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089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能够避免中央部成为暗部的现象,可使发光面的亮度均匀化,以提高亮度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安装构件(1),在大致中央部具有:用于安装于装置安装面(C)的安装部(4);以及光源部本体(2),具备导光板(6)及发光元件(51),且光源部本体(2)为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1)的前表面侧,所述导光板(6)在外周部具有光入射端面(61),且以将安装部(4)包含在内而覆盖所述安装构件(1)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而配设,所述发光元件(51)以出射光入射至该导光板(6)的所述光入射端面(61)的方式而配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发光元件作为光源,并使用导光板来进行照明。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LED的高输出化、高效率化,已开发出使用LED作为光源的、在室内或室外使用且能够期待长寿命化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是将多个LED安装到基板上以获得规定的亮度,例如,被用作安装于天花板面等上的普通住宅用的吸顶灯(ceiling light)。但是,从LED出射的光的指向性强且易产生眩光(glare),而且易发生亮度不均。 因此,为了抑制眩光、并实现发光面的均匀性的提高,开发出使用导光板来进行照明的新的照明装置。在此种照明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设置于天花板面的配线器具、即吸顶灯座主体上,电性且机械地连接适配器(adapter),并在该适配器上安装照明装置本体。因此,为了在安装或拆卸照明装置本体时能够操作适配器等,在导光板的中央部,与适配器对应地形成有开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11-1711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2011/081246号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照明装置中,与适配器对应地形成的中央部的开口是光不受导光的部分,该部分会变暗,而产生中央部成为暗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有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能够避免所述中央部成为暗部的现象,可使发光面的亮度均匀化,以提高亮度感。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在大致中央部具有用于安装于装置安装面的安装部。而且,照明装置具备可开闭地安装于该安装构件的前表面侧的光源部本体,光源部本体具有导光板及发光元件,所述导光板在外周部具有光入射端面,且以将安装部包含在内而覆盖所述安装构件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而配设,所述发光元件以出射光入射至该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端面的方式而配设。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可使发光面的亮度均匀化, 以提闻売度感。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面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在图2的状态中,将安装构件与光源部本体分离表示的剖视图。图4是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的光源部本体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2中的A部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向天花板面安装的安装顺序,表示安装有安装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向天花板面安装的安装顺序,表示在安装构件上安装光源部本体的初期过程的剖视图。图8同样表示在照明装置中,向天花板面安装的安装顺序,表示在安装构件上安装光源部本体的中途过程的剖视图。符号的说明I :安装构件2 :光源部本体3 :点灯装置4:安装部(适配器引导部)5 :光源部6 :导光板7 :支撑底架8 :本体框9 :辅助零件单元11 :开口12、13 :卡合接受配件31 电路基板31a:树脂制固定件32 电路零件41 :卡合口51 :发光元件(LED)52 :基板53 :安装构件(安装板)61 :光入射端面71 :凹部72 :安装片81 :侧壁82 :底壁83 :凸起85、86 :卡合配件85a :卡合孔86a、Al :卡合部A :适配器C :装置安装面(天花板面)Cb :配线器具(吸顶灯座主体)CnU Cn3 :受电用连接器Cn2 :配线连接用构件(供电用连接器)Cn4 电源连接器L1、L2、L3 :导线L4 :电源线P :衬垫Re :红外线遥控发送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是安装到作为配线器具的吸顶灯座主体而使用的形式, 且使用导光板来进行例如室内的照明,所述作为配线器具的吸顶灯座主体是设置于装置安装面。以下,参照图I至图8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I至图5所示,照明装置具备安装构件I以及光源部本体2。在安装构件I 中,配设有作为点灯装置3及安装部4的适配器引导部(adapter guide)。而且,光源部本体2具备光源部5、导光板6、支撑底架(support chassis)7、本体框8及辅助零件单元(unit)9,所述辅助零件单元9设有多个电气辅助零件。进而,照明装置具备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吸顶灯座主体Cb的适配器A、及对光源部2的点灯状态进行控制的红外线遥控发送器Re,所述吸顶灯座主体Cb是设置于作为装置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此种照明装置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的外观,将前表面侧作为光的照射面,将背面侧作为对天花板面C的安装面。下面依序说明这些构成要素。安装构件I是由冷轧钢板等的金属材料的平板而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且以前表面侧开放的方式而背面侧呈凸状的装置本体,具体而言为底架。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 11,该开口 11配置后述的安装部4,该安装部4与设置于天花板面C的吸顶灯座主体Cb及适配器A相向。而且,在安装构件I的相向的一边侧(在图示上,为左侧)中的开放缘部的两处部位,通过螺丝等的固定装置而安装有弯曲成琴键状且向外侧突出的卡合接受配件12。 另一方面,在另一边侧(在图示上,为右侧)中的开放缘部的两处部位,以与该卡合接受配件12相向的方式,同样地通过螺丝等的固定装置而安装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卡合接受配件13。进而,在安装构件I的背面侧,安装有海绵(sponge)制的衬垫(packing)P。点灯装置3被安装于安装构件I中,点灯装置3具备电路基板31、以及安装在该电路基板31的电路零件32。电路基板31包含玻璃环氧(glass epoxy)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且形成为板状,在表面侧安装有控制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电容器 (condenser)、绕组(winding)零件、电阻元件等的电路零件32。而且,为了与连接于电源侧(适配器A侧)的受电用连接器(Connector)Cnl及负载侧即光源部5侧连接,而设有 供电用连接器Cn2,该供电用连接器Cn2连接于电路基板31、且通过作为配线连接用构件的导线LI而导出。进而,在电路基板31的背面侧,安装有开关(switching)元件、或表面安装零件等的高度尺寸相对较小的零件。在图示上,电路基板31将表面侧作为下侧,在安装构件I的内侧且开口 11的周围,通过树脂制固定件31a而安装。树脂制固定件31a以前端从安装构件I的背面侧向前表面侧突出的方式而配置,该树脂制固定件31a被压入在电路基板31所形成的安装孔内。而且,在电路基板31的安装状态下,所述受电用连接器Cnl位于开口 11侧即内周侧,而供电用连接器Cn2位于外周侧。如上所述的点灯装置3是如后所述,在受电用连接器Cnl上电性连接有适配器A 侧,并经由适配器A而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因此,点灯装置3接收该交流电源而生成直流输出,并从导线LI经由供电用连接器Cn2而将该直流输出供给至光源部5。安装部4为适配器引导部,是适配器A所插通并卡合的构件,且是用于将照明器具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构件。适配器引导部形成为具有少许厚度尺寸的大致四边形状,在中央部设有适配器A所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构件,在中央部具有:用于安装于装置安装面的安装部;以及光源部本体,具备:导光板及发光元件,所述光源部本体为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的前表面侧,所述导光板在外周部具有光入射端面,且以将所述安装部包含在内而覆盖所述安装构件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而配设,所述发光元件以出射光入射至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端面的方式而配设。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5 JP 2011-221283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构件,在中央部具有用于安装于装置安装面的安装部;以及光源部本体,具备导光板及发光元件,所述光源部本体为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的前表面侧,所述导光板在外周部具有光入射端面,且以将所述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淳一郎吉田和史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