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505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0:33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正极端子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绝缘体内,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接触;至少一负极端子系位于该收容腔内,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及至少一弹性体系位于该绝缘本体内,当该对接连接器位于该绝缘体时,可推抵该弹性体,且在该负极端子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而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未接触前,该弹性体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该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使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无法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为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系指一种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负极相接触而正极未接触前可将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以避免产生高阻抗及造成火花或烧机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种电子连接器应用,通常具有一插接座及一插接头,该插接座系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该插接头一端组设有一电缆线,另一端则系与该插接座插接,已完成讯号或电源之供应。习知之电源连接器,其系用以供一对接连接器插设供电,该电源连接器具有一收容腔及于该收容腔内设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该对接连接器亦具有一正极及一负极,通常对接连接器插入该收容腔时,其负极相接触后,正极再行接触,即可完成导通供电。但是,在操作者使用时,若发生该对接连接器恰位于负极相接触,而正极未接触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下,此时,连接器容易产生高阻抗,而造成火花的产生或烧机现象,致连接器之使用寿命降低或损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本于精益求精、创新突破之精神戮力于连接器研发,而创作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使其可更为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源接器,其具有可避免产生高阻抗,而造成火花产生或烧机之现象,以达到提高其使用寿命及更为实用之目的者。为达上述之功效及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收容腔;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其靠近插接口位置设有一接触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接触;至少一负极端子, 其系位于该收容腔内,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及至少一弹性体,其系位于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当该对接连接器位于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弹性体,且在该负极端子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而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未接触前,该弹性体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该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使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无法接触。所述电源连接器设有二个弹性体,该二弹性体可推抵该对接连接器。所述的弹性体为扭力弹簧。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正极端子接触完全导通后,该弹性体可正向夹持住该对接连接器。还包括有一金属遮蔽体,用以包覆住该绝缘本体。一种电源连接器,系用以与一具有正极及负极之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收容腔;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其靠近该插接口位置设有一接触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接触;至少一负极端子,其系位于该收容腔内,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及至少一弹性体,其系位于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当该对接连接器位于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弹性体,且在该负极端子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而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未接触前,该弹性体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该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使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无法接触。该电源连接器设有二个弹性体,该二弹性体可推抵该对接连接器。所述弹性体为扭力弹簧。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正极端子接触后,该弹性体可正向夹持住该对接连接器。 同时还包括一金属遮蔽体,用以包覆住该绝缘本体。该金属遮蔽体形成有一接触臂,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该电源连接器负极端子系为一金属遮蔽体如是,可避免该对接连接器位于电源连接器不恰当位置时,所产生高阻抗而造成火花或烧机之现象,可提高其使用寿命及更为实用者。本技术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之详细说明并参考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第二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第三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第四示意图。符号说明正极10负极12对接连接器14绝缘本体16正极端子18负极端子20弹性体22金属遮蔽体24插接口 26收容腔28镂空孔30接触部32接触臂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其系供一具有正极10及负极12之对接连接器14插设使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6、一正极端子18、负极端子20、二个弹性体 22及一金属遮蔽体24。其中绝缘本体16,其具有一插接口 26、由插接口 26延伸之收容腔 28及贯通收容腔28之一个镂空孔30。正极端子18,其系固定于绝缘本体16上,并位于收容腔28内,其具有一接触部32用来与对接连接器14之正极10接触。一负极端子20,其系组设于绝缘本体16上,并位于收容腔20内,其系较正极端子18之接触部32靠近插接口 26,用来与对接连接器14之负极12接触。二个弹性体22,其系组设于绝缘本体16上,并位于收容腔28内,且分别位于正极端子18相对二侧,本实施例中,为一扭力弹簧。当对接连接器14由插接口 28插入收容腔 28内时,可推抵弹性体22,而当其位于负极端子20与对接连接器14之负极接触,而对接连接器14之正极10与正极端子18之接触部32未接触前,弹性体22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对接连接器14往回推抵,使对接连接器14之正极10与正极端子18之接触部32无法接触。 另外,弹性体22亦可作为与负极,用以与对接连接器14之负极12接触(未图示)。金属遮蔽体24,其系用以包覆绝缘本体16,其设有一接触臂34穿设于绝缘本体16 之镂空孔30,并位于收容腔28内,可作为负极,用以与对接连接器14之负极12接触。请参阅图3、4、5所示,而对接连接器14持续往收容腔28插入时,当其正极10与正极端子18接触后,弹性体22则不再将对接连接器14往回推抵,而系施加一正向力夹紧住对接连接器14。如是,当使用者将对接连接器14置放于收容腔28内,在对接连接器14之负极12 与负极端子20接触,但对接连接器14之正极10尚未接触正极端子18前,弹性体22会将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因此,可避免产生高阻抗,而造成火花或烧机之现象,因而可提高连接器之使用寿命,使其更为实用。而当弹性体22被对接连接器14推抵至其正极10与正极端子18接触后,弹性体 22即不再将对接连接器14往回推抵,而系形成一正向之夹持力,用以夹持对接连接器14, 使对接连接器14之对接更为稳固。在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中所提出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易于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将本技术狭义地限制于实施例,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系用以与一具有正极及负极之对接连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收容腔; 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 其靠近该插接口位置设有一接触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接触; 及至少一弹性体,其系位于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可作为负极,当该对接连接器位于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弹性体,且在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而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未接触前,该弹性体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该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使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无法接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二个弹性体,该二弹性体可推抵该对接连接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为扭力弹簧。4.如权利要求I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系用以与一具有正极及负极之对接连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收容腔;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其靠近该插接口位置设有一接触部,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接触;及至少一弹性体,其系位于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可作为负极,当该对接连接器位于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弹性体,且在与该对接连接器之负极接触,而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未接触前,该弹性体具有弹性回复力,可将该对接连接器往回推抵,使该对接连接器之正极与该正极端子之接触部无法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达郭荣勋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