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6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它是由手柄、刮板、毛刷组成。将刮板固定在毛刷的手柄上,形成一完整装置。该器具设计简单合理,造价低,实用性强,实现了一次完成两个部位的取材,以提供检验所需的全部样品,使检验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学临床用器具,尤其涉及妇科普查、妇科门诊检查用取材器。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为医疗保健中群众性健康普查已深入到各厂矿、企业及农村基层,这一举措对某些年龄段的易发性疾病及潜伏性疾病,实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尽快康复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仅妇科疾病一个方面,经普查发现疾患者已不计其数,使这些患者及时得到应有的治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某些不够科学的检查手段。例如,目前,我国在妇科疾病的普查和门诊检查方面,对宫颈疾病的检查通常是采用刮板法,只取宫颈外口的样品进行涂片(病理分析),而忽视颈管内样品的取材。经多年临床证明,只有取这两个部位样品进行病理分析,其结果才是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诊断,相反,若取材不全就很难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性。目前造成这一不科学检查手段的状态发生,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刮板结构及形状无法实现对颈管内取材,当遇到特殊需要时,一般采用棉棒或吸管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另外还存在着操作步骤麻烦问题,因为在两个部位取材必须分两次操作,这样对于大面积普查,即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低,又给患者带来痛苦。尤其在门诊做检查,分两步操作还要增加收费,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如何解决一次完成两个部位的取材,避免因取样不全,影响检查结果,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刮板取材器存在的缺陷,从而设计一种可一次完成对宫颈外口和颈管内两个部位取材的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将现有刮板与一毛刷结合成一体,形成完整装置,使之成为一器两用的有效取材器。即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又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更重要地是能一次完成两个部位的取材,以提供检验所需的全部样品,使检验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本技术是由手柄、毛刷、刮板三部分组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侧有刮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两侧有刮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1手柄、2毛刷、3刮板。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的手柄1长度为120-160mm,直径为1-4mm,其顶端设有毛刷2,毛刷的长度为3-5mm。刮板3是一边呈曲线状的三角板,三角板的一内角为40°-60°,将此板固定在手柄上,三角板呈曲线状的一边朝上,刮板与毛刷的结构可分两种形式①毛刷的一侧固定有刮板。②毛刷的两侧对称固定刮板。使用该器具时,刮板置宫颈外口,其毛刷部分进入颈管内,操作时刮板取颈外口涂片,毛刷部分取颈管内涂片,即一次完成两部位取材。其中一侧带刮板的适用于生殖年龄,两侧带刮板的适用于闭经年龄的妇女。本器具可根据年龄差距制作成不同尺寸规格,并且对于无消毒能力的地点,制作成一次性使用器具。本技术的优点之处在于该器具设计简单合理、造价低,易操作,尤其适用于大面积普查,为检出早期宫颈癌将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权利要求一种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固定在毛刷手柄上的刮板组成,其中刮板可固定在毛刷手柄的一侧,也可固定于毛刷手柄的两侧。专利摘要一种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它是由手柄、刮板、毛刷组成。将刮板固定在毛刷的手柄上,形成一完整装置。该器具设计简单合理,造价低,实用性强,实现了一次完成两个部位的取材,以提供检验所需的全部样品,使检验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文档编号A61B10/00GK2157743SQ9320608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有仲, 李宝森 申请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宫颈颈管两用取材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固定在毛刷手柄上的刮板组成,其中刮板可固定在毛刷手柄的一侧,也可固定于毛刷手柄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仲李宝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