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使木本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并育成自根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676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使木本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并育成自根苗的方法。选取充实饱满的一年生已木质化的枝条或具有隐芽的木本植物的多年生枝条,保持枝条存活所需的湿度,通过控制光照使萌发的新枝保持黄化并延缓木质化,诱导侧生嫩枝生根,本方法操作简便,低碳环保,费用低廉,能够使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获得自根苗的树种相对容易地获得自根苗,并增加了易扦插树种自根苗生产的材料选取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使木本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并培育成自根苗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促使难生根的木本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并培育成自根苗的方法,属于木本植物繁殖

技术介绍
自根苗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嫁接苗和实生苗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不仅有保持母本优良遗传性状的优势,而且有良好的一致性。目前,木本植物生产自根苗的方法主要有扦插、压条、分株和组织培养,前三者是广为流传的、古老的传统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者则为20世纪才出现的新方法。一般的硬枝扦插、压条和分株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简便易行,费用较低,但只适于容易产生不定根的植物;较难生根的植物一般采用半木质化的带叶插条或称绿枝在适度遮荫或全光照弥雾条件下扦插获得自根苗,难度和费用都有所增加;更难生根的则要借助组织培养技术, 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所需设备条件和人员条件都 更高,费用也更高;更有一些木本植物, 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产生自根苗的方法。木质化程度较低的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的能力较强,但未木质化的木本植物材料离开母体以后难以成活,正因如此,较难生根的植物通常采用半木质化插条扦插,或通过组培繁殖。半木质化插条中贮藏营养较少,常不能满足枝条生根过程中的营养消耗,需保留适量的叶片并处在日光照射之下,通过自身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维持生根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但因没有可吸收水分的根系,插条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就面临水分丧失从而干枯的危险, 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喷雾减少水分散失,保持插条的水分平衡。这使得半木质化扦插过程比硬质扦插更复杂,条件要求也更高。组培育苗所采用的外植体通常木质化程度更低,需要从外部,即培养基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培养基中营养丰富,也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无菌操作将微生物隔离在培养环境之外。无菌条件是组培繁殖繁琐、 代价高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既能利用低木质化程度枝条易生根的特点,又不需要较高环境条件、操作简便的廉价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获取木本植物自根苗的简易的新方法。为解决该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I)选取充实饱满的一年生已木质化的枝条,或有隐芽的木本植物多年生枝条,截成长度10 20cm的茎段作为插条放在塑料马甲袋中,袋内用浸湿的苔藓保湿,并保持袋内有2/3空间为空气,避光保存,每星期打开塑料马甲袋检查并透气一次,喷雾保湿;(2)3月下旬侧芽陆续开始萌发。侧芽或隐芽萌动前后将保存的茎段平铺于排水透气良好的疏松土壤、苔藓或其他混合基质上,继续保湿,避光。4月初嫩梢长度达到3 5cm,此时开始透入微弱散射光;(3)除去过多的新枝,每根插条上只保留2个新生嫩梢(4)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强度为45KV/cm,时间2小时;(5)生根粉浸泡,所述生根粉为α-萘乙酸2份、吲哚丁酸I份、ABT0.5份、四硼酸钾5份、磷酸二氢钾3份、维生素BI O. 5份,以600mg IL的稀释比例,浸泡插条下部2h ;(6)将生根插条移入花盆中,花盆的基质优选为按照马肝土、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重量比=3 I 2 1,所述基质混匀铺垫厚达10cm,并用基质覆盖新生的不定根及生根嫩梢基部,覆盖厚度达3cm,移入花盆后逐渐增加散射光的强度,移植后2星期开始暴露在自然阳光下,按需浇水。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未木质化枝条容易生根的特点和一年至多年生木质化枝条具有贮藏营养并能够为新生嫩梢源源不断提供养分的特点,使得生成不定根从而育成自根苗。主要优势有I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外源性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其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较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命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需要的意愿发展;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植物生根剂对于促进植物的生根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些难生根植物,例如园林树木等,效果并不显著,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本专利技术的生根粉配方,其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移栽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且含有的植物生长激素合理配比,协调互作,具有促进根毛细胞分裂等功能,有效提闻根毛的生长发育,延长植 物移栽的适宜期,提闻移栽后新生根条数和新生根长速,明显缩短缓苗期,加速生长。为验证本专利技术生根剂效果,以木本植物薄壳山核桃为研究对象设如下三个处理处理1:市售强力生根粉;步骤同实施例1处理2 市售ABT生根粉浸泡;步骤同实施例1处理3 :本专利技术生根粉浸泡,按照实施例1的处理方式。表1:生根粉对根长、根数增长率及成活率的影响I根长增长率I根数增长率I成活率处理 I9.4%10%49%处理 219. 5% 13. 7% 61%处理 326. 3% 21. 5% 75%2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扦插枝条,其影响了膜的通透性及其它极性分子的运动,改善了细胞的吸收和转运物质能力,从而能够促进组织的生长。其不仅可以增强根系活力, 增加根的生物量,提高扦插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而且还能够增强抗病力,早熟高产,然而,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扦插质体,不同的品种数值相差较大,不同的强度和时间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处理电场强度过大,或处理时间过长,会使得植物细胞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而电场强度过小或时间过短,又会造成处理效果不明显,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创造性劳动得出对于薄壳山核桃枝条采用强度为45KV/cm,时间2小时的处理效果最好,根系生长率、 扦插成活率,活力指数数值最大,电导率数值最低,各项生理指标为极值。表2 :单因子实验验证高压静电场对薄壳山核桃枝条生长的影响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1)1-2月份选取木质化的一年生至多年生枝条,截成长度15-20cm的茎段,作为插条放在塑料马甲袋中,袋内用浸湿的苔藓保湿,并保持袋内有2/3空间为空气,避光保存,每星期打开塑料马甲袋检查并透气一次,喷雾保湿;(2)3月下旬侧芽陆续开始萌发,4月初嫩梢长度达到3 5cm,此时开始透入微弱散射光;(3)除去过多的新枝,每根插条上只保留2个新生嫩梢;(4)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强度为45KV/cm,时间2小时;(5)生根粉浸泡,所述生根粉为α-萘乙酸2份、吲哚丁酸I份、ΑΒΤ0. 5份、四硼酸钾 5份、磷酸二氢钾3份、维生素BI为O. 5份;以600mg生根粉1L水的比例稀释,然后浸泡插条下部2h ;(6)将生根插条移入花盆中,花盆的基质优选为按照马肝土、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重量比=3 I 2 1,所述基质混匀铺垫厚达10cm,并用基质覆盖新生的不定根,覆盖厚度达3cm,移入花盆后逐渐增加散射光的强度,移植后2星期开始暴露在自然阳光下,按需浇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本植物材料为难生根的木本植物材料,优选为薄壳山核桃、插田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选取充实饱满的一年生已木质化的枝条或具有隐芽的木本植物的多年生枝条,保持枝条存活所需的湿度,通过控制光照使萌发的新枝保持黄化并延缓木质化,诱导侧生嫩枝生根,本方法操作简便,低碳环保,费用低廉,能够使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获得自根苗的树种相对容易地获得自根苗,并增加了易扦插树种自根苗生产的材料选取范围。文档编号A01G31/00GK102986444SQ20121058511公开日2013年3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使木本植物材料形成不定根并育成自根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1?2月份选取木质化的一年生至多年生枝条,截成长度15?20cm的茎段,作为插条放在塑料马甲袋中,袋内用浸湿的苔藓保湿,并保持袋内有2/3空间为空气,避光保存,每星期打开塑料马甲袋检查并透气一次,喷雾保湿;(2)3月下旬侧芽陆续开始萌发,4月初嫩梢长度达到3~5cm,此时开始透入微弱散射光;(3)除去过多的新枝,每根插条上只保留2个新生嫩梢;(4)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强度为45KV/cm,时间2小时;(5)生根粉浸泡,所述生根粉为:α?萘乙酸2份、吲哚丁酸1份、ABT0.5份、四硼酸钾5份、磷酸二氢钾3份、维生素B1为0.5份;以600mg生根粉:1L水的比例稀释,然后浸泡插条下部2h;(6)将生根插条移入花盆中,花盆的基质优选为:按照马肝土、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重量比=3∶1∶2∶1,所述基质混匀铺垫厚达10cm,并用基质覆盖新生的不定根,覆盖厚度达3cm,移入花盆后逐渐增加散射光的强度,移植后2星期开始暴露在自然阳光下,按需浇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永陆小清李乃伟李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