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及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45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及支撑方法,具有用于安装刀具的杆头、布置切削液流道的杆颈和作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杆身的中央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供液通道与杆颈切削液流道相连通,其特征是在杆身的表面、沿杆身外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各自独立的承压槽,供液通道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分别与各承压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柔性”支承,不需要人工调节,吸收刀具振动的效果更好,对已加工孔的表面不会产生破坏,同时还可与现有的支撑条或支撑块技术共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加工
,更具体地说是刀杆及刀杆的支撑方法, 一种应用在精密 镗销或铰削中的镗刀刀杆或铰刀刀杆及刀杆的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使用镗刀或铰刀进行精密镗削或铰削孔时,刀杆的弯曲和振动,对加工质量有很大的 影响,尤其是细长孔的精密加工更是如此。为了增加精密镗削或铰削孔时镗刀刀杆或铰刀刀 杆的刚度,以减小镗刀刀杆或铰刀刀杆的弯曲和振动,提高加工精度,可以设法在刀杆上设 置辅助支承,比如,设置支撑条或支撑块等"刚性"辅助支承。但是,采用支撑条或支撑块 的辅助支承的刀杆结构,实际操作中,对于支撑条或支撑块的制造、安装和调整要求较高, 使用成本高;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镗削或铰削加工的正常进行,必然要求支撑条在径向上比 刀尖高度略低,因此,在支撑条与镗孔之间仍然存在有间隙,这一间隙使加工时镗刀刀杆或 铰刀刀杆依然会产生弯曲和振动,支撑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于 精密加工的镗刀和铰刀支承的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及刀杆支撑方法,以液体静压支撑的形 式增加精密镗削或铰削孔时镗刀刀杆或铰刀刀杆的刚度,有效吸收刀杆的振动,提高加工精 度。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具有用于安装刀具的杆头、布置切削液流道的杆颈和作 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杆身的中央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供液通道与杆颈切削液流 道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是在杆身的表面、沿杆身外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各自独立的承压槽, 供液通道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分别与各承压槽连通。本专利技术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的支撑方法的特点是设置杆身与工件已加工孔为小间隙 配合,杆身表面的各承压槽与工件已加工孔的表面构成各承压腔,在切削液供液通道中引入 切削液,切削液通过小孔节流通道以各承压腔中的切削液使刀杆杆身在工件已加工孔中获得 液体静压支撑。根据静压轴承原理,在刀头切削过程中,当杆身弯曲时,在杆身弯曲的方向上会引起杆 身与工件己加工孔之间的间隙变小,进而使得该方向上的承压腔内压力自动升高,而在与杆身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杆身与工件已加工孔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使得该方向上的承压 腔内压力自动降低,因此,各承压腔内压力的合力迫使杆身的弯曲程度减小。 与己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在镗刀或铰刀的刀杆杆身表面设置各承压槽,通过引入具有一定压力的切削液, 使得刀杆、工件已加工的孔的表面和切削液组成一个液体静压系统,该液体静压系统相当于 一个液体静压径向轴承,在镗孔或铰孔时对刀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减小刀杆的弯曲变形量 并抑制和吸收刀杆的振动,本专利技术方法为"柔性"支承,不需要人工调节,吸收刀具振动 的效果更好,对已加工孔的表面不会产生破坏,同时还可与现有的支撑条或支撑块共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即刀身与工件已加工孔构成的承压腔所在位置横截面示意 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即切削液流道所在位置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切削液供液通道、2小孔节流通道、3承压槽、4切削液流道、5刀头、6 刀具紧定螺钉、7杆头、8工件成孔、9工件、IO杆身。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刀杆的结构形式是具有用于安装刀具5的杆头7、布置有切削液流道4的杆 颈和作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10,杆身10中央的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1,供液通道 1与杆颈切削液流道4相连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杆身10的表面、沿杆身10的外圆周均匀分布各独立承压 槽3,供液通道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2分别与各承压槽3连通。支撑方法是设置杆身IO与工件己加工孔为小间隙配合,杆身表面的各承压槽3与工件 已加工孔的内侧壁构成各承压腔,在切削液供液通道l中引入切削液,切削液通过小孔节流 通道2以各承压腔中切削液使刀杆杆身IO在工件成孔中获得液体静压支撑。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承压槽在杆身IO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为四只,承压槽 所在位置的杆身横断面上,呈"十"字设置小孔节流通通2,杆颈所在位置的横断面上,同 样呈"十"字设置切削液流道4,刀具5通过刀具紧定螺钉6固定在杆头7上。具体实施中,位于刀杆前端的杆头7与工件已加工孔之间间隙较大,以便于排屑,加工 时,具有一定压力的切削液从切削液流道4中喷出,冲走已加工孔表面的切屑,同时流经切削区对切削区进行冷却与润滑。设置在杆身10上的承压槽3为表面形状规则的浅坑,切削 液供液通道l内的切削液可通过小孔节流通道2流入承压槽3,杆身IO与工件已加工孔之 间采用小间隙配合,以便于当承压腔内的切削液从中流出时对切削液起到节流作用,在使用 切削液精密镗孔或铰孔时,由于已加工的孔的精度比较高,因此,刀杆与已加工孔、即工件 成孔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得较小。为了使得在加工过程中能及时形成静压支承,可以将承压槽3设置为尽可能靠近杆颈 部,也可以在承压槽在杆身的不同轴向位置上多段设置。镗孔时,高压切削液经过切削液供液通道1和小孔节流通道2分别在承压腔内形成一定 的压力,镗杆在切削过程中弯曲时,在镗杆弯曲的方向上会引起镗杆与工件上已加工孔之间 的间隙变小,进而使得该方向上的承压腔内压力自动升高,而在与镗杆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 上镗杆与工件上已加工孔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使得该方向上的承压腔内压力自动降低,因 此,各承压腔内压力的合力迫使镗杆的弯曲程度减小。镗孔时选用的切削液应具有一定粘度, 并经过精密过滤,切削液供给压力为15 20Mpa。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中,镗孔切削液可选用切削油,切削油的过滤精度为O.Olmm,切削液 可采用10—2(Mpa的供给压力,提高切削液的供给压力可以增加液体静压支承效果。权利要求1、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具有用于安装刀具(5)的杆头(7)、布置切削液流道(4)的杆颈和作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10),杆身(10)的中央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1),所述供液通道(1)与杆颈切削液流道(4)相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杆身(10)的表面、沿杆身外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各自独立的承压槽(3),所述供液通道(1)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2)分别与各承压槽(3)连通。2、 权利要求l所述刀杆的支撑方法,其特征是设置杆身(10)与工件已加工孔为小间 隙配合,杆身表面的各承压槽(3)与工件已加工孔的表面构成各承压腔,在切削液供液通 道(1)中引入切削液,所述切削液通过小孔节流通道(2)以各承压腔中的切削液使刀杆杆 身(10)在工件已加工孔中获得液体静压支撑。全文摘要,具有用于安装刀具的杆头、布置切削液流道的杆颈和作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杆身的中央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供液通道与杆颈切削液流道相连通,其特征是在杆身的表面、沿杆身外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各自独立的承压槽,供液通道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分别与各承压槽连通。本专利技术方法为“柔性”支承,不需要人工调节,吸收刀具振动的效果更好,对已加工孔的表面不会产生破坏,同时还可与现有的支撑条或支撑块技术共同使用。文档编号B23B27/00GK101396742SQ200810194999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体静压辅助支撑刀杆,具有用于安装刀具(5)的杆头(7)、布置切削液流道(4)的杆颈和作为杆头支承件的杆身(10),杆身(10)的中央轴向孔设置为切削液供液通道(1),所述供液通道(1)与杆颈切削液流道(4)相连通,其特征是在所述杆身(10)的表面、沿杆身外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各自独立的承压槽(3),所述供液通道(1)通过各小孔节流通道(2)分别与各承压槽(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