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包括定位器和穿刺针,定位器包括操作柄和定位盘,操作柄上设有穿刺参考点,定位盘上设有穿刺针定位点和以穿刺针定位点作为起点的多条穿刺针定位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根据定位器上的定位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线就能够较好的定位穿刺方位,定位准确,穿刺角度易掌握,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减少了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刺及神经根几率极小,患者无下肢触电样易感,术后神经并发症少见: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术后不必去枕平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
本技术属于麻醉装置
,涉及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
技术介绍
椎管内麻醉在我国占用相当大的比例,虽然近年来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不断完善,但麻醉带来的不适或并发症仍较多见,很多麻醉医生对硬膜外麻醉、硬脊联合麻醉或脊髓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未完全掌握。所述的不适或并发症包括I、硬膜外穿刺后腰痛最近做的一个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调查,随访2000余例做过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一年后的患者70-80%有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腰背痛或穿刺点压痛。弯腰时加重,可能与韧带的损伤与粘连或无菌性炎症有关。2、脊髓麻醉后头痛调查表明,常用22G (O. 7X90mm)腰椎穿刺针阻滞后由于脑脊液经穿刺点外漏而产生的低颅压头痛发生率高达20-30%,夏季发生率更高。3、其他神经并发症如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或脊髓麻醉后病人出现瘫痪、下肢肌力下降和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现象。硬脊联合麻醉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过去脊麻术后病人头痛的发生率高,同时发挥硬膜外手术时间可控、脊麻神经阻滞完善的优点。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将硬脊联合麻醉做成单纯脊麻,因为很多患者都是在单次脊麻药量或完全可以在单次脊麻药量下完成手术,这是在本质上对硬脊联合麻醉临床应用的误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该穿刺组件穿刺创伤极小,定位准确,穿刺角度易掌握,可减少了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术后无腰痛, 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包括定位器和穿刺针,定位器包括操作柄和定位盘, 操作柄上设有穿刺参考点,定位盘上设有穿刺针定位点和以穿刺针定位点作为起点的多条穿刺针定位线。所述的穿刺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点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L 2 L 6cm0所述的穿刺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所述的定位盘为以穿刺针定位点为圆心的扇形。以穿刺针定位点为O点,扇形的一边OG为0° ;0A、0B、0C、0D、0E、0F均为穿刺针定位线,其中 Z A0G=60。、ZB0G=65。、ZC0G=70。、ZD0G=75。、ZE0G=80。、ZF0G=90。; 扇形另一边的端点H位于穿过穿刺参考点O'并垂直于OG的直线上。所述的0A、0B、0C、0D、0E的反向延长线与穿过穿刺参考点(V并垂直于OG的直线分别相交于A'、B'、C'、D'、E'点;穿刺针从0A、OB、0C、OD和OE穿刺时皮肤至硬脊膜的距离分别为O' K'、0' B'、0' C1、0' D'和O' E'的距离。所述的00'的长度为1.5cm ;0' A1的长度为2. 0cm,O' B'的长度为3. lcm, O' C1的长度为4. lcm,O' D'的长度为5. 6cm,O' E'的长度为8. 0cm。所述的穿刺针为25GII型的细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根据定位器上的定位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线就能够较好的定位穿刺方位,定位准确,穿刺角度易掌握,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减少了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刺及神经根几率极小,患者无下肢触电样易感,术后神经并发症少见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术后不必去枕平卧。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由于适宜于采用侧入法穿刺,完全避开棘上、棘间韧带,侧路穿刺途径的软组织活动度大,进针方向可以在大范围调整,甚至一点穿刺可及相邻两个黄韧带,对于体表标志不清的患者尤为有利;而且侧路穿刺路径皆软组织,阻力小,层次感清晰,各层次手感均明显。韧带、骨质、软组织针感差别明显,易于分辨,突破感明显,没有“夹针”现象。由于是在椎板间隙进入椎管的,即使是病人的脊柱不弯曲也不能闭合这个间隙, 不通过狭窄的棘突间隙,所以对穿刺体位要求不高,适用于脊柱不能弯出来的病人。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简化了麻醉步骤及麻醉用药,穿刺针紧靠定位器,使针直线刺入,不易弯曲,不需引导针,不需利多卡因做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 患者痛苦小,麻醉操作简单、快捷。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穿刺针为25GII型、O. 5X IOmm的细针,与一般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所用的针内针,其针身较短,长为10mm,易于把持,材质强度大,不易弯曲;故损伤极小,刺痛远远小于局部浸润麻醉的疼痛,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术后也不必去枕平卧。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定位器透明,方便不同习惯的操作者从患者两侧穿刺;而且成本低廉,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因操作简单迅速,特别适合急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本技术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采用侧入法穿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 硬脊联合麻醉、22G穿刺针脊髓麻醉相比创伤极小,麻醉并发症罕见,麻醉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迅速,患者满意度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定位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见图1,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包括定位器和穿刺针,定位器包括操作柄 2和定位盘I,操作柄上2设有穿刺参考点5,定位盘I上设有穿刺针定位点3和以穿刺针定位点3作为起点的多条穿刺针定位线4。具体的,所述的穿刺参考点5和穿刺针定位点3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为I. 2 I. 6cm。优选的穿刺参考点5和穿刺针定位点3之间的距离为I. 5cm。具体的,所述的定位盘I为以穿刺针定位点3为圆心的扇形。以穿刺针定位点3为 O点,扇形的一边OG为0° ;(^、(》、0(、00、(^、0 均为穿刺针定位线4,其中2六(《=60°、 Z B0G=65°、ZC0G=70。、ZD0G=75。、ZE0G=80。、ZF0G=90。;扇形另一边的端点 H 位于穿过穿刺参考点5 (O'点)并垂直于OG的直线上。所述的0A、0B、0C、0D、0E的反向延长线与穿过穿刺参考点O'并垂直于OG的直线分别相交于A'、B'、C'、D'、E'点;穿刺针从0A、OB、0C、OD和OE穿刺时皮肤至硬脊膜的距离分别为O' K'、0' B'、0' C1、0' D'和O' E'的距离。当00'的长度为I. 5cm时,O' A1的长度为2.0cm,O' B'的长度为3. lcm, O' C1的长度为4. lcm,O' D'的长度为5. 6cm,O' E'的长度为8. 0cm。在具体使用时所述的定位器为透明的,比如透明的塑料,方便不同习惯的操作者从患者两侧穿刺;穿刺针为25GII型的细针,不同于一般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的针内针其长度较短,其规格为O. 5X IOmm;材质强度大,不易弯曲,克服穿刺针较软的缺点。这样穿刺针细小,其创伤极小,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术后不必去枕平卧;而且穿刺针长为10mm,易于把持,可满足绝大多数患者脊髓麻醉的需求。所述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的操作如下I、患者体位取侧卧位或坐位(鞍区麻醉)。头部垫枕,后背需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靠齐,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便穿刺。2、穿刺部位选择L3_4或L4_5棘突间隙,作标记,消毒铺巾。3、不做局部麻醉,直接穿刺。操作者左手持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器和穿刺针,定位器包括操作柄(2)和定位盘(1),操作柄上(2)设有穿刺参考点(5),定位盘(1)上设有穿刺针定位点(3)和以穿刺针定位点(3)作为起点的多条穿刺针定位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李胜锋,王安奎,
申请(专利权)人:周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