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它包括机座(1)和控制盒(4),所述的机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转盘(2)、至少一个校正机构(3)和至少一个焊接机构(5),所述的转盘(2)、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机座(1)上设有与转盘(2)数量相同的分度器(7),所述的转盘(2)均转动连接在机座(1)上,所述的分度器(7)的转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转盘(2)的下端面连接,且分度器(7)转轴的轴线与转盘(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转盘(2)上端面近外边缘的位置上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产效率较高,人工工资成本较低,生产安全性较好及可使得热电偶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组装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热电偶的正偶极与定位套之间的焊接完全依靠工人手工完成的,操作过程中工人首先从正偶极套入银焊圈,直至将银焊圈套到正偶极与定位套的连接处,随后通过夹具将热电偶放置在焊接装置中进行焊接,接着需要工人再通过夹具将焊接完全的热电偶取出,最后放置在冷水槽中冷却即可。但是现有技术的热电偶的焊接每道工序均需要人工参与,使得工人的工作量较大,生产效率也较低,且在工人将热电偶放置到焊接装置或从焊接装置中取出时容易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因此现有技术热电偶的生产效率较慢,需要更多的工人才能提高产量,使得人工工资成本较高,最终使得热电偶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人工工资成本较低,生产安全性较好及可使得热电偶生产成本较低的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它包括机座和控制盒,所述的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转盘、至少一个校正机构和至少一个焊接机构,所述的转盘、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机座上设有与转盘数量相同的分度器,所述的转盘均转动连接在机座上,所述的分度器的转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转盘的下端面连接,且分度器转轴的轴线与转盘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转盘上端面近外边缘的位置上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所述的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沿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且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中心形成的圆周的圆心与转盘的圆心同心,所述的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均固定在机座上近转盘外边缘的位置处,且沿转盘转动的方向依次为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所述的控制盒固定在机座上,所述的校正机构、焊接机构和分度器均与控制盒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将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设置在转盘上,且在转盘周围有设置了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而转盘在分度器的控制下每次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各个机构的正下方均有一个夹具,则在工人将放置上银焊圈的热电偶坯料放在转盘上的夹具中,在分度器的控制下转盘的转动,并将夹具和夹具中的坯料先送到校正机构的下方,随后校正机构将夹具中的热电偶坯料的位置校正,而校正后的热电偶还料在转盘的转动下转到焊接机构的正下方,此时焊接机构工作将正偶极和定位套焊接在一起,随后转盘上转动将焊接完成的热电偶带离焊接机构,最后工人只需将离开焊接机构的焊接完成的热电偶拿出放入冷水槽即可,所以工人的工作只有两步,第一步是将热电偶坯料放置在转盘的夹具上,在转盘的带动下依次经过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后,第二步是将焊接完成并离开焊接机构的热电偶取出放入冷水槽即可,相对于原先每一步均需要工人参与的生产过程,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五倍以上,且生产相同产量所需的工人数量也较少,则工资成本也就随之降低,能耗也相对较低,进而大幅降低热电偶的生产成本。因此本技术具有产效率较高,人工工资成本较低,生产安全性较好及可使得热电偶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作为改进,所述的校正机构与机座之间设有固定柱连接,则校正机构单独设置固定柱,使得安装和维护时,与焊接机构及其它部件之间相互不受影响,方便本技术的安装和后期维护,进而降低本技术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气缸和校正触头,所述的校正气缸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的校正触头与校正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校正触头位于至少五个电磁阀线圈组件夹具中心形成的圆周的正上方,则这种结构的校正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成本也相对较低,使用可靠性也较好。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焊接机构包括焊机和焊头,所述的焊机与机座连接,所述的焊头位于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中心形成的圆周的正上方,且焊头的下端面与热电偶夹具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热电偶放置在热电偶夹具上的高度,所述的焊头与焊机连接,该焊接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焊接机构没做改动,则可降低设备改造成本,进而进一步降低本技术的制备成本。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焊接机构还包括排烟管,所述的排烟管与焊机连接,所述的排烟管的吸入口位于焊头的正上方,则排烟管设置后,与工厂的排烟系统连接,可将焊机焊接时产生的烟气快速排出,进而可有效的防止烟气对生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也不影响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进而提高工人工作的舒适性。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座上转盘附近设有出料装置,所述的出料装置位于焊接机构远离校正机构的一侧;出料装置设置后,工人无需再手动取料,同时也使得工人的手远离机械的几率较高,不易出现安全问题,生产安全性较好,且出料的效率也提高将近三倍,可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本技术的使用成本和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料装置包括支架、取料夹头、取料气缸和出料气缸,所述的支架固定在机座上,且支架位于焊接机构远离校正机构的一侧,所述的出料气缸为直线气缸,出料气缸与支架连接,且出料气缸滑动方向与取料气缸活塞杆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的机座上设有冷水槽,所述的冷水槽位于机座近支架的位置上,所述的出料气缸的一端位于转盘的上方,出料气缸的另一端位于冷水槽的上方,所述的取料气缸与出料气缸的滑块连接,所述的取料夹头与取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则这种结构的出料装置零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使用可靠性也较好。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校正机构上设有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器与固定柱连接,且感应器与控制盒信号连接,则感应器设置后,使得控制盒可根据热电偶夹具上有无热电偶来控制校正机构的是否工作,而当校正机构不工作时,控制盒控制在转盘转动下一个角度时也不工作,故可以防止焊机出现空载的情况,避免了校正机构和焊接机构在热电偶夹具没有热电偶坯料的情况下工作而产生的能耗,从而降低本技术的能耗,使得本技术的生产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机座,2、转盘,3、校正机构,4、控制盒,5、焊接机构,6、出料装置,7、分度器,8、热电偶夹具,9、固定柱,10、校正气缸,11、校正触头,12、焊机,13、焊头,14、支架,15、取料夹头,16、取料气缸,17、出料气缸,18、冷水槽,19、感应器,20、排烟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的一种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它包括机座I和控制盒4,所述的机座I上设有至少一个转盘2、至少一个校正机构3和至少一个焊接机构5 (本例为二个,也可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等),所述的转盘2、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机座I上设有与转盘2数量相同的分度器7,所述的转盘2均转动连接在机座I上,所述的分度器7的转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转盘2的下端面连接,且分度器7转轴的轴线与转盘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转盘2上端面近外边缘的位置上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 (本例为十个,也可为六个、七个、九个、十二个或十四个等等),所述的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沿转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且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中心形成的圆周的圆心与转盘2的圆心同心,所述的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均固定在机座I上近转盘2外边缘的位置处,且沿转盘2转动的方向依次为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所述的控制盒4固定在机座I上,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偶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座(1)和控制盒(4),所述的机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转盘(2)、至少一个校正机构(3)和至少一个焊接机构(5),所述的转盘(2)、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机座(1)上设有与转盘(2)数量相同的分度器(7),所述的转盘(2)均转动连接在机座(1)上,所述的分度器(7)的转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转盘(2)的下端面连接,且分度器(7)转轴的轴线与转盘(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转盘(2)上端面近外边缘的位置上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所述的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沿转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且至少三个热电偶夹具(8)中心形成的圆周的圆心与转盘(2)的圆心同心,所述的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均固定在机座(1)上近转盘(2)外边缘的位置处,且沿转盘(2)转动的方向依次为校正机构(3)和焊接机构(5),所述的控制盒(4)固定在机座(1)上,所述的校正机构(3)、焊接机构(5)和分度器(7)均与控制盒(4)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华军,蒋春飞,项伟峰,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