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于CMOS工艺实现的植入式AM发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76039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适合于CMOS工艺实现的植入式AM发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电源接收与恢复单元、低噪声模拟前端单元、基波缓冲隔离器、调制载波产生电路、射频缓冲隔离器、AM调制器、选频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AM调制器核心为一个工作于线性区的集成MOS晶体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AM发射系统完全可用集成电路CMOS工艺实现,适合集成于SOC芯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地简化了植入生物体内设备的复杂度,减小了其功耗。另外,采用无线电源对植入体内的设备进行供电,可以使植入式设备获得长时间的使用寿命,避免电池引起的化学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于CMOS工艺实现的植入式AM发射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植入式环境下对生物体内神经信号等生物电行为信号的无线传输、监控与记录,涉及无线通信、通信集成电路、射频电子电路、无线能量传感及生物医用微电子学等交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CMOS工艺实现的具有无线电源的植入式生物电信号AM发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对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生物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使生物医疗为目的的生物医学微电子技术逐步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于生物体神经网络体系研究、生物体工程学研究、脊椎修复恢复肢体运动、视觉修复、人工耳蜗等前沿
的研究,需要依靠对大量神经信号等生物电行为信号进行长期的实时监测与记录来完成。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一般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将微电极阵列所采集的生物体内电行为信号传输到生物体外的监测与记录设备中,再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及研究。这种有线传输方式不仅导致生物体的检测创口因长期保持开放而易受细菌感染,同时也无法监测与记录到生物体在无束缚、无麻醉的日常条件下的多种生物电信号,而且微弱的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合于CMOS工艺实现的植入式AM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电源接收与恢复单元、低噪声模拟前端单元、基波缓冲隔离器、调制载波产生电路、射频缓冲隔离器、AM调制器、选频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无线电源接收与恢复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系统其他各单元及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所采集的生物电信号送入所述低噪声模拟前端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低噪声模拟前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基波缓冲隔离器的输入端,所述基波缓冲隔离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AM调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调制载波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口连接至射频缓冲隔离器的输入端,所述射频缓冲隔离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AM调制器的载波输入端口,?AM调制器的调制深度输入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剑李斌吴朝晖李显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