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烱灿专利>正文

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49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20
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主要具有可容纳待加热冷水液的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可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的第二容置空间,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系经由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除与一进水管路相连通外,另具有一第一水流口及一第二水流口,于该第一、二水流口之间设有一循环管路,于该循环管路上分别设有一加热单元及一可驱动水流流动的泵,藉由该加热单元加热该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水液至一预设温度,再由进水管路导入冷水液,以使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加热后的热水液可经连通部流入第二容置空间,而该第二容置空间内则设有一可导出热水液的出水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温谷器结构
[0001 ] 本创作有关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尤指一种可长时间提供稳定温度水液的液体加温容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体加温装置(如电热水器)中,有瞬间加热型式的装置,其主要具有一可导引水流的盘管,以及一与该盘管相结合的电热器,利用该盘管导引水流于一定空间内往复回转,可延长水流受电热器加热的时间,配合大功率的电热器快速产生较高的热量,以使该通过盘管的水流可被快速加热,藉以达到瞬间加热水流的功效,然而,受限于电热器的动作需要一段预热时间,因此于使用时,容易有初期出水温度较低,而于一段时间后出水温度较高的不稳定情形;且由于水流被加热的时间太短,若要将水温快速提升至较高温度,则必须使用较大功率的电热器,如此一来,不但会使整体设备的成本增加,且需耗费极大的电流,形成能源的浪费;而若使用较低功率的电热器,则有可能无法使水流达到所需的温度, 此为此种形态液体加温装置(电热水器)的使用缺失。另有均温出水的液体加温装置,其系以一预设容器容纳适量的液体(水),且于该容器内设置有一电热器,使用前需利用该电热器直接加热该容器内的水,使其同时达到一预设温度;而于使用时,当热液体(水)由该容器流出的同时,亦有冷液体(水)流入该容器内,除可形成一容器内压力的平衡外,亦可经由混合该冷、热液体(水)而使其温度缓慢下降;此种形式的液体加温装置因可较长时间提供稳定温度的液体(水)流而较具实用性,且其所需的电热器功率亦无需太大,因此可减少能源的浪费,但由于其容纳液体(水)的容器需占据较大的空间,因此整体的空间利用效率较差;同时,随着容器的热液体(水)快速流出,其内部的小功率电热器往往无法立即加热该容器内流入的冷液体(水),致使其出水温度仍会持续地下降至难以接受的温度,因此,如何能使上述传统液体加温装置具有恒温出水的稳定效果,乃为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有鉴于习见的液体加温装置有上述缺点,创作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 终于有本创作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可长时间提供稳定温度的水液供应,以增进使用上便利性。本创作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可有效避免水液于使用时产生过大的温度变化,以提升水液的供应品质。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创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供容纳待加热的冷水液;一第二容置空间,供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经由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一加热单元,设置于能加热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水液的位置。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至少与一进水管路相连通,而该第二容置空间则设有一出水口。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水流口及一第二水流口,且于该第一、二水流口之间设有一循环管路,该进水管路与该循环管路相连通,而该加热单元则设置于循环管路上。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循环管路上另设有一能驱动水流加速流动的泵。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二容置空间共同设置于一主容器之中,且该主容器于该第一、二容置空间之间设有一隔热的隔板。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连通部为一设于隔板上的通孔。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二容置空间共同并列于该主容器中。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设置在该主容器内的底部,而该第二容置空间设置在该主容器内的第一容置空间上方。附图说明图I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于补充热水液的动作图。图3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于补充热水液的动作图。附图标记说明1、1(λ ...第一容置空间;11、10L ..第一水流口 ;12、102·..第二水流口 ;13、103. · ·循环管路;14、104· · ·泵;2、20· · · ·第二容置空间;21、201· · ·出水口 ; 3、30· · · ·通孔;31、301· · ·隔板;4……加热单元;5……进水管路;51. · · ·进水控制阀; 52....三通接头;A、B……主容器;C……冷水液;D……热水液。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2所示,可知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容置空间I、第二容置空间2、加热单元4及进水管路5等部分,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I供容纳待加热的冷水液C,于该第一容置空间I表侧设有一第一水流口 11及一第二水流口 12,且于该第一、二水流口 11、12之间设有一循环管路13,于该循环管路13上至少设有一泵14。第二容置空间2供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D,且该第二容置空间2除具有一出水口 21外,另可经由一连通部3与该第一容置空间I相连通。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二容置空间1、2系共同并列于一主容器A中,于该第一、 二容置空间1、2之间设有一隔热的隔板31,且该连通部可为一设于隔板31上的通孔3。加热单元4设置于该循环管路13上,以加热通过该循环管路13的水液。进水管路5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于本实施例中,该进水管路 5系经由一三通接头52连结于该循环管路13,且于该进水管路5上设有一控制水液流通的进水控制阀51。操作时,当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装满待加热的冷水液C后,关闭该进水控制阀51,并启动该泵14驱动水流通过循环管路13,并使该水流受加热单元4加热后,再流回第一容置空间I中,藉此,可使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的冷水液C逐渐被加热而升高温度,且于该加热过程中,由于该第一水流口 11流出的水液系等于第二水流口 12流入的水液,因此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可保持于一稳定的压力,使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的冷水液C不会经由连通部3 流入第二容置空间2内(或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有微量的冷水液C会经由连通部3流入第二容置空间2内,但实际上可忽略);直至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的冷水液C被加热至一预设温度后,该进水控制阀51开启,使外部的冷水液C开始流入第一容置空间I内,造成其内部的压力增高,使该加热后的水液可经由连通部3流入第二容置空间2内而成为热水液D,该热水液D可由出水口 21向外流出,以供使用。本创作的上述结构中,该加热单元4于实际应用时亦可被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 I内,藉以直接加热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的冷水液C,如此一来,该循环管路13可被省略,且该进水管路5直接连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I内,其整体上亦可达到相同的操作功效。请参图3、4所示,可知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20,以及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加热单元4及进水管路5等部分,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10供容纳待加热的冷水液C,于其表侧设有一第一水流口 101及一第二水流口 102, 且于该第一、二水流口 101、102之间设有一循环管路103,于该循环管路103上至少设有一泵 104。第二容置空间20供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D,且该第二容置空间20除具有一出水口 201外,另可经由一连通部30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0相连通;于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二容置空间10、20共同设置于一主容器B中,且该第一容置空间10系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20的下方,而于该第一、二容置空间10、20之间设有一隔热的隔板301,且该连通部为一设于隔板301上的通孔30。加热单元4设置于该循环管路103上,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供容纳待加热的冷水液;一第二容置空间,供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经由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一加热单元,设置于能加热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水液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容置空间,供容纳待加热的冷水液; 一第二容置空间,供容纳已加热至预设温度的热水液,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经由ー连通部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加热单元,设置于能加热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水液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至少与ー进水管路相连通,而该第二容置空间则设有一出水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水流ロ及一第二水流ロ,且于该第一、ニ水流ロ之间设有ー循环管路,该进水管路与该循环管路相连通,而该加热单元则设置于循环管路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温容器结构,其特征在干,该循环管路上另设有一能驱动水流加速流动的泵。5.如权利要求I或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烱灿许晋嘉
申请(专利权)人:陈烱灿许晋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