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62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它包括镗杆(3)、导向套(4)、刀片(6)、刀杆(7)和支撑套(8),镗杆(3)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刀杆(7),刀片(6)设置在刀杆(7)的末端,导向套(4)和支撑套(8)套接在镗杆(3)上,导向套(4)位于刀杆(7)的前端,支撑套(8)位于刀杆(7)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前导向、双支撑结构,导向套(4)在加工过程中既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支撑的作用,双支撑结构使镗杆在加工过程中更稳定,避免加工深孔时旋臂过长,刚性不足的问题,导向套(4)离刀具较近,能充分的承受加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切削力,稳定切削加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刀具,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的深孔加工工具多为枪钻,枪钻由钻头、钻杆和钻柄三个部分构成(钻头和钻杆为对接焊而成),外部有一条贯通前后的V型槽,供排出铁屑之用;位于V型槽对侧,设有油孔,供通入切削液之用。枪钻由于加工稳定性不高,一般适用于Φ35πιπι以下的深孔加工,加工深度最大3 米,而且只能加工直孔。由于V型槽较窄,所以不适用于加工韧性较大的材料。根据枪钻自身的切削特点,加工时需外加注油器和8 12Mpa的高压油压系统,以保证加工时高压油将加工时的铁屑冲断。枪钻为不可拆卸结构,还具有安装不便,钻头报废时钻杆不能重复使用,刀具成本高的缺点。鉴于枪钻的诸多局限,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加工深度大,加工直径大、加工过程稳定,结构简单的新型镗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加工深度小,加工直径小,加工过程稳定性不足,结构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壳用自导式镗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镗杆(3)、导向套(4)、刀片(6)、刀杆(7)和支撑套(8),镗杆(3)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刀杆(7),刀片(6)设置在刀杆(7)的末端,导向套(4)和支撑套(8)套接在镗杆(3)上,导向套(4)位于刀杆(7)的前端,支撑套(8)位于刀杆(7)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杰雷克力朱清李泽文王秋良桂俊勇徐中海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