Gb的功能相似。当Ga、GbiGe1、Fx同时存在时,蚕茧为淡绿色茧;当存在时,蚕茧为绿色茧;当^、/^同时存在时,蚕茧为较深绿色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天然绿色茧蚕品种有二类 '一类Jk GaGaFxFx绿苗蚕品种;另一类是绿苗蚕品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依据绿色茧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茧荧光色伴性基因与绿色茧基因的作用机理,其有益效果是将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行优良白茧蚕品种培育成茧色纯正、茧丝质性状优良、实用性强的绿茧蚕品种的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杂交导入”、“世代定向选育”的方法,在保持现行蚕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情况下,将其改良、选育成含GaGaFxFx或GcGcFxFx基因组合的绿茧蚕品种,具有茧色纯正、茧丝质性状优良、实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含基因的白茧育成绿茧蚕品种的培育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含基因的白茧育成GaGaFxFx绿茧蚕品种的培育流程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含基因的白茧育成绿茧蚕品种的培育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含基因的白茧育成GcGcFxFx绿茧蚕品种的培育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237872C公开的一种具荧光茧色判性的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得到含有基因蚕品种,为茧荧光色伴性基因,含有基因的蚕品种为在荧光检测器下具有发出黄白荧光色的蚕品种。采用杂交方法导入基因fe,通过系统分离定向选择方法,在后代中选育出基因型GaGaFxFx纯合的绿茧蚕品种。实施例2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将不含有基因现行蚕品种,不含有基因的蚕品种为在荧光检测器下不具有发出黄白荧光色的蚕品种。采用杂交方法导入基因,按文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得到办基因,通过系统分离定向选择方法,在后代中选育出基因型GaGaFxFx纯合的绿茧蚕品种。实施例3本实施例米用含( 基因的现行绿苗香品种和已含有基因/ :的现行香品种白苗香品种 “菁松”为例,培育含GcGcFxFx基因的蚕品种。参见附图3,将已含有基因的中国系统白茧蚕品种“菁松”,采用杂交方法导入基因后,采用荧光判性方法,通过系统分离定向选择,经世代定向选育到第五代以后,得到茧色稳定100%绿色的含GcGcFxFx基因的蚕品种,命名为“草原”。·实施例4参见附图4,本实施例以不含基因的日本系统品种“皓月”杂交导入GcFx基因后, 经世代定向选育到第七代以后,茧色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绿色茧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已含有基因Fx的蚕品种,采用杂交方法导入基因Ga或基因Gc中的一种,经系统分离定向选择,采用荧光检测方法,在后代中选育出基因型GaGaFxFx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或基因型GcGcFxFx纯合的绿茧蚕品种;所述的含有基因Fx的蚕品种为在荧光检测器下具有发出黄白荧光色的蚕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晓华陈玉华席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