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宫颈内ロ麻酔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流产大多采用机械器具进行手术,这种方式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心跳过缓、心律不齐,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人工流产前需要 对宫颈内ロ肌肉组织进行麻醉给药,但是目前采用的麻酔方式由于给药不均匀而使麻醉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不足,提供ー种使用效果好的宫颈内ロ麻酔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宫颈内ロ麻醉器,包括壳体,壳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有注药ロ,壳体内部带有输药通道,输药通道与注药ロ相通,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出药ロ,出药ロ与输药通道相通,出药口外端设有吸药海绵,吸药海绵为“T”字形状,吸药海绵的其中一部分位于出药口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外表面。使用本技术对宫颈内ロ肌肉组织麻酔给药时,药液会通过吸药海绵均匀地分布在宫颈管表面,因此麻醉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2、出药ロ ;3、输药通道;4、吸药海绵;5、注药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宫颈内ロ麻酔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 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有注药ロ 5,壳体1内部带有输药通道3,输药通道3与注药ロ 5相通,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出药ロ 2,出药ロ 2与输药通道3相通,出药ロ 2外端设有吸药海绵4,吸药海绵4为“T”字形状,吸药海绵4的其中一部分位于出药ロ 2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外表面。在实施人工流产前需要对宫颈管表面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宫颈内口麻醉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有注药口(5),壳体(1)内部带有输药通道(3),输药通道(3)与注药口(5)相通,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出药口(2),出药口(2)与输药通道(3)相通,出药口(2)外端设有吸药海绵(4),吸药海绵(4)为“T”字形状,吸药海绵(4)的其中一部分位于出药口(2)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